燒掉6000萬兩銀子,129000大軍死傷20000,金川為何這麼難打?

奔跑的歷史 發佈 2024-03-04T06:17:01.866529+00:00

如上圖,北京植物園裡,有幾座樣子像炮樓的建築矗立其間,顯得十分突兀。這些「炮樓」,不是植物園搞出來的人造景觀,而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慘烈歷史遺留下來的印記。


如上圖,北京植物園裡,有幾座樣子像炮樓的建築矗立其間,顯得十分突兀。

這些「炮樓」,不是植物園搞出來的人造景觀,而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慘烈歷史遺留下來的印記。

01

說起這段慘烈的歷史,還要從四川省西部的兩個不太出名的縣——金川縣和小金縣。

金川縣和小金縣,位於四川西部的阿垻州境內。

距離省城成都直線距離,只有一兩百公里。

但這兩個縣和成都平原卻如同隔著一道無法逾越的巨牆。

成都平原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是天府之國。

而金川縣和小金縣,一直到清朝中期之前,都是人煙稀少、經濟文化落後、游離在中原王朝統治之外的「化外之區」。

這片廣闊的土地自古以來便是「嘉絨族」的故鄉。

嘉絨族在1954年被併入了藏族。

在此之前,他們都是一個獨立的民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處於漢藏兩大板塊交界之處。

雖然人口稀少,經濟文化落後,但戰略地位很重要——

要從四川進藏,就非經過他們的地盤不可。

02

自康熙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清朝進軍驅逐準噶爾勢力,逐步實現對藏的初步控制。

但早期嘉絨人占據的川西地區還沒被清朝控制,所以清軍只能從青海方向入藏,路途極其遙遠,成本極其巨大。

這事兒就給清政府提了個醒兒——

於是從雍正初年開始,清政府就在川西嘉絨地區設立土司。

由清政府冊封當地頭領以世襲官職,但不干涉各土司內政,也不徵稅、駐軍。

各土司要宣誓效忠清政府,遇到開片之類的事也要由四川省衙門來仲裁調解。

到雍正末年,川西嘉絨地區一共封了18個土司。

清朝名義上控制了這片土地。

這18個土司各有封地和人民,官職又是世襲,大可以在自己的地盤上吃喝玩樂,作威作福,爽的一批。

但偏偏有那種不甘心躺平的土司,決心要吞併其他土司,甚至一統嘉絨,成為可以和大清抗衡的一方霸主。

比如,大金川土司莎羅奔。

莎羅奔的第一個擴張目標是大金川的近鄰——小金川。

乾隆十一年(1746年),莎羅奔借小金川內亂(兄弟相爭,內亂不止)的機會一舉拿下了小金川,抓了小金川的土司,奪了大印。

03

莎羅奔之前,嘉絨各土司之間也是紛爭不斷,但還沒人敢公然吞併其他土司。

莎羅奔破了規矩,引起了清政府的不滿。

四川省衙門馬上要求莎羅奔立刻放人、還印。

莎羅奔想了去,到底不敢硬剛大清,只好把吞下去的小金川又吐了出來。

不過,莎羅奔沒有放棄當「嘉絨王」的理想,繼續積攢力量,等待時機。

到了第二年,莎羅奔又對臨近大金川的革什咱土司(位於今四川丹巴縣革什咱鎮)發起了進攻。

革什咱是個小土司,力量薄弱,打不過,向實力較強的明正土司(位於今四川康定市)求援。

明正土司派兵來救,結果中了埋伏,被莎羅奔大敗。

連帶著把屬於明正土司的章谷城也給丟了。

四川總督慶復聽說大金川又搞事,馬上派出六千綠營兵前來支援明正土司。

清軍人馬是不少,可他們對嘉絨地區的山川地形全然不了解。

結果清軍被輕鬆誘入包圍圈,慘遭圍獵,帶頭將領陣亡,六千人只跑回了兩千多人。

這一下,大金川聲威大震。

莎羅奔大有橫掃川西、一統嘉絨之勢。

04

乾隆馬上意識到:莎羅奔這是要拿我大清起家的劇本啊!

大清起家,不也是先一個個吞併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國,然後又奪取大明的遼東,再收蒙古,最後入關一統天下。

如果放任莎羅奔統一了嘉絨,接下來會不會揮師進入成都平原,奪取四川,再......

