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視角下的朝鮮,為何說抗美援朝證明中國是頂級棋手?

歷史微鑑 發佈 2024-03-14T03:00:48.480328+00:00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瞬間!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瞬間!

1953年5月15日,時任中國重工業部部長李富春心情很好

這一天,中蘇兩國剛剛完成新一階段的援助談判,他與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將分別代表中蘇兩國簽訂一份新的協定

這份協定規定了蘇聯將援助中國91個重點企業,而這無疑將大大加速中國的工業化進程

協議簽訂後李富春感慨萬千,因為這份來之不易的援助背後不僅有蘇聯人的友誼,還是過去三年間無數中國軍人浴血奮戰的結果

這是為何?這是因為中國之所以能獲得蘇聯的青睞,全因在韓戰中證明了自己是一位「頂級棋手」

美國對弈朝鮮

凡大國博弈,小國不是充當棋子,就是淪為棋盤。二戰結束後遠東局勢風雲突變,朝鮮半島這一塊四戰之地,就成了中美蘇三國角力的棋盤

不過棋盤哪裡都是,只有棋手到位,棋局才能展開。韓戰中,第一個對弈的棋手,是美國與朝鮮。

1950年初朝鮮與韓國之間摩擦不斷,而這給了美國介入這盤棋局的機會。1950年9月14日,在美國操縱的聯合國的授權下,「聯合國軍」實施「仁川登陸」一舉擊潰在朝韓爭端中暫時占優的朝鮮,將戰火引入三八線北方

此時此刻,朝鮮半島這個棋盤上的棋手,是朝鮮與美國。對於美國而言,朝鮮作為對手顯然是不夠格的,隨著三八線以南盡數落入「聯合國軍」手中,美國似乎已經在這場對弈中獲得了勝利

然而對手太弱不僅會帶來勝利,也會帶來喪氣感。大張旗鼓地與一個不入流的對手對弈,即使贏了也不光彩。美國這個棋手正是想到了這點,才決定要用更徹底的勝利證明自己:他們不僅要在對弈中完勝朝鮮,還要把朝鮮人的棋盤掀了

1950年10月7日,美國操控聯合國通過376號決議,以促進朝鮮半島統一為藉口授權聯合國軍可以越過38線繼續向北進軍,這一決定意味著美國將幫助韓國徹底消滅朝鮮,將整個朝鮮半島置於西方陣營的勢力範圍之中

可朝鮮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棋手,但朝鮮半島卻也不只是美朝兩國的棋盤。朝鮮背後是蘇聯與中國兩個還未下場的國家,美國此時就不擔心自己的對手從朝鮮變為中蘇麼?答案是,這個棋手不擔心

中國入局朝鮮戰場

在1950年的美國人眼中,唯一能讓她認真的對手是蘇聯。可是早在6月27日,蘇聯就公開宣布「蘇聯不會在朝鮮半島與美軍對抗

因為對蘇聯而言,她真正在意的棋盤是歐洲,如果被萬里之外的小小爭端吸引了注意力,一旦歐洲有變,那她將會輸掉意味著生死存亡的棋局。所以不管美軍在朝鮮半島如何胡作非為,蘇聯下場與美國親自比個高低的概率都非常小

那中國呢?對於中國而言,朝鮮半島全部被不友善勢力控制意味著家門口變成了前線,因此中國完全有理由介入任何一場半島爭端,可是在美國的眼裡,中國也不是一個合格的棋手

此時的新中國還是一個百廢待興的農業國,而且僅僅十幾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是一支完全沒有重火力的「叫花子」部隊

在美國看來,即使中國入場,那也不過是一個大號的朝鮮成為了自己的對手,而且更不用說剛剛建國的新中國一定會將目光集中在經濟建設上,而不是參與新一輪戰爭

如果只思考到這裡,美國確實有機會徹底掀了朝鮮的桌子,在這場對弈中獲得完勝,然而這位貪得無厭的棋手在將戰線順利推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時,卻做了很多「多餘的事情」

在決定越過三八線以後,美軍的進展非常順利。10月24日,美軍先鋒部隊就已經控制了中朝邊境的朝鮮城市楚山,中美正面衝突一觸即發

然而過於順利的戰局讓大感沒勁的美國想換一個對手,美國人將目標瞄準了中國,他們希望通過與中國進行一場對弈來繼續擴大自己在亞洲的影響力

於是,美國開始在中國周邊「動手動腳」,逼迫中國不得不坐到美國的棋盤對面

早在韓戰爆發時,杜魯門就指揮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次日周恩來總理就發表聲明,表示美國這種行為是「針對中國領土的武裝入侵」,然而美國的目的就是刺激中國人。看到中國人還是沒什麼動作,美國憑藉著空中優勢,在1950年8月27日直接轟炸了中朝邊境的中國城市丹東

