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起義灰飛煙滅,黃巢的四年皇帝終究還是一場夢

清風明月逍遙客 發佈 2024-03-15T18:25:24.174972+00:00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 懿宗荒淫奢侈,紙醉金迷,宦官擅權,藩鎮割據,貪官污吏橫行,各地的反抗此起彼伏,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黃巢起義。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 懿宗荒淫奢侈,紙醉金迷,宦官擅權,藩鎮割據,貪官污吏橫行,各地的反抗此起彼伏,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黃巢起義。

黃巢自從875年舉事,至884年兵敗自盡,前後歷經十年。這十年,以881年1月黃巢在長安稱帝為分界線,前六年,黃巢的起義軍基本上是勢如破竹,節節勝利;後四年,黃巢的起義軍基本上是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

據《新唐書》《資治通鑑》記載:黃巢受到過教育、經商販鹽、家財富足,是典型的中小商人地主,即不掌權的地主階級下層。

黃巢南征北伐,東進西殺,幾度興衰起伏。義軍起兵山東、轉戰淮南荊襄後展開大規模游擊作戰、先南渡長江入江西、抵浙東、開仙霞嶺入福建、又攻占廣州、北上轉戰江西、由採石北上渡淮、先占洛陽、後占長安、迫使僖宗出逃成都。

黃巢本也是讀書之人,幾次科舉失敗後,憤怒之下寫了那首著名的《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雖然對科舉考試不中深感憤恨,但黃巢的當官夢始終不絕,曾主動向朝廷「投懷送抱」。當黃巢起義軍圍困廣州時,他要求唐朝授予天平節度使,唐朝沒答應;進而要求授予鄆州節度使,唐朝還沒答應;繼續要求授予安南都護、廣州節度使,唐朝依舊不答應。如果可以假設唐朝答應黃巢的請求,唐僖宗李儇也許就不會逃離長安。

880年十二月五日下午,黃巢的先鋒部隊在未受到任何抵抗即順利進入長安。八天後,黃巢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心願終於成為現實。

黃巢在長安幹了很多事大事,最八卦的就是挖掘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乾陵。

在陝西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合葬的乾陵西側,有一條幽深的黃巢溝,傳說就是當年黃巢派兵挖掘乾陵留下的遺蹟。

黃巢稱帝,根據古代的禮制,必須行登基大典,著袞冕,以傳國璽昭示天下。袞冕和傳國璽作為帝王家傳承之物,唐僖宗李儇已攜帶著它逃往了四川。為了名正言順,黃巢打起了武則天的主意。武則天曾自立為大周皇帝,傳言她的冠冕和大周傳國璽極有可能就在乾陵之中。於是黃巢動用四十萬軍隊挖掘乾陵,只不過因為大齊朝敗退、天降大雨等原因,才沒能挖開乾陵。

不過,黃巢挖掘乾陵或許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破壞李唐的皇家風水。古代人非常信奉墓葬風水,認為祖墓風水的好壞會影響後人的命運。據說,乾陵是唐代堪輿家李淳風、袁天罡共同選定的,風水極佳。黃巢派人挖掘乾陵,就是要斬斷李氏的龍脈。然而,偷雞不成蝕把米,後來黃巢的祖墳卻被唐僖宗派的朱溫挖了,這是題外話了。

賭場上有句名言:贏得快,輸得更快。黃巢在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隨後又喪失了政權,兵敗於泰山腳下狼虎谷。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最終還是失敗了。黃巢之所以失敗,原因有三:

其一,嚴重流寇主義。

黃巢在起義後沒有像朱元璋那樣「高築牆」建立革命根據地大本營的意識,從始至終都是流動作戰。流動作戰的優點是可以避實擊虛,大踏步的流動攻擊,令人不防,比如勢如破竹的攻城拔寨。但流動作戰的缺點也很致命,長期採用流動作戰不變,起義軍從來沒有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攻城之後旋即棄之,甚至連東都洛陽也沒有派兵駐防,一旦唐軍反撲, 便毫無據點可依。同時軍隊既不到物資供應,又不能很好地得到休整,只能是不斷轉戰,導致流寇主義,成不了大氣候。

