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之所以出現殘疾化傾向,是因為「魔」多而知「道」的少

問道華夏 發佈 2024-03-25T22:57:35.302280+00:00

他的「殘疾文化說」令人耳目一新2018年,作為報導人員,我全程參加了中國道醫技術大會,認識了海內外很多道文化界人士,大會顧問姜先生就是會前認識的,他跟我說了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他說:我們這些人都是跟「魔」打交道的,中國文化之所以出現殘疾化傾向,就是因為知『道』的人少,而各種『魔

他的「殘疾文化說」令人耳目一新

2018年,作為報導人員,我全程參加了中國道醫技術大會,認識了海內外很多道文化界人士,大會顧問姜先生就是會前認識的,他跟我說了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他說:我們這些人都是跟「魔」打交道的,中國文化之所以出現殘疾化傾向,就是因為知『道』的人少,而各種『魔』不斷出現!」

這句話我記在了筆記本上,事後我們進行了幾個晚上的長聊,我們的忘年之交從此建立。

在幾天的交往中,我們一起吃住閒聊,聽到了前所未有的新見聞,從他和他的學生那裡,我感覺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勃勃生機。

後來我們的關係快速升溫,我對老師傅的崇拜與日俱增,而老先生對我的期望也很高。但是我所接受的任務卻很少能滿足他的願望。他要我幫忙整理他幾十年來積攢的文集、檔案、偏方、秘籙,並希望我在衛健委「十三五」規劃課題組方面有所作為,等等,但我除了抽空幫他做一些建檔立卷和論文整理工作之外,並沒有他希望的那樣有大的作為。

這不光是時間的限制問題,更主要的是他的涉及面太廣,太雜,進入他的界面實屬不易,所以他會經常說我「只知道小道小術,走不出殘疾文化的陰影」。

「殘疾文化」就是抱殘守缺思想造成的對傳統文化整體性割裂

所謂殘疾文化,就是文化的整體被肢解、被割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萬物源於道,因為陰陽激盪才形成了和諧自然狀態。你總不能自以為你的理解、你的做法才是基於道的,而別人都是「不道」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不失為哪一個物種、哪一種文化而存在的。

老先生說:人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偏見和動搖,那些先入為主的抱殘守缺,個人信仰的固步自封,那些門戶之見的不相與謀,偏執偏見的自以為是,還有缺乏精專的生拉硬扯等等,都是殘疾文化的特徵。根源在於信息化、碎片化、實用化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知半解。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穀王」,自視、自見、自伐、自矜,會畫地為牢,固步自封,永遠見不到大道。

為何會固步自封?因為有「心錨」,意識半徑就被局限在了心錨的周邊,還以為能「不出於戶,以知天下」,與天地精神往來,那不是睜眼說瞎話,貽笑大方嗎?

鳳翥龍翔,風