既然你說我武裝入侵,那我就武裝入侵給你看

雖然百廢待興的中國在那時有一萬個理由不參與這場衝突,然而美國人連妄圖入侵中國的底牌都亮了出來,為了保衛國家,我們也只能做出回應

毛主席在深思熟慮後決定「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國鴨綠江,正式進入這場棋局

志願軍入朝逆轉棋局

志願軍入朝正中美國下懷,換上一個比朝鮮更強、但並不是那麼強的對手,會讓再次得勝的美國臉上更有光彩

其實早在一個月前,聶榮臻就公開表示「美軍過三八線中國絕不會置之不理」,但是美國對這條來自北京的警告的回應卻是置之不理

因此當美軍發覺中國人民志願軍已跨國鴨綠江時,內心其實是略帶激動的,因為終於有另一個對手來讓他們證明自己的「實力」了

此時的朝鮮戰場就如同一場殘局,美國幾乎在毫髮無傷的情況下贏得了她想贏得的一切,而對面的朝鮮不僅棋子被吃了個乾淨,就連座位都要沒有了

中國的入場,無非是一個看上去沒高明到哪裡去的棋手,帶著他有限的棋子繼續棋局

贏下這場殘局對於美國而言本應如同喝水一樣簡單,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與「聯合國軍」開始了第一次交手,然而交手結果,卻讓美軍傻了眼

這次交手就是後來五次戰役中的第一次,美軍在面對志願軍之後才突然發現這是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對手,毫無準備的美軍一敗塗地

前線的快速崩潰讓美國根本沒時間思考新的棋局與舊的棋局到底有什麼不同,美軍一瞬間就已經被趕到了幾百公里之外,不到兩個月,中朝聯軍就幾乎光復了整個三八線以北區域

美國人被突如其來的逆轉打懵了,她們甚至一度忘記自己在這場對弈中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實際上,美國這個棋手在韓戰中的目的相當不明確,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明白自己的對手到底是朝鮮還是中國,亦或是蘇聯;也沒搞明白到底把朝鮮趕回三八線以北算贏,還是完成所謂「統一」算贏,還是敲打中國算贏

只是因為與朝鮮對弈贏得太順利,才讓她不加思考地為自己增加一個又一個戰爭目標,最終在踢到鐵板之後全面潰敗

面對如此現狀,美國不得不作出反思,1951年5月的國會問詢中,美國五星上將布萊德利道出了那一個令人印象無比深刻的觀點:

我們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與錯誤的敵人進行了錯誤的戰爭

然而此時對於美國而言或許為時已晚,因為五次戰役後美國已經很難再跨國三八線發動進攻了,可中朝聯軍如何?

對於中朝聯軍而言,局勢在中國下場後已經出現了逆轉,但逆轉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不過對於這個「盡頭」,中國實際上早有預料

美國「被逼無奈」握手言和

在中國參戰的問題上,美國人的判斷確實出現了錯誤,她們低估了中國人保家衛國的決心與中國人的戰鬥意志

但美國人卻正確地估計到了一件事情,就是剛剛建立的新中國缺少長期戰爭的物資供應,志願軍根本無法在戰線拉長之後建立起穩定的補給線,因此在五次戰役以後,美軍面對因補給困難無法繼續前進的志願軍時,終於穩住了戰線與心態

可是中國對這件事真的就一無所知麼?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早在出兵之前,中國就預料到以中國現在的國力,推進到一定程度以後,補給必然會出問題,因此對於我們而言勝利的標準從來就不是將美軍趕出整個朝鮮半島,而是在敲打美軍的同時恢復三八線為朝韓邊界

五次戰役結束後,中朝雙方就向美國提出了和平建議:停火撤軍,並恢復三八線為朝韓邊界。然而吃了癟的美國人此時惱羞成怒,他們還沒來得及思考自己為什麼要來打韓戰,就對中國的建議一口拒絕

談判破裂一個月後的1951年8月18日,美軍重新組織部隊發動全面進攻,進攻的目標是什麼?美國人自己不清楚;進攻到哪裡結束?美國人依然不清楚

之後的一年多的時光中,這種進攻從未停下,然而進攻規模一次比一次大,每一次的戰果卻都小的可憐。美國人的進攻最終停在了「上甘嶺」,因為這次戰役的結果,讓美國也感受到兩國作為棋手的高下之分

自1951年談判破裂以來,中國很清楚在己方無法全面進攻的當下,只要讓美國吃到苦頭,那他們必然會一屁股坐在談判桌上再不起來,而美國人斷斷續續的「攻勢」正中我方下懷

上甘嶺戰役中的巨大損失就像一盆冷水,不僅讓美國意識到他們的進攻已經完全無法奏效,而且志願軍能給美軍帶來的損失也是美國無法承受之重。這次戰役結束後,終於醒悟過來的美國人停止了一切營級以上規模的進攻,一頭扎進了談判桌上,只想快點結束這場噩夢

1953年7月,已經對韓戰忍無可忍的美國人,按著李承晚的脖子,逼迫他同意中朝美三國簽訂《朝鮮停戰協定》,作為棋手的美國黯然離場,作為棋手的中國凱旋迴國

雖然有很多人都認為朝鮮停戰是中美兩國握手言和,然而從博弈的角度講,中國不敗即為勝,而美國不勝即為敗

在這場對局中中國成功地完成了保家衛國與恢復三八線為朝韓邊境的目標,作為一個棋手表現堪稱完美

而美國雖然一度贏得了棋局,卻最終因為誤判對手與目標不明,在付出巨大犧牲後極不體面地離開了戰場

想贏得對局,首先要清楚什麼對自己而言才是「贏」

我想這就是韓戰中的中美博弈對我們的最大啟發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