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英美澳港新的留學熱門趨勢分析!

做留學的馬丁 發佈 2024-03-04T20:16:22.123452+00:00

最近幾年,主流的學校地區發生了一些改變。老美這種本該最主流的因為政策收緊,簽證被拒,中國生源略顯頹勢;英國搶人大潮,開放畢業生簽證,占盡了風頭;港新趁著距離大陸近,天時地利人和,一時申請暴漲,難度無雙;只有土澳上跳下竄,一會封鎖,一會解封。

最近幾年,主流的學校地區發生了一些改變。老美這種本該最主流的因為政策收緊,簽證被拒,中國生源略顯頹勢;英國搶人大潮,開放畢業生簽證,占盡了風頭;港新趁著距離大陸近,天時地利人和,一時申請暴漲,難度無雙;只有土澳上跳下竄,一會封鎖,一會解封。

最近特殊的幾年,把主流留學地區的形態都換了個樣,中國很多學生陷入了留學迷茫期,最迷茫的表現是。對自己想去的國家沒有了炙熱,都在疲於奔走各國名校的可行性。用海申的方式掩蓋自己的迷茫,這種多國聯合申請的方式其實是對自己規劃的不足,也是對當代留學生浮躁的真實寫照。很多學生的確不知道,初期該追求什麼,也看不到就業的機會,和留在當地發展的機會?只能緊跟大部隊,不能在名校的勢頭上落了後。在留學的認知信息上嚴重掉隊。

因為這種不確定性,造成了英美澳加港新這六個主流地方的申請大亂鬥。混亂的申請模式,也造成申請變得格外卷。原本就是衝著老美去的,瞄準了英國的G5和王曼愛華。本來申英國的,發現王曼愛華越發戰局迷亂,得拉個港新做備胎。選港新做主申的發現,自己純粹的申港三坡二有被全聚德風險。把預估拉低到港五,然後同時往英國尋找機會。

但凡家裡有點底子,本身念頭就是衝著名校去的學生,誰不是兩國或三國聯合申,卷的勢頭如火如荼。然後很多單一申請的學生,喪失了主動權,一些好的位置被擠兌掉了。有些學生背景好點的,拿了多國offer資源,但最終位置只能有一個。於是反覆取消offer。

於是又造成了另一種亂象。很多學校發的condition過多,但入讀率銳減。

以英國為例,英國近幾年前期像ucl這種學校,管理這個專業發了接近550份condition,他們最終其實只要錄取130個學生。但就是這個接受率,他們仍做不到,直接導致這個學校8月份還在繼續補錄學生。因為取消位置的太多了,很多學生後面去了坡二,或英國更好的IC這些。

不止英國UCL這個局面,王曼愛華中的Warwick和KCL一樣也遭遇這種局面。

這種情況的產生,讓學校的招生組也慌了,隔一年學校開始重新調配接受率,繼續加大condition offer的發放。也就是22年fall入學這一學年,這一年也出現了大的申請狀況。c-19轉好,線下留學的熱情回暖。接受率又重新暴漲。導致學校發放的有條件offer量過多,接受的學生也多。學校一下被整懵了。

只能想辦法回收一部分offer,然後繼續擴招一部分學生,其實前兩年的申請難度本身並不是特別高,主要難度是熱門學校迎來了美加學生的對沖。導致申請難度拔高。

像很多本身來自中大的,c9的一些學生本身會往美國優質學校跑的,今年也在占用ucl和lse和ic的大量席位。甚至復旦的這種,乾脆也從了愛丁堡和KCL這個梯隊的學校。尤其是傳媒類和商科類,量也不小。

這也是為啥整體上看英國的G5+王曼愛華九校,香港的港三,新加坡的坡二,美國的前30,澳洲的墨爾本等等從整體上都在上調難度的原因。

因為出國的需求增大了,尤其是2023年這屆,學霸依舊多國混申先搶位置,每個學生的申請預期只能一退再退。學校名額又是呈現收縮的情況,畢竟去年擴招太多,會被罰款。今年只是往正常的招募學生回落罷了,但這個回落其實名額壓縮了很多。好的學校資源其實來回算就這麼些個學校。很多學生按往年的預期申,今年直接就是全拒得的學生特別多。外加上一屆學生,仍有gap或defer的學生提前搶位,還有一波保研或考研失利的學生繼續攪局。

以上的模式,外加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策吸引。導致了申請直接進入紅海市場。大家有一個算一個的都在自我內卷。刷分,刷g,刷實習,刷科研,能刷的都刷了個遍,問題是刷完發現仍沒什麼用。於是越發的看不清局勢,然後陷入焦慮邊緣,在網上開始控訴,太卷了。

當然,很多的卷,其實是人為因素,不是大環境的因素。但如果都能推脫到環境因素,很多人自然默契的都往這個方向推諉便是。

不過,這個局面,再過幾年,又會重新回落。

留學市場,總歸會在初期的迷茫,探索後,會回歸冷靜。很多家長和學生會看透短暫的排名焦慮會更加讓自己迷失,然後做出錯誤的判斷。

之後的留學市場,依舊會按原來的主流趨勢去回歸,老美依舊會成為主流選擇,英國持續叫板就是。港新會下調熱度,土澳會短時間上調,然後繼續下調。一些新型的中外合作的學校會雨後春筍,分割新的戰場。比如港中深,UIC,西浦,寧諾這類的中外合作學校會成為一種新的勢力。有人圖更近,有人圖跳板。

甚至留學的主流形勢會更低齡化發展,很多家長會開始著手布局一些華僑生聯考生身份,重新反過來去搶國內985名額,甚至現在開始布局香港的優才計劃,提前拿香港身份入局,準備彎道超車。

未來而言,雖然申請會相對回歸理性,但名校資源,肯定是更加激烈。不同家庭條件的,無論是資源還是規劃,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都是先手的。當你還在大三考慮是否留學的時候。人家已經把身份,備考的語言都刷到位了。卷依舊會卷,甚至會卷出新的高度。而且這種高度,會轉移到家庭實力層面,不是單純的學生個人的學術實力這種。

你永遠放心,好的學校資源,難度不會降低,是需要去搶的,明的暗的都有人會下死手。你能研究的是,怎麼率先趕上一些政策的福利或紅利。這才是現實,大陸本申請留學被一些名校壓制到接近被歧視的狀態,會越發明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