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人為什麼不愛吃桂林米粉?

鴻鵠迎罡 發佈 2024-03-07T13:50:41.881937+00:00

文·段宏剛西安是一座包容而開放的城市,在飲食領域,大江南北的美食都可以找到蹤影,再加上本土琳琅滿目的麵食和其它小吃,它們共同構成了舌尖上的震撼和享受,足以宴饗任何一個吃貨。因此,西安也被廣大吃貨譽為「中國美食之都」之一。

文·段宏剛

西安是一座包容而開放的城市,在飲食領域,大江南北的美食都可以找到蹤影,再加上本土琳琅滿目的麵食和其它小吃,它們共同構成了舌尖上的震撼和享受,足以宴饗任何一個吃貨。因此,西安也被廣大吃貨譽為「中國美食之都」之一。

不過,大名鼎鼎的桂林米粉在西安的受歡迎程度,並不如預期中那樣好,許多桂林米粉店在西安開店5年後,只能以關門而告終。

沒有接觸餐飲行業前,對裡邊的門道並不懂,直到當年在西安做了詳細調研,以及南下桂林實地體驗之後,方才對這個問題有了初步認識。

相傳,桂林米粉跟秦人息息相關。戰國末期,秦始皇揮師南下征服到西越(桂林)一帶,秦軍難以適應這裡的飲食和氣候,導致思鄉心切、無心戀戰。軍師為了穩定軍心,把大米磨漿後搗鼓出麵條的形狀,讓秦軍食用後,立馬安撫了軍心。後來如狼似虎的秦軍一鼓作氣,征服了百越地區,桂林米粉由此也有了雛形。

陝西人不愛吃桂林米粉,不僅是飲食習慣上的問題,還有許多讓人想不到的因素。

2015年在曲江上班期間,8月初的某天,公司二老板在對面寫字樓一層的快餐店吃過午飯,突然有了想法。

快餐店一份兩葷兩素的盒飯賣18元,一葷三素15元,附近的麵食也基本上在12——18元之間,這個價位讓二老板嗅到了賺錢的商機。

二老板是桂林人,在桂林、柳州、南寧、北京等城市開辦有幾十家連鎖米粉店,是桂林的幾大米粉巨頭之一,當然也算得上是成功的商人。

他的想法很簡單,計劃在西安開辦一家米粉店,讓西安人品嘗到正宗的桂北美食。

緊接著,二老板交代我去做市場調研,主要任務是摸清西安大街小巷上其它米粉店的經營規模、店鋪租賃價格、用餐環境、人流量、價格、口碑等因素。他也沒有閒著,當即吩咐桂林的員工往西安空運了50份鮮米粉及配料,配料包括滷水、酸筍、酸豆角、鍋燒、滷牛肉,等等。

第二天中午,二老板親自下廚,在快餐店煮起了米粉。50碗熱氣騰騰秀色可餐的米粉免費送給了50個來快餐店吃飯的顧客。吃過米粉的人直夸米粉口味好,以後還想吃。這樣的場景讓二老板在西安開店的信心大增,也給快餐店帶來較大流量。

大約兩周後,我把18頁A4紙列印的調研報告送到二老板面前,他花去兩小時看完後皺起了眉頭。

原因是幾個調研結果給他潑了一頭涼水。

其一,吃米粉的陝西人主要集中在年輕人裡邊,以女生居多。米粉的分量較少,陝西漢子吃根本吃不飽,若加量吃腸胃一時難以適應。

其二,大多數來到米粉店消費的顧客,吃米粉的頻次並不高,只是一半個月偶爾吃一次來調節飲食習慣罷了。

其三,多數米粉店的用餐環境一般,人氣不旺,營業收入一般,老闆交過房租外結餘並不多。只有小寨興善寺東街一家米粉店人流量較大,營業面積超過了30平。

其四,西安的米粉店多數是夫妻店,或者是親戚店,經營面積以10——20平米居多,如果擴大經營,後續的經營成本和管理成本要高出不少。

其五,西安乃至整個陝西都沒有鮮米粉加工廠,如果用干米粉來做,不僅麻煩,口味也會變差。

其六,比起桂林,西安各地段的商鋪租金並不便宜。當時,鐘樓、小寨、高新最貴,每平米在300——600元之間,其它地方150——300元之間。

其七,好地段的店鋪基本上被占用著,想盤下一個客流量大的店鋪很難。如果在人氣差的地段盤下店鋪,要做好先虧本的心理準備。

這些數據是我從各種渠道找到15家米粉店,然後通過試吃、蹲守、觀察、採訪後得來的。其中,有一半米粉店是因為客源不足難以支撐正常營業,才不得不忍痛轉讓和關門,剩下一半的米粉店老闆不過是維持著比打工人稍強的生活,只有個別老闆賺了錢。餐飲行業的「二八定律」非常明顯。

