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不簡單,原因很複雜!醫生帶你解讀貧血化驗單——血常規報告

北京衛視養生堂 發佈 2024-03-06T00:45:49.988021+00:00

現如今,很多人因為熬夜等作息不規律、壓力大、過度疲勞,飲食營養不全面,導致需要消耗很多精力、能量,同時補充不夠,長此以往使得身體的損害較大。因而就會經常感覺到頭暈不適、乏力疲憊,同時臉色較為慘白,也就是所謂的沒有氣色,嚴重還會影響食慾和睡眠質量。

現如今,很多人因為熬夜等作息不規律、壓力大、過度疲勞,飲食營養不全面,導致需要消耗很多精力、能量,同時補充不夠,長此以往使得身體的損害較大。

因而就會經常感覺到頭暈不適、乏力疲憊,同時臉色較為慘白,也就是所謂的沒有氣色,嚴重還會影響食慾和睡眠質量。

如果有以上症狀,各位朋友要小心了,可能是貧血找上你了!哪怕是自我認為很強壯的年輕男性,也是有可能貧血的!

我國第四次營養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居民貧血的患病率約為20.1%,也就是說大約我們每五個人中,就有1個人患有貧血。

我是天津醫科大學總院血液科的主任醫師王化泉,我從事臨床血液疾病的診治工作近30年,深知血液對人體的重要性,以及貧血帶給人體的危害。

貧血,聽著好像對身體健康不是很礙事,但是還是可以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且貧血的原因很複雜,今天我就教會大家,去醫院做了血常規,如何看化驗單指標,從而判斷自己的貧血狀況。

一、貧血可影響全身組織器官,出現症狀要及時就醫

很多人可能認為貧血,就是身體少了點血,有點虛而已,對其不夠重視。其實長期貧血,尤其是程度較嚴重的,是對人體各方面都能造成危害的。

中醫上認為血,主於心,藏於肝,統於脾,布於肺,根於腎,有規律地循行脈管之中,在脈內營運不息,然後灌溉全身。意為血液,是循行於脈中富有營養的物質。

現代醫學認為,血液對人體而言,它的基本功能就是為人體運輸氧氣、二氧化碳和營養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血液流經全身,如果人體中血液缺乏,也會導致各組織的營養、氧氣不夠,人體會因慢性缺血,從而導致器官的損傷、病變。

《柳葉刀-全球健康》的一項研究顯示 ,2019年全球6-59月齡兒童中貧血患病率仍然很高,約為40%。貧血對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而言,可使得生長發育遲緩、智力發育異常。

對於孕產婦而言,貧血會導致胎兒缺血,降低母親的免疫力,對孕婦而言,貧血很危險。

對於普通人而言,由於貧血,心臟、腦等組織得不到充分供氧,長期貧血會增加心衰、腦中風的概率,如果本身就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尤其要重視貧血問題。

貧血的早期症狀,一般表現為頭暈目眩、呼吸不暢、胸悶心悸,以及疲憊睏倦、免疫力低下、記憶力減退等。

比較突出的外表特徵有面色、唇色、手掌心蒼白,指甲也發白,無血色。

如有相關症狀,就要對貧血的防治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採取干預措施。

二、貧血是人體外周紅細胞減少,原因可分為三大類

血液中主要成分是血漿、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血細胞,所以血液呈現紅色。

貧血就是人體外周紅細胞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

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它可以和氧氣結合,給全身運輸氧氣,所以血紅蛋白濃度(Hb)也是判斷貧血的重要指標。

我國貧血的標準: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婦Hb<100g/L。

一般認為輕度貧血是Hb≥90g/L,但小於正常值;中度貧血是Hb為60-89g/L,重度貧血是Hb<60g/L。

為什麼會發生貧血呢?原因可分為三大類:

①紅細胞生成減少或不足:造血功能減退,造血物質,如葉酸、維生素B12、鐵,缺乏或利用障礙。

當兒童生長發育過快,造血原料不足就會發生貧血;某些藥物可引起造血物質吸收障礙,也會導致貧血。

②紅細胞受損或破壞過多:基因導致的紅細胞內在缺陷,紅細胞酶缺陷,也可由損傷、疾病導致。溶血性貧血,就是紅細胞破壞過多。

③失血,包括急性、慢性失血,慢性失血很容易被忽視,也是造成貧血的常見原因。

三、跟著醫生學習,如何通過血常規報告解讀貧血情況

一般想確認是否貧血,需要去醫院化驗科抽血,做個血常規檢測。但是血常規報告,上面有二十多個指標,上上下下的箭頭到底什麼意思呢?

前面提過,血紅蛋白濃度Hb是衡量是否貧血的重要指標。

所以一般拿到化驗單,除了血紅蛋白濃度這一指標外,還可以看紅細胞計數(RBC),即單位體積紅細胞的數量。

紅細胞減少往往會引起貧血,男性RBC<4.0×1012/L,女性RBC<3.5×1012/L可認為是貧血。

這兩個指標,是判斷貧血嚴重程度的「金銀」指標。

當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濃度增加,高於參考值上限,常見於嚴重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導致的血漿容量減少,從而RBC增加。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每個紅細胞內所含血紅蛋白平均量、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平均每升紅細胞中所含血紅蛋白濃度。

通過從這三個指標,可初步判斷貧血類型。

當以上三個指標都為正常,是正常細胞性貧血,多為急性貧血、急性溶血、造血功能低下、白血病等。

MCV、MCH都增高了,平均血紅蛋白濃度正常時,是大細胞性貧血,造血物質葉酸、維生素12的缺乏或吸收障礙導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MCV、MCH都偏低,MCHC正常時,是單純小細胞性貧血,可能是炎症、尿毒症等所致。

這三個指標都降低的貧血,是小細胞低色素貧血,多為缺鐵性貧血、缺乏維生素B6貧血、慢性失血等。注意我國龐大的貧血患者中,缺鐵性貧血占據大半。

血小板數量的變化,也是對血液健康影響很大。一般當血小板>400×109/L時,反應性增多可能是和急性感染、缺鐵性貧血等有關。

血小板減少,即血小板<100×109/L時,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藥物、急性白血病等可導致血小板生成障礙。

患者如被診斷為貧血,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遵醫囑服用相關藥物,如果是缺鐵性貧血等,還可進行飲食干預,如多吃肉製品和新鮮果蔬。

我是天津醫科大學總院血液科的主任醫師王化泉,我開設了視頻課《血與氧:補血的現代方案》,如果你是消化吸收不好的人群,如果你是妊娠期女性,如果你家孩子有點貧血,歡迎加入我的課程!

課程原價:99元,現在僅需:29元,即可獲得全部視頻課程!

我會給你講解,出現貧血症狀,需要如何進行防治,以及補血需要怎麼做,需要注意什麼問題。我還會帶你認識血液相關知識,讓你對血液有個重新認識。

加入課程,和我一起學習守護你的血液健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