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王進喜的「嚴」與「實」(十八)】艱苦創業的「六個傳家寶」之回收隊精神

大慶晚報 發佈 2024-03-06T19:21:42.133630+00:00

從石油會戰開始,廣大職工就堅持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方針,利用業餘時間回收散失在油田各處的廢舊物資。1969年,鐵人王進喜提議並組織起油田第一個廢舊物資回收隊—— 鑽井指揮部「鐵人回收隊」。

弘揚嚴實作風專版

大慶優良傳統——艱苦創業的「六個傳家寶」之回收隊精神

【回收隊精神】

從石油會戰開始,廣大職工就堅持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方針,利用業餘時間回收散失在油田各處的廢舊物資。1969年,鐵人王進喜提議並組織起油田第一個廢舊物資回收隊—— 鑽井指揮部「鐵人回收隊」。在「鐵人回收隊」的帶動下,油田許多單位相繼建立起回收隊,開展廢舊物資回收利用活動。回收隊不僅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物資,而且解決了生產建設中的急需。後來,回收修舊成為油田物資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王進喜身上是如何體現「回收隊精神」的?

在傳達「九大」精神的群眾大會上,人們看見王進喜上主席台時,發現地上有根大頭針,他彎腰拾起,看了一下,然後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個摺疊整齊的信封,把大頭針收進去,又裝回口袋。不少人被這個細節所觸動。

像這樣的事人們能講出很多:

上井的路上,鐵人發現裝建大隊的車掉了幾塊木頭。馬上叫停車,他把木頭一塊塊揀起。看著裝上捆好才叫走。他對司機說:「你知道大慶的木材有多缺多珍貴?一寸木材一寸鋼,怎麼能丟呢?」

1268隊的鑽機,經過強制保養,鑽台上收拾得規規整整,乾乾淨淨。王進喜來了,他彎腰從檯面上揀起一個小東西給正在打鑽的苗樹余看。苗樹餘一看是一個圓型的萬能墊子。鐵人說:「小苗你說說,這個墊子值多少錢,有多大用處?新新的,加工一個多不易。把它扔了,等用時還找不到!」說完在老羊皮襖上蹭了蹭,裝在裡邊的口袋裡。

……

大慶會戰是在特定的時間和條件下開始的,一上手時大家忙著搶時間創高水平,加上荒原交通不便,所以扔在工地上一些廢舊物資和散失器材沒有及時回收。1961年加強了管理,領導一再強調「文明施工,工完料淨」,但也難免有少數人把沒用完的東西丟在荒原上。你丟一點我丟一點,加起來可就不是個小數。對此,整天在油田上跑的王進喜,看在眼裡,疼在心上,他經常琢磨找個什麼時間搞一次大規模的廢舊物資回收,把那些寶物都揀回來。

機會來了。從北京開會回來,有幾名老工人找他提建議,要成立一個回收隊,回收廢舊物資。他把這個建議向大慶革委會做了匯報,又在鑽井革委會上做了專題研究,最後決定在鑽井指揮部管轄下組建一個回收隊。大家考慮鐵人年紀大了,身體不大好,又是中央委員,想讓別人來分管這項工作。鐵人說:「我跑的地方多,知道哪裡有貨,還是我來管吧!」

1969年8月集中了30多人,開始正式建立回收隊。隊址確定在交通比較發達的張鐵匠村。沒地方住,發揚老傳統,支起一棟帳篷。沒地方吃,到附近的井隊去吃。蓋房子沒木料,缺磚瓦,鐵人就領著大家到處拆舊房、扒菜窖、托土坯、揀磚頭,拆舊利廢蓋新房。

回收隊一建立,鐵人就和大家一起訂計劃、立規矩,囑咐幹部們要嚴格管理。他和技術員劉天爵一起乘車在搞過施工的幾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跑了一遍,訂出一個由近及遠切實可行的計劃。他說搞回收也不能亂跑瞎撞,碰啥揀啥,得按計劃一絲不落地全收回來;為了做到明碼建帳規範管理,鐵人特意從鑽井器材庫房調了一名技術員專門負責監督記帳和器材管理。他給大家立下幾條規矩:一是大的小的全都收,不要挑肥揀瘦,只要是散失的東西,哪怕一個小螺釘也要收。野外除了土不收,石頭、沙子都要收;二是不光收,還要修復。對那些有用的器材要修整補焊,重新用。缺損的機器要重新修復拼裝,實在沒用的要回爐,總之變廢為寶,物盡其用;三是回收隊包括每個人只有回收的權利,沒有使用、處理的權利。回收的大小器材都要記帳入庫,最後交給供應部門統一處理。鐵人說:「咱們回收是為了給國家創造財富。回收的東西哪怕是一顆螺絲一粒沙子也要交給國家,誰也沒有占有使用的權利。」

指導員張學貴還把全隊帶到1205隊打的第一口井上,給大家講會戰,話傳統,回來展開了討論。

回收隊搞回收效果顯著。第二年春天,張鐵匠村原來那一片空地上,按照規格化的要求,堆滿了鑽杆、套管、油管和大大小小的各種收回來的器材、設備。用回收部件裝配起的大型鑽機的井架,高高地刺向藍天,頂尖上的紅旗隨風飄動,發出獵獵的響聲。掛在井架上的大標語「自力更生,勤儉建國」向人們昭示:艱苦奮鬥的傳統不能忘。

更有意義的是在回收隊影響下,油田各單位普遍都成立了「回收小組」「節約小組」,增產節約,反對浪費在油田蔚然成風。

後來在總結大慶經驗時,歸納出「回收隊精神」,它成為大慶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

來源: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責編:賈鑫宇 審核:代寶柱 監製:王鵬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