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小妾房中休息,一覺睡到自然醒,醒來卻把小妾給殺了

混沌錄 發佈 2024-03-08T17:17:59.510560+00:00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一位梟雄,但是有一次曹操到小妾房中入睡,一覺醒來卻把小妾給殺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一位梟雄,但是有一次曹操到小妾房中入睡,一覺醒來卻把小妾給殺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多疑曹操殺小妾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豪傑都想趁此機會建功立業,成就一番自己的宏圖霸業。

其中有所作為的是曹操,孫權,劉備,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最大。

整天忙於軍國大事的曹操,在一次稍有空閒的時候,去了一位十分美貌的小妾那裡稍作休息。

睡覺之前曹操告訴這位美妾叫醒自己的時間,見她點頭答應之後,就安穩睡下了。

這位小妾仗著曹操最近對她的寵愛,又看著曹操睡得十分香甜,想著讓他好好睡一覺。

到了時間,並沒有把曹操喚醒。

曹操這一覺睡得十分舒服,睜開眼清醒之後,以為還沒有到時辰,就問愛妾什麼時辰了。

小妾深情款款的對曹操說:「我憐惜大人近日奔波勞累,就想著讓您多歇息一會兒。並沒有按照您交代的時間喚醒您。」

曹操一聽十分惱怒,拔起劍就刺向小妾把她殺了。

這位小妾以為能得到誇獎,不成想卻因此斷送了性命。

曹操這種寧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為人處事方式,他最是忌諱別人不聽他的命令,只要遇到他就會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小妾雖然十分好心,想讓曹操好好休息一下,卻犯了曹操的忌諱,因而成了劍下亡魂。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王朝從殤帝後便開始衰落,到靈帝的時候,基本上是「已無天子」的程度。

所謂「無天子」並不是真的沒有了皇帝,而是皇帝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了天子的權威,天子既然不受「尊」,自然降到了被「挾」的地位。

東漢的皇權雖然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但是也不是可有可無的。

「漢德雖衰,而天命未改」,雖然老百姓的生活並沒有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但是在大部人的意識中,天子依舊是皇權,是正統的象徵。

曹操要想在這個軀殼下逐漸整合分崩的碎片,達到局部統一,進而恢復傳統的大一統,「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當時形勢的最快捷的途徑。

因為「天子」代表了正統。

曹操出生於公元155年,字孟德,還有個小字阿瞞,是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從此搖身一變,從文臣變為武將,帶領軍隊征戰黃巾軍獲得全勝,聯合黃埔嵩、朱儁二位大將斬殺了數萬黃巾軍。

平定黃巾起義之後,曹操得以升官,但沒過幾年相對平穩的日子漢靈帝就死了。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年幼的太子劉辯登基為帝,但是他也只是個傀儡皇帝,實權掌握在何太后和舅舅何進手中。

漢朝朝廷由宦官和外戚把持朝政,兩派鬥爭不斷,朝廷上下腥風血雨。

在這年的秋天,董卓進京,攪弄了朝堂風雲,一朝帝王換,京城上下一片混亂,曹操在混亂中逃出洛陽,在陳留號召天下英雄一起討伐董卓。

公元190年的正月,袁紹和曹操集結了一批反對董卓暴行的人組成了一個聯盟,袁紹為盟主、曹操為代理奮武將軍,討伐董卓。

董卓並不善戰,於是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

董卓臨走時,在洛陽城大肆破壞,焚毀宮殿,挖開王陵,周圍方圓200里荒蕪凋敝,百姓流離失所。

對於眼前看到的情景,曹操十分痛心,就把這一切都寫在了《薤露行》中,表達了他對董卓所作所為的憤怒。

192年(初平三年)四月丁巳日,董卓為政不仁,讓王允、呂布等人抓到機會,永皇帝詔書的名義,在未央殿外殺死了董卓。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董卓屬下李傕、郭汜等人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率兵攻破長安,殺死王允,擊退呂布,繼續延續董卓的暴政。