黃巢轉戰南北十年,波及全國12個省,行程數萬里,但攻占一地就放棄一地,占領長安後,遭運斷絕,大齊政權首先遇到了糧食難以為繼的問題,使他們在長安不能站穩,而退出長安也沒有得以立足的一塊根據地,也就無力與朝廷官軍相對峙。

其二,階級對立突出。

自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即已陷於分崩瓦解之勢,從河北四鎮直至內地,方鎮林立,專橫自恣,他們不僅掌握了本鎮財政大權,跟中央分庭抗禮,還擁有一支強悍的牙兵。這些擅有財賦、擁有重兵的方鎮,全不聽唐朝政府的號令。而唐朝內部,更是宦官專權,朋黨傾軋,唐朝已經日薄西山,自顧不暇了。

黃巢稱帝後,在長安掀起了狂飆行動,嚴厲鎮壓宗室侯王、官吏、富豪,沒收官僚地主、門閥世族的財產,徹底動搖了唐朝的腐朽統治,極大地衝擊了封建舊秩序。

正如阿拉伯商人蘇萊曼所說:黃巢「已把這中國毀壞, 已消滅了它的法律, 已搗碎了它的威權」。自魏晉以來形成的門閥制度和門第觀念被徹底掃除,五代十國和北宋時期,中國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追根溯源應歸之於黃巢大起義的蕩滌。

而此時的宗室侯王、官吏、地主貴族說什麼也不會站到起義軍一邊,只會同唐朝死死地抱在一起,共同對抗農民起義軍。

所以黃巢起義軍雖然攻占了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但逃亡途中的唐僖宗策劃反撲,傳檄天下藩鎮,並聯合沙陀貴族李克用、党項族拓跋思恭,共同進攻起義軍。最終,長安陷落,黃巢戰走。

其三、江湖義氣作祟。

在撤出長安敗走山東過程中,黃巢率領大齊軍隊與陳州刺史趙犨部在陳州(今河南淮陽)展開的一場耗時費力的錯誤攻堅戰。

黃巢的愛將孟楷在攻打陳州時被趙犨俘虜後斬殺。在當時形勢下,黃巢應當發揮自己的優勢,避實擊虛,流動作戰,繞開唐軍嚴密防守的陳州,保存實力,向其他地區發展。但黃巢在關鍵時刻囿於哥們義氣,感情用事,屯兵於陳州城下, 誓為孟楷報仇。黃巢圍陳州300天,大小數百戰,不但未能攻拔其城,反而因膠著堅城,坐失戰略反攻良機。義軍叛徒朱溫、沙陀貴族李克用迅速集結重兵,向黃巢發起進攻。黃巢精銳損失殆盡,只得突圍東走,兵敗如山倒,最後在泰山狼虎谷演出了他生命中最悲壯的一幕。

《舊唐書》和《新唐書》都為黃巢立傳,兩書都明確記載黃巢死於泰山腳下。

《新唐書》記載:黃巢被困狼虎谷,無計可施,對外甥林言說,你取我的首級去獻唐朝朝廷,可以求得富貴!不要讓外人占了便宜。林言不忍心殺黃巢,於是黃巢自殺。黃巢自殺沒死,林言斬下黃巢的首級,去投奔時溥。結果半路上又被太原軍、博野軍殺掉。他們把黃巢和林言的首級交給時溥然後獻給了朝廷。

《舊唐書·黃巢傳》記載:在狼虎谷,林言殺了黃巢、黃鄴、黃揆等七人,還把他們的頭顱送往了徐州。

不過,民間傳說黃巢並沒有遇難,而是出家當了和尚。

其實,黃巢出家之說,真假與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一種社會心理,老百姓不願意他們衷心愛戴的黃巢死去,更不願意他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

黃巢的失敗再次證明:在強大敵人包圍下,農民軍必須建立自己的根據地,要在這塊根據地進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須的經濟方面的建設,集中經濟力量供給戰爭,同時極力改良民眾的生活,從而作為自己向敵軍進攻的基地。成功的例子有劉邦、朱元璋,失敗的例子有黃巢、李自成、張獻忠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