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創」麗人行|針走筆發代墨 精雕炫彩時光

魯網 發佈 2024-03-12T20:08:39.507161+00:00

【編者按】文化「兩創」看非遺,巾幗璀璨綻芳華。非遺傳承,她們有擔當;非遺傳承,她們在行動!為展現非遺傳承中的「她」力量,恰值第113個「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魯網推出「兩創』麗人行」專欄。大家一同來領略文化「兩創」工作中的「她」力量、「她」風采吧!

【編者按】文化「兩創」看非遺,巾幗璀璨綻芳華。非遺傳承,她們有擔當;非遺傳承,她們在行動!為展現非遺傳承中的「她」力量,恰值第113個「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魯網推出「兩創』麗人行」專欄。大家一同來領略文化「兩創」工作中的「她」力量、「她」風采吧!

魯網3月8 日訊(記者 韓黟瞳 實習記者 王汝倩)手指輕彈,意隨心動,用雙股捻線,以暗花織物為底,將各種顏色的絲線完美融合在一起,以一針一線賦予織物獨特的風情、繡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它就是我國優秀的物質文化遺產——魯繡。魯繡是山東地區的代表性刺繡,因山東省簡稱為「魯」,故名。魯繡是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的一個繡種,屬中國「八大名繡」之一。新中國成立後,魯繡創造了新的輝煌。魯繡清雋淡雅、形象逼真,將一股蠶絲繡線分成1/16絲或1/32絲,手工描圖,以生絲或綢緞、棉麻等做底。與其他繡法不同的是,魯繡表達在人物、動物形象時,多用髮絲線,使得繡出的形象更加逼真。

在濟南,也有這樣一位魯繡非遺傳承人——於邦華。她用一針一線堅守初心,只為將這一傳統刺繡技藝傳承下去。

談起與魯繡的結緣,於邦華說,她受父母影響比較大。在她小的時候,母親日常穿針引線成為她對魯繡最早的啟蒙,父親會注重對她書法、美術的培養。

一次偶然的機會,於邦華來到了山東省博物館,當看到老師掛在牆上的由精美絲線繡制的魯繡作品,她的心一下被「抓」住了,就是便加入了專業班學習。為了提升自己的藝術鑑賞能力,她看了數不清畫展和畫冊,這為她後期的創作打下了基石,經過十個月的堅持不懈,她的技藝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創作時,於邦華在傳統技法上加入一些創新元素:她獨創的將國畫與刺繡技法融合,使得作品更加生動靈巧、元素更加豐富。

憑著對魯繡的熱愛,於邦華創作出了一幅又一幅精緻的魯繡作品。她的作品多次獲得省級和國家級獎項,其中《蘆雁圖》赴法國參展。作品先後被濟南博物館、濟南市文化館非遺中心、香港東方藝術博物館、山東工藝美院等收藏。

魯繡作品《蘆雁圖》

疏影簾櫳對繡屏,鴛鴦織就怕針停。

如今的魯繡,通過文化「兩創」的驅動和山東手造的加持,正越來越年輕。談及未來,於邦華表示,她將在魯繡中不斷融入現代「國潮」元素,讓這項傳統技藝出圈,讓千年魯繡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