乾隆馬上下令:雲貴總督張廣泗調到四川總督任上,調集各路大軍三萬人,準備對大金川來個「犁庭掃穴」。

張廣泗在雲貴總督任上的時候對付苗族叛亂很有一手,因此對擺平大金川信心十足,給乾隆誇下海口,說自己七路進軍,分進合擊,「酋首不日可以殄滅」。

可真到了大金川的地面兒上,老張才發現這仗有多難打。

大金川到處都是崇山峻岭,能走的路往往只有山中的小道。

大金川人又特別善於蓋碉樓,八九米,十幾米高,甚至還有幾十米高的。

幾十個人守一個碉樓,躲在裡面放槍放箭,外面幾千人圍攻都拿不下來。

在清軍進軍的道路上,到處都築有大大小小的碉樓,弄得清軍毫無辦法。

川西高原的碉樓遺址

05

其實要解決碉樓也簡單,那就是用重型火炮一個個「點名」。

但問題是,大金川地區山高路險,重炮沒法調動,清軍能攜帶的只有輕型火炮,根本轟不動這些碉樓。

老張只好採取長期圍困的方法,企圖等待碉樓糧儘自己投降。

但這些碉樓構造極其堅固,裡面空間也大,可以貯存大量糧食和軍械。

還挖有水井,吃水也不愁。

幾十個人支撐一年半載不是問題。

倒是三萬清軍每天人吃馬嚼,消耗巨大,後方運糧又困難,糧草倒先接濟不上了。

乾隆在北京天天等捷報,卻只等來老張叫苦求援的摺子,不禁火大。

這個場子不找回來,以後嘉絨的土司誰還會把大清放在眼裡?

乾隆下旨繼續增兵三萬五千,又把首席軍機大臣訥親任命為經略,派到金川前線督戰。

06

訥親在朝中幹了多年的中樞,但軍事才能比老張更差。

到了金川前線後,各種拍腦門兒瞎指揮,結果清軍連吃敗仗,損兵折將,狼狽不堪,士氣跌到了谷底,看到碉樓就兩腿發顫。

乾隆聞訊,氣得發瘋,只好把自己的小舅子傅恆派到金川前線掛帥。

訥親和張廣泗被逮京問罪,最後一個賜死,一個處決。

傅恆到了前線,認真分析了一下形勢,認為這仗確實難打,再拖下去也是勞師糜餉,毫無意義。

正好此時莎羅奔也提出向朝廷賠罪請降,於是乾隆就坡下驢,接受了莎羅奔的投降。

歷時兩年的第一次金川之戰就此宣告結束。

清軍死傷一萬五千多人,耗費軍餉七百多萬兩。

如此失敗的表現,給日後大金川再次挑事兒埋下了隱患。

07

莎羅奔雖然頂住了清軍的進攻,但也知道自己惹不起實力雄厚的清軍,因此消停了許多年。

一直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莎羅奔已經掛了,他的侄孫索諾木繼承了大金川土司的官職,又開始了瘋狂作死。

這一年春天,索諾木趁著革什咱土司內亂的機會,一把滅了革什咱土司。

四川總督阿爾泰聞訊,立即要求索諾木把革什咱的土地退出來。

索諾木根本不鳥阿爾泰:不服你可以派兵來打,等著你。

阿爾泰想想二十多年前的那次戰事,也是頭皮發麻,怕真打起來自己也落個訥親和張廣泗的下場,所以對這事兒不了了之了。

阿爾泰這一慫,讓索諾木更加囂張,連帶著小金川土司僧格桑都覺得朝廷不行了,還是跟著大金川混有好處。

於是乎,大小金川勾結到了一起,大肆搶奪周邊各土司的土地和人口,弄得嘉絨地區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乾隆果斷下旨再次征討金川。

第二次金川之戰就此拉開序幕。

08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五月,清軍主力進入小金川。

小金川實力比大金川差,根本不是朝廷對手。

僧格桑趕緊腳底抹油,直接去投了索諾木。

清軍幾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小金川。

可攻大金川,就難了。

遇到的問題和上回一樣,面對無數的碉樓,清軍毫無辦法,只能和對方乾耗。

一耗就是一年。

當時,清軍分南北兩路合擊大金川。

南路清軍由主帥溫福統率,大營設在木果木(今四川金川縣卡撒鄉境內)。

小金川已經投降,溫福用了不少小金川當地人作為全軍的嚮導和翻譯。

索諾木就抓住這個機會,利用僧格桑大搞策反,把木果木大營的虛實探聽得一清二楚。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月初一,索諾木瞅準時機,率大金川兵主動出擊,先拿下了防禦空虛的後方兵站,斷了木果木大營的糧道。