二老板雖然對調研結果不稱心,但對我的工作態度很滿意。到8月底時對我說:你先去桂林的米粉店學習幾個月,熟悉一下業務,如果公司將來在西安開店,你當管理。

走下飛機,坐在接機的車上,近距離接觸桂林後,有一種驚艷的感覺。

一是溫潤秀麗、多姿多彩的桂林山水讓人驚艷,桂林的城在水中,水在山中,山在城中,山、水、城融合為一體,水色一天,明淨若鏡,相映成趣,許多景色儼然是一幅現實版的精美畫卷。

二是桂林大街小巷的米粉店多如牛毛,一條街巷相隔不遠就能看到一家或大或小的米粉店。許多米粉店門口排起了等著吃米粉的長長的隊伍,端上米粉沒有座位的顧客,往往會走出店外,要麼就地而蹲,要麼站在街邊,呼啦呼啦地往嘴裡扒拉著米粉大口朵頤。好一副人間煙火氣和獨特的人文風景!

資料顯示,桂林市區有140萬人,而米粉店多達2000多家。在「肉多狼少」的狀況下,競爭異常激烈,各個米粉店不得不打起價格戰。當時的桂林,1兩米粉只賣3.5元,2兩4元,多加一兩隻需再加五毛錢,除過滷肉之外,其它配料屬於自助形式,食客隨便加,非常的便宜實惠。而西安當時一碗桂林米粉賣8元左右,味道根本無法跟桂林的相提並論。

在桂林停留一個月後,嘗遍了所有口味的桂林米粉,對米粉的認識也更加深刻。

桂林米粉有干拌粉和湯粉之分,干拌粉的滷菜很豐富,深受男女老幼的喜愛,搭配什麼滷菜就叫作什麼粉。滷菜包括鍋燒、豬肉、豬肝、牛肉、牛腩、羊肉、馬肉,等等。這些滷菜都是各家米粉店大廚精心滷製而成,對火候、時間、調料的配製很嚴格。一碗正宗的桂林米粉除過添加肥而不膩,咸香入味的滷菜,還會搭配上花生、黃豆、酸筍、酸豆角、酸蘿蔔、辣椒、蒜泥,蔥末等配料,把它們跟米粉攪拌均勻,就是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美食。

當然,米粉是否好吃,滷水是關鍵。每家米粉店都有獨家配方的滷水,滷水用當地出產的茴香、草果、花椒、桂皮、丁香、八角、沙姜等幾十種香料和草藥熬製而成,什麼時候放什麼料,放多少,熬製多久,這些是每家米粉店的商業秘密。熬製的滷水香不香,跟水質有很大關係。

正宗的桂林米粉,是把放置一兩年的陳米浸泡後磨成米漿,然後壓榨成條形或帶形的濕米粉,食用時,再拿出一團濕米粉放入鐵漏勺,浸入沸水,只需30秒就能燙熟,桂林人通常稱作「冒米粉」。一碗米粉的出飯時間只需30秒左右,很符合現代人快捷省時的生活方式。

說到這裡,陝西人不愛吃桂林米粉的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飲食習慣是最主要的原因。

陝西人是面肚子,腸胃自小對麵食產生了親切感和忠誠度,一日不吃麵就感到心理飢餓。讓一個陝西人偶爾吃一次桂林米粉變換一下口味還行,如果讓他經常吃,腸胃肯定不答應。

桂林籍著名作家白先勇曾說:每個桂林人心裡都有一個鄉愁,就是那一碗百吃不厭的米粉。桂林人對米粉的忠誠度很高,他們一日三餐都吃米粉也不覺得會膩。生活在西安的桂林人並不多,指望他們天天來吃米粉照顧一家新開的店,不太現實。

其次,桂林米粉屬於重口味食物,它的味道讓許多陝西人接受不了。

桂林米粉除過酸辣,還有咸鮮、油膩的特點,並不適合陝西人的飲食嗜好。另外,米粉吃多後漲腹感比較明顯,卻沒有飽腹的實在感。

最後,在西安做桂林米粉的話,原料和水質達不到要求,無法做出正宗的味道。

桂林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水質偏弱鹼性,污染較少,用這種水做出來的米粉比較柔韌,不易碎斷,吃起來筋道、Q彈、細膩、爽滑。

而西安跟桂林在環境氣候上差異很大,沒有像桂林那樣的水質,熬製不出口味醇厚的滷水,更沒有鮮濕米粉加工廠,只能把干米粉浸泡後還原成濕米粉的樣子來做米粉,這樣的米粉在味道上自然沒有出彩的地方。即使用相同的工藝和方法來做滷水和米粉,在口感上也會差強人意。

後來,二老板聽從了我的建議,終究沒有在西安開店。這些年,我也極少踏入西安任何一家米粉店,因為始終吃不出桂林時的味道,不吃也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