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後,祛濕氣的時節到了,記得做好3件事,排出體內寒濕

活法兒 發佈 2024-03-11T06:44:30.551751+00:00

有朋友問,為什麼一直在祛濕,濕氣總也去不完呢,要是碰上陰冷潮濕的天氣,或者回南天,濕氣更像那狗皮膏藥,怎麼甩也甩不掉!

有朋友問,為什麼一直在祛濕,濕氣總也去不完呢,要是碰上陰冷潮濕的天氣,或者回南天,濕氣更像那狗皮膏藥,怎麼甩也甩不掉!


這跟濕氣的本性有關,它是重濁、趨下、黏滯的,它不但會阻礙氣的流動,還會損傷人體最寶貴的陽氣。濕氣一旦上身,整個人會變得濕濁胖:


頭面部濕濁油膩:皮膚油膩、頭髮愛出油、眼屎多 、舌苔厚膩、臉色偏黃、面部腫胖、頭腦昏沉;


中焦不通:消化不良,容易脹氣、肚子咕咕咕的響、便便不成型,便便黏馬桶、腰腹部肥胖;


最難纏的是下焦濕氣:雙腿感覺沉重,女生白帶多有異味,經前或經期容易身體疲倦和腹瀉,痛經,小肚子很難減,屁股大,腿粗,愛長濕疹水泡、腳氣!



因為濕氣是向下走的,最喜歡沉積在下半身,很難化解!


究其根本,還是身體虛,濕氣乘虛而入!


現代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很多人身體長期處於過勞狀態,消耗多+補養不足,時日一長,身體各項機能就變弱了,首當其衝的是脾!


《黃帝內經》中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脾主運化,水谷、水濕都需要脾來運化,脾氣足,吃進去的水谷才能消化、吸收,化為氣血去滋養五臟六腑;脾的運化能力好,水液才能正常的代謝,輸送給肺、腎、膀胱、皮膚等器官,變成汗液、尿液排出體外;


脾虛了,運化能力不足,不但變不成身體需要的氣血,還會內生痰濕!而且氣不足,沒辦法推動濕氣更快的排出去,加上脾胃沒有足夠的氣血滋養,干起活來動力不足,最後身體進入一個死循環:脾虛➜氣血虛➜濕氣重➜脾更虛!



如果你經常熬夜,愛吃生冷寒涼、口味重的食物,夏天長時間在空調房裡,久坐不動、不好好吃飯......那妥妥脾虛、氣血虛無疑了。


另外,女生28歲之後,身體開始走下坡路,陽明脈(胃經和大腸經)開始衰退,不注意調養的話也容易脾虛、氣血虛!


機器需要加油充電,脾胃作為五臟六腑的重中之重,也需要持續不斷的能量注入,更需要定期清理維修,對脾胃來說,最高級的養護套餐就是:健脾祛濕+補氣血,雙管齊下!


打開身體裡的3個排濕開關,把濕氣連根拔起


我們先來說說健脾祛濕,其實我們身體自帶了3個「排濕開關」,用好了,能把最難纏的濕氣,連根拔起,今天告訴大家怎麼用,脾虛的人一定要試試!


1、拍打膕窩


膕窩中心點有一個重要穴位——委中穴,它位於膀胱經上,而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濕通道,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一個排污口,膀胱經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在此聚集;經常拍打這個穴位,有升清降濁、快速排濕的作用。


膝後區,膕橫紋的中點,在膕窩正中

濕氣重的朋友,每天堅持拍打5~10分鐘,很簡單,也容易堅持!


