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國老兵宣講團巡迴宣講報告會丨報告會側記

鐵道兵文化 發佈 2024-03-08T03:35:20.858864+00:00

鐵道兵老戰士,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徐佐林,宣傳紅色文化,宣講中國故事一直在路上。「我是一個兵,更是一名共產黨員,組織和部隊培養了我,鍛鍊了我,就該我上。」

鐵道兵老戰士,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徐佐林,宣傳紅色文化,宣講中國故事一直在路上。

——編者

四川發布客戶端消息 「從保家衛國到救死扶傷,始終沒有改變的是那份初心。」

「我是一個兵,更是一名共產黨員,組織和部隊培養了我,鍛鍊了我,就該我上。」

「雖然我穿的不再是軍裝,吃的不再是軍糧,聽的不再是軍號,住的不再是營房,但我依然有著軍人的本色和脊樑!」

······3月17日,宜賓市廣電中心演播廳內熱潮滾滾、掌聲如潮,全國老兵宣講團「傳承紅色基因·強國復興有我」主題巡迴宣講報告會在此拉開帷幕,入骨的軍魂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時代光芒。

來自貴州、福建、湖南、山東、浙江、四川等地的7名宣講團成員中,有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的貴州工匠龍福剛,有逆行奔赴的「救撈功臣」郭正偉,也有把黨的創新理論和中國故事講遍大江南北的徐佐林;有在自媒體平台上「直播帶貨」以青年力量振興鄉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李洋,有從軍十八載守衛海島、轉業14年紮根小島建功立業的楊玉斌和脫貧攻堅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的蔣乙嘉,也有返鄉創業,為科技興農、產業富民在擔當中奮進的蔣龍聲。

穿上軍裝,他們是守邊衛國、忠誠奉獻的中國軍人。脫下戎裝,他們奔赴祖國各地,在不同領域不同戰線敬業奉獻、初心不改,用行動續寫擔當與奉獻。

一個個「聲」入人心的奮鬥故事、一句句激昂慷慨的誓言......在報告會上,宣講團成員們以「老兵」身份、從「老兵」視角、用「老兵」語言,頌揚黨的百年奮鬥成就、宣講強軍興軍偉大實踐、講述新時代退役軍人的奮鬥故事。他們的模範事跡,鼓舞了現場350餘名聆聽報告的幹部和群眾。大家紛紛表示,老兵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奮進,要積極向先進看齊,向榜樣學習,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徐佐林 宣講題目《講好中國故事永遠在路上》)

退役不褪色

在「新戰場」再顯軍人本色

「老兵」身份,蘊含著初心和使命,承載著擔當與奉獻。當他們奔赴「新戰場」,依舊保持著軍人本色,在平凡的崗位上續寫軍人風采。

從一頭黑髮到兩鬢斑白,從軍40載,徐佐林在愛國演講的路上就走了三十年。退休十年,他依舊以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為己任,奔波在理論宣講的主戰場。

堅持的背後,是一名退役老兵的責任與擔當,他要把愛國強軍的「種子」播撒到每一片他走過的土地。

他不僅自己講,還成立演講團、辦愛國主義教育網站,帶動更多人投身其中,用理論之真、語言之美,將赤子之心傳遞到大江南北。

在宣講的最後,徐佐林用一句話回答了他人對他堅守的疑問,他說:「聽眾的掌聲給了我最大的鼓勵,責任和使命驅使我不斷地前行。」

(李洋 宣講題目《不忘「兵只初」 當好「兵支書」》)

李洋是宣講團最年輕的一位「老兵」,退役後的他,依舊秉承軍魂、投身家鄉,成為一名90後「兵支書」。

他拿出敢想敢幹的衝勁,探索形成「網際網路+合作社」「退役軍人+特色產品」相結合的產業模式,讓原來的經濟「薄弱村」走上了振興之路。

在他的帶領下,僅僅兩年多的時間裡,村裡的路通了,路燈亮起來了,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天然氣,老百姓的日子一天一天好起來了。

站在舞台上,他堅定地說:「雖然我已脫下軍裝,但老兵的榮光從未曾褪色,哪怕前面有再大的困難,只要我能站起來,就永遠是衝鋒姿態。」

(蔣龍聲 宣講題目《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

不忘軍人初心

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看不見硝煙的脫貧攻堅戰場,一直活躍著退役軍人的身影,蔣龍聲就是其中之一。

退役後的十餘年,蔣龍聲在北京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又在事業巔峰時期,毅然選擇反哺家鄉,詮釋了一名退役老兵永不褪色的奉獻精神。

2016年,正逢全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下定決心返回家鄉創業,從事蛋雞養殖與銷售。