這個時候漢獻帝在長安已經不那麼重要了,為了活命他被迫逃出長安,投靠了曹操。

曹操接納漢獻帝之後就帶著天子遷都許昌, 成為董卓之後第二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

曹操以許昌為基業,向四處擴張。

短短的四年時間,曹操的勢力範圍就到了黃河以北。

兵強馬壯的曹操並不想安於現狀,他想要把整個北方收歸麾下。

整個北方對曹操有威脅的勢力就是袁紹

挾天子令諸侯的優勢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在官渡之戰前,雙方都想拉攏張繡,袁紹想對曹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曹想解除後顧之憂專力對付袁紹。

面對雙方拋出來得橄欖枝,張繡就詢問他的謀士賈詡該投靠誰,賈詡勸張繡投靠曹操,「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便是重要理由之一。

雖然從表面上看,袁紹兵多糧足,曹操兵力相對寡弱,然而賈詡卻從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看到了曹勝袁敗的未來。

可見「挾天子以令諸侯」意義的影響深遠。

懂得收攏人心的曹操

曹操雖然多疑,心性狠辣,但是他明白想要統一亂世,就需要有眾多良將賢臣輔佐。

對於人才,只要不觸及他的底線,曹操基本上就可以容忍。

建安四年(199年)寒冬,曹操親自率軍屯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準備迎擊袁紹。


官渡之戰打得很是焦灼,雙方從2月份一直打到9月份都沒有分出勝負。

一直到10月份的時候,袁紹的謀士許攸因為家眷犯法被抓,心中對袁紹不能網開一面十分惱怒,於是離開袁紹,投奔曹操。

許攸到了曹營以後給曹操獻計,讓他偷襲離袁紹大營40里處的烏巢,袁紹在那裡屯放了萬餘車糧草。

曹操聽從了許攸的建議,立即行動。

先劫了糧草,繼而攻打袁紹主力,大獲全勝。

打完官渡之戰後,曹操清點袁紹的書信,看到自己的部下勾結袁紹的鐵證,他並沒有追究,還把信都燒了。

並且還對眾人說:「紹之強橫,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的十分善於籠絡人心,利用各種機會,展示他的寬以待人。

曹操並沒有剛愎自用,知道自己的短處,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

另一件讓手下將士死心塌地跟著他的事就是放關羽投奔劉備。

關羽在曹營深受曹操器重,但他是個重情義的人,知道劉備去向後即刻不辭而別。

對於曹操來說,關羽是一員猛將,此時放關羽投奔劉備,無異於放虎歸山。

劉備是天下英雄,放任關羽這樣的能夠以一敵百的將軍,重新加入劉備麾下,對自己意味著什麼,曹操這樣的聰明人當然是清楚的。

但是關羽去意已決,強行留著他的人,是留不住他的心的。

曹操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派人殺了關羽,要麼放關羽去尋劉備。

在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之後,曹操又是真心喜歡和尊重關羽的,他不捨得殺了這樣一位人才。

幾番掙扎之後曹操選擇了放關羽離去,成全關羽的忠義。

曹操雖然是無奈之舉,但是也在用這種方法收攏人心。

首先就是關羽,曹操既然不打算殺了關羽,就讓他心存感念,日後如果有機會也不是不能收服這員猛將。

其次是籠絡自己手下的心。

曹操在手下面前極力嘉許關羽,說「雲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這是在用實際例子給自己的手下們上了一堂關於忠義的現場課,把這種價值觀深深地烙印在了手下將領的心中。

最後是籠絡天下人的心。

最重要的一點是,曹操此時對天下形勢初步的估計,劉備已經成不了什麼氣候了。

之前已經被自己打得如喪家之犬,就算他身邊再多一個關羽,除掉他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樣,放走了關羽,成全這份情義,也給手下將士上了一課,一舉數得。