接著又圍攻木果木大營。

大營內的小金川內應趁機反水,內外夾擊,清軍完全被打崩,主帥溫福突圍時也被一槍爆頭,當場陣亡。

木果木之戰,清軍死四千多人,糧草軍械損失極其巨大。

給了清軍一記重拳。

索諾木趁此戰勝利,對朝廷提出賠罪請降的要求。

他以為朝廷一定又會就坡下驢,知難而退,就此結束戰事了。

但這一次,他想錯了。

09

乾隆已經深知,只有把大金川徹底從地圖上抹掉,川西各土司才會真正對朝廷恭順,川西才會有真正太平的日子。

乾隆吸取教訓,做出了3點改變:

1、

不能分兵冒進,瞎莽一氣。

一定要把兵力抱團穩紮穩打,憑藉絕對優勢耗死金川。

為此,乾隆下旨調動了滿洲八旗、綠營漢軍及嘉絨本地土司兵共計七萬人,分南北兩路抱團攻擊前進;

2、

炮兵要加強。

川西高原地形不利於調動重炮,咱就想辦法就地鑄炮。

同時,清軍還發明了適合山地行軍的新型火炮——九節十成炮。

此炮可以拆卸為十個零部件,分別馱運。

到了戰場再組裝起來,變成一門威力強大的火炮;

3、

針對金川的碉樓群,要訓練一支精銳的山地戰特種部隊,專門用於攻克碉樓。為此,乾隆下令在西山修建了碉樓模型,專門用於西山健銳營的訓練。

(北京植物園裡的碉樓就是這麼來的)

10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正月,清軍做好了一切準備,發起了對大金川的總攻。

七萬清軍將大金川南北通道死死封鎖,斷絕了一切人員、物資的流動。

同時,清軍主帥——名將阿桂,親自組織在大營中建立鑄炮工場,鑄好火炮之後直接拉上前線,對準大金川的碉樓一個個「點名」。

實在太堅固轟不動的,就由西山健銳營的老哥們架著雲梯或索鉤強行爬到碉樓的頂部再往下一層層打。

就這樣,清軍憑藉絕對碾壓的實力一點點消耗著大金川有限的人力物力。

仗打到這年七月,大金川已經被耗得只剩半條命了。

索諾木也開始覺得搞不下去了,於是果斷出賣盟友——把僧格桑乾掉了,然後派人帶著僧格桑的屍體再次向朝廷請降。

11

請降?

對不起,不接受!

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清軍打到了大金川土司官寨所在地——勒烏圍(今四川金川縣勒烏鎮)。

此時索諾木手下只剩五千多人。

而清軍足有五萬七千多人,還帶了各式大炮三百多門。

索諾木知道自己要完,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再次請求投降。

毫無懸念地又被阿桂拒絕了。

索諾木只剩下拼命加固碉樓,囤積火藥,準備做最後的殊死一搏。

七月十五日,勒烏圍之戰打響。

清軍以強大的炮火,猛轟大金川軍的外圍防禦工事。

同時以步兵猛攻勒烏圍外圍的制高點。

占領制高點後,再建立炮台,把火炮拉上去,對著低處的金川防禦工事又是猛轟。

八月十六日,勒烏圍被清軍攻陷。

索諾木在親兵拼死保護下,逃到了南面的噶爾崖官寨(位於今四川金川縣安寧鄉)。

清軍很快追擊到噶爾崖。

從十月開始,清軍每天以炮火對噶爾崖寨進行狂轟濫炸,打得金川人頭都不敢露。

但噶爾崖寨地形險要,清軍也不敢貿然進攻。

就這樣炮轟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清軍偶然間發現了噶爾崖寨的水源地,並立刻將其切斷。

水源一斷,索諾木徹底放棄了治療,帶領殘部走出噶爾崖,投降。

隨即被押送京師,凌遲處死。

12

至此,歷時四年多的第二次金川之戰終於落下了帷幕。

嘉絨各土司從此對大清恭順有加。

再也不敢出現第二個莎羅奔、索諾木。

大清藉此機會在嘉絨地區推動改土歸流,限制土司權力,引入漢人移民,開發農業生產,發展文化教育,終於使這一地區由蠻荒的化外之區,逐漸同內地聯繫到了一起。

先後調動了129000大軍

耗費了軍費6100多萬兩銀子

死傷了20000多將士

代價可謂巨大~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平定金川方略》、《聖武記》、《金川瑣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