2、抓帶脈,清理整個盆腔濕氣


經云:「夫帶下俱是濕症。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


女生的下半身,最怕濕氣,一旦濕氣沉積,就容易有帶下病,像白帶異常、婦科炎症、月經問題、不容易懷孕之類的都屬於帶下病。女生要想遠離帶下病,帶脈是一定要養護的經絡。


帶脈,和肚臍平齊,像一條帶子纏在腰間,屬於奇經八脈之一,是人體唯一橫向的經脈,把全身縱向的經脈拴在一起,起總束諸脈的作用;



而且帶脈還掌管著女生最重要的3個器官:子宮、卵巢、輸卵管,著名醫學家張從正在


《儒門事親》中說:「沖、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帶脈「。


在這裡要重點說一下:沖、任、督三脈下起胞宮,上連五臟六腑的12條經脈,又在腰部與帶脈交會,最後由帶脈當老大,來管束其他眾多經脈,是個狠角色!


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帶脈變得通暢有力,有健脾祛濕、調經止帶的作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抓帶脈!


站直,雙手抓到腰兩側的肉肉,一抓一松,抓100下。一開始覺得酸痛,沒法堅持,就從30下開始,逐漸增加,一直到每天可以抓100下。(經期孕期不宜)



3、陰陵泉穴+豐隆穴,功效堪比「二陳湯」


在宋代醫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有個名方叫做「二陳湯」,專門對付寒濕痰飲的,而陰陵泉穴+豐隆穴這一對穴位,搭配使用,效果堪比「二陳湯」!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脾經的氣血匯集於此,刺激它能健脾益胃,疏通人體代謝水濕的渠道,讓「好水」留下來滋潤身體,把「壞水」通通趕出去。



陰陵泉穴


正坐屈膝或仰臥位,用拇指沿脛骨內緣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關節下時,脛骨向內上彎曲的凹陷中即是本穴,按壓有酸、脹、痛感。


豐隆穴在胃經上的穴位,氣血匯聚於此而旺盛,它還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用來溝通、聯絡胃經與脾經的氣血聯繫。刺激這個穴位,可以啟動脾胃功能,健運脾胃,助推全身氣血的運行,增強中焦的運化功能。


豐隆穴


小腿前外側,先確定膕橫紋與外踝尖連線中點水平線,從脛骨前緣沿該水平線向外2橫指,在腓骨略前方肌肉豐滿處,即為此穴,按壓有酸、脹、痛感。



找這兩個穴位,我們要用稍微大一點的力度,在穴位附近掐按探查,找到酸、脹、痛感覺最明顯的那個點位,可以多按揉,每次3分鐘;也可以艾灸,每個穴位15分鐘;


食療加持,補足你的脾肺腎


除了打開3個「排濕開關」,平時我們還可以多吃一些有健脾祛濕、補腎固本的食物,因為現代人的脾腎都耗得太厲害了,脾失運化,腎失封藏,身體都快漏成篩子了;


一邊補,一邊漏,就像往一個漏的杯子裡加水,總也加不滿,所以非常需要一些補虛又有收澀作用的食物加持,把補益的養分固攝住、封藏起來:


芡實:它入脾腎經,最擅長益腎固精,補脾止瀉了,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有「補中、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的效用,它對身體的補益,重在收澀。


蓮子:《本草綱目》裡說它「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除了能強健脾胃,民間傳說蓮子治遺精、滑精,是男人的妙藥;女子調經、治白帶過多,是女人的仙丹。其實這都是有根據的傳說,因為它有益腎澀精的功效。


《中藥大辭典》記載蓮子:養心,益腎,補脾。澀腸。治夜寐多夢,遺精,淋濁,久痢,虛瀉,婦人崩漏帶下。



懷山藥:同時強壯脾肺腎,從根本上阻斷濕氣來源;《中國藥典》記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還有健脾祛濕、不傷陰正氣的茯苓,薏米、白扁豆等,搭配起來吃,既能補臟腑元氣,又有助於把下焦最難纏的濕氣連根拔起!


關注你的健康困擾,關心你的飲食起居,關注活法兒,每天一篇新鮮養生乾貨送給你,我們一起追求美好生活和健康養生。感謝閱讀,明天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