後來在華容道上,曹操到了窮途末路,關羽感念曹操曾經對自己的厚待和不殺之恩,於是放下了手中偃月刀,讓曹操脫困逃走,扭轉了三國的歷史走向。

求賢若渴的曹操

公元208年,曹操親自率部隊南征,在赤壁之戰中被孫權和劉備聯手火燒連營八百里,從此退守北方恢復元氣,初步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曹操對於這樣的局面,是無奈且感慨的,並且提到了一個人——郭奉孝。

郭奉孝就是郭嘉,曹操身邊十分重要的謀士,可惜英年早逝。

曹操十分渴望得到更多的像郭嘉一樣的人才,來輔佐他完成統一大業。

為此,曹操在他生命中的最後九年裡連續三次下令求賢,這就是公元210年的《求賢令》、214年的《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和217年的《舉賢勿拘品行令》,史稱「求賢三令」。

曹操在求賢三令中,開宗明義地闡述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曹操十分簡單明了的表示,只要有真才實學,哪怕這個人有缺點,有過錯,他都會用。

而且英雄不問出身,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就算是草莽出身也能夠升官加爵。

求賢三令充分體現了曹操對人才的渴求。

曹操不僅頒布了「求賢三令」的政策,還把許多出身低微的人選拔到了重要崗位。

他不僅從底層選拔出一波能力不錯的武將,還從底層選拔計謀出眾的謀士。

比如「挾天子以令諸侯」和「修耕植以蓄軍資」這些讓曹操收益匪淺的政治經濟策略都是這些提拔上來的謀士出謀劃策的。

曹操在知人善用上更是讓人十分佩服,他能夠不計前嫌、不記舊怨,使用從敵對陣營中投降過來的人才。

曹操對於人才的胸襟猶如大海般容納百川。

就連他的敵手孫權也曾佩服地說:「我對於手下人才的愛護已經是十分少有的,但是跟曹操相比,我是不如他的。」

相比於人才,曹操對於自己子嗣的教育,顯得更加「狼性」,曹操始終是一個相信實力至上的人。

曹操的兒子總共有25人,最終在25人中脫穎而出的就是魏文帝曹丕,而另外一個比較出名的兒子,就是曹植。

曹丕和曹植兩人雖然一母同胞,但也鬧出過一段桃色緋聞,這就需要引申曹植的《洛神賦》,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甄宓。

作為魏明帝曹叡的生母,甄宓的一生也算轟轟烈烈,和曹丕以及小叔子曹植那些桃色糾葛,更是讓她的美貌被傳誦至今。

但曹丕和曹植之間的鬥爭,也不是一個美色所能左右的。

本質上,曹操認可繼承人的位置,也是一個國家的繼承者的接棒人。

最開始,曹操的目光,或許更傾向於曹昂和曹沖,可惜曹昂早夭,而神童著稱的曹沖,也在十三歲的年紀就夭折了。

所以這場關於權利的角逐賽,就聚焦到了曹丕和曹植身上。

最終的結果,就是曹丕登上大寶,曹植得了封號,最終抑鬱而終。

而且,關於曹操,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知識點,雖然曹操自稱是曹參的後裔,但根據《Y染色體與東亞族群演化》一書中記載,曹操不太可能是其後裔,也就是說,曹操在歷史上對自己的身世,撒了謊。

而根據《曹操家族世系新考》一文所言,曹操並非曹參直系後裔,屬於攀附。

但不論如何,英雄不問出處。

結語

曹氏一族最後之所以能完成統一大業,離不開曹操奠定的良好基礎。

他雖然殘暴多疑,因為小妾沒有按照他的吩咐而痛下殺手,但是對人才又視若珍寶,十分容忍。

後世雖然對曹操評價褒貶不一,但不可否定的是,魏武帝曹操在那個時代所作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三國志》裴注引《曹瞞傳》
  2.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智慧 梁滿倉 許昌學院學報 2022.07.30
  3. 曹操:亂世梟雄 張越 中關村 2022.05.01
  4. 曹操送關羽 韓田鹿 河北教育(教學版) 2022.01.25
  5. 唯才是舉 不拘一格 讀曹操「求賢三令」有感 夏海 黨員幹部之友 2022.01.2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