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 室溫超導,聽上去「很美」

中國科普網 發佈 2024-03-06T01:37:59.102759+00:00

其爆炸性在於「室溫」,美國羅切斯特大學蘭加·迪亞斯研究團隊聲稱發現了一種鑥、氮、氫化物,可在約20.6攝氏度的溫度和1萬個大氣壓下表現出超導性。

如一顆石子拋進一泓平靜無波的池水,「室溫超導」這個近期科學界最大的新聞一出,便引發廣泛熱議。其爆炸性在於「室溫」,美國羅切斯特大學蘭加·迪亞斯研究團隊聲稱發現了一種鑥、氮、氫化物,可在約20.6℃的溫度和1萬個大氣壓下表現出超導性。

圖源:羅切斯特大學官網

有不少專家對迪亞斯團隊的研究持懷疑和觀望態度,這一成果能否得到認可,還有待驗證。如果能發現近常壓室溫的超導材料,那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科學家們追逐百餘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羅會仟說,未來似乎一切可期,但是單獨就論文中描述的發現內容來看,近常壓(1萬個大氣壓)其實離我們熟悉的常壓(1個大氣壓)還很遙遠,面對產業應用需達到噸量級的產量,更是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超導是什麼

顧名思義,超導就是超級導電。超導體的電阻為零,意味著電子在材料里「跑」的時候沒有阻礙。

「絕對的零電阻,是超導的『神奇』所在。」羅會仟告訴記者,超導體還有抵禦外磁場侵入的能力,以至於在進入完全的超導狀態以後,可以100%排出磁通線。也就是說,當有磁體靠近超導體時,便會受到很強的斥力。這樣一來,人類或將迎來極低成本的電磁相關的科技應用,能源也不再和危機劃等號。

所以,超導研究很重要。歷史上有10位物理學家因為研究超導拿了諾貝爾獎。荷蘭物理學家卡默林·昂尼斯發現了一種金屬材料,它的電阻不斷隨著溫度的下降而下降,直到4.2開爾文左右時,電阻突然消失。這就是科學家找到的第一個超導材料:金屬汞,也就是體溫計里常用的水銀。

水銀 圖源:視覺中國

為什麼要追求室溫超導

科學家為什麼熱衷於研究超導?超導材料到底有什麼用?

「如果超導材料能實現大批量生產,生活中一切用到電和磁的地方都可以用到超導體。」羅會仟舉例說,比如輸電,為了減少輸電的損耗,只能加幾千伏上萬伏的電壓,即使這樣還是會有大約15%的損耗。如果用超導,就不會存在能量衰減。「不要小看這15%的損耗,這意味著人類在使用地球能源上,可以多用一二百年。

在現有條件下,超導態目前只能在低溫或非常高的壓力下實現,成本較高且應用場景非常有限,這也激發了科學家尋找更高溫度超導體的熱情。

目前已知的超導,必須要在超級低的溫度下才能實現。就算是所謂的高溫超導材料,這個「高」也只是高到-100℃左右,還得藉助沸點為-196℃的液氮。

超導 圖源:視覺中國

「從應用角度考慮,只有提高了它的臨界溫度,我們才可以不依賴那些低溫設備,應用超導材料的成本才會大大降低。」羅會仟解釋。

從研究到應用

還有漫長的路

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不知不覺」用上了一些超導材料的產品。「醫院做核磁共振的設備就是一個大超導線圈。醫生可能會問你,要做磁場為1.5特斯拉還是3特斯拉的檢查?磁場強度越高,核磁共振成像能看的東西就越清楚。」羅會仟透露,現在科學家們正在攻關14特斯拉的核磁共振設備,如果實現的話,可以讓核磁共振圖像達到亞微米解析度。在這個尺度上,能看清楚人類大腦神經元。

羅會仟還談到,超導材料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應用也頗具價值。「如果有非常大的超導磁體來約束核聚變,那將是一件造福全人類的事——能夠真正實現清潔、低損耗、高性能的發電,從而改變能源結構。

當夢想照進現實,到底有沒有可能實現室溫超導?羅會仟直言,即使這項研究被證實是可重複的,應用也沒有那麼簡單,會有很長的路要走,甚至有可能走不通。「超導材料的應用非常複雜,臨界溫度、臨界磁場和臨界電流密度都很重要,三個參數都要高,才能具備大規模應用的基礎。即使有了常壓室溫超導體,我們還希望它是一個類似具有金屬延展性和韌性的材料。」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史詩

編輯:毛夢囡

審核:王飛

終審:尹傳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