憑藉軍人永不言棄、越挫越勇的執行力,如今,公司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成功將當地120位農民工轉化成了產業工人,上下游配套產業帶動就業近4000人。

此後,他又把目光投向田間和餐桌,將原有的槽式發酵改進為罐式發酵,成功實現了把雞糞做成有機肥,再施肥給玉米、水果等,做到種養循環的現代化立體農業,真正實現了一、三產業聯動發展。

(蔣乙嘉 宣講題目《立志高遠入軍營 反哺鄉村踐初心》)

同樣投身脫貧攻堅一線的,還有拱市聯村黨委書記蔣乙嘉。

2007年7月,在商海浮沉十年的他,帶著自己全部積蓄回到了拱市聯村。

回村之初,他頂著各種質疑,埋頭苦幹,憑著軍人的堅持,用實際行動去證明建設家鄉的初心。

鋪路、修渠、發展產業......漸漸地,村民們從不信任到理解、支持,村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2300元,提高到2021年的23081元。

在宣講接近尾聲時,蔣乙嘉暢想著拱市聯村的未來,「我將繼續開拓創新,腳踏實地地經營農村,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讓鄉親們過上城裡人羨慕的生活!」

(郭正偉 宣講題目《碧海藍天間的守護》)

彰顯使命擔當

用奮鬥擦亮忠誠底色

別人的「舞台」在腳下廣袤的土地,而郭正偉的戰場在碧海藍天。

「從保家衛國到救死扶傷,始終沒有改變的是那份初心。」郭正偉曾是一名部隊飛行員,2001年轉業趕上交通部在上海組建我國第一支海上救助飛行隊。作為首批海上救助飛行員,他開創了我國海上救助飛行領域的多個「第一」,親身經歷了國家海上立體救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變強的發展歷程。

二十多年來,他執行了上千次的救助任務,飛行總時間超過6500多小時,累計成功救助海上遇險人員300多人。在2009年取得飛行教員和飛行檢查員資質後,他又先後培養了36名副駕駛、20名機長、12名飛行教員,如今他們都成長為海上救援的中堅力量。

(龍福剛 宣講題目《軍心鑄匠心、以匠心致初心》)

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人民子弟兵。脫下心愛的軍裝,龍福剛轉身穿上了供電局的工裝,在多次抗冰搶險、抗洪搶險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個退役軍人的價值追求。

曾經,他餓了拿雪水就著乾糧充飢;曾經,他困了裹著棉衣在山上草叢裡睡覺;曾經,他冒險游過洶湧的河流、踩著泥漿、人抬肩扛運輸材料;曾經,他帶領團隊用3天完成了平時需要15天完成的搶險工作量。

因為一個搶修事故,一名同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之後,龍福剛在內心暗暗給自己立下軍令狀,要讓同事都能平安回家。

24年來,龍福剛始終堅守在一線,帶領班員開展500餘次高壓輸電線路帶電檢修,巡線里程超過5萬公里,連續8400餘天開展作業「零差錯」「零事故」。

他還苦心鑽研工作方法和技巧,並為貴州電網培養獨當一面的輸電專業人才453名,培養技師和高級技師46人、技術技能專家8人。還取得了22項國家專利,2個創新項目正在進行市場轉化應用,6個項目進入了行業新技術推廣目錄。

有人曾問:「獲得這麼多的榮譽,你還在爬電桿嗎?」他說:「我會一直爬下去,並且會永遠站在一線守護好人民群眾的萬家燈火,時刻以黨代表、退役軍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身份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楊玉斌 宣講題目《燈塔照亮前進的路》 )

三十餘載的守護,已經讓山城小伙楊玉斌徹底融入了舟山市壯闊的大海和美麗的海島,他把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這3.28平方公里的熱土。

楊玉斌與花鳥島的結緣是在1987年。那年,18歲的他從家鄉重慶千里迢迢來到嵊泗入伍,他喜歡這片寬廣美麗的大海,也與當地村民建立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2005年,守島18年的楊玉斌轉業時,毫不猶豫地選擇留在嵊泗縣,建設他的「第二個家」。

在楊玉斌擔任鄉黨委書記的兩年多時間裡,花鳥鄉從偏遠閉塞的海島,一躍成為首批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鄉鎮、舟山市旅遊示範島。唯一不變的,是他對這裡如初的熱愛。

軍旅生涯的鍛鍊,給了像龍福剛、郭正偉、徐佐林、李洋、楊玉斌、蔣乙嘉、蔣龍聲一樣的退役軍人,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脫下戎裝,他們以奮鬥之姿爭當時代標杆,將個人價值與國家利益交融、將人生意義與人民福祉交匯,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在各自領域展現出新氣象、新變化。

四川發布客戶端記者 王梓菡

推薦:徐佐林

編輯:樂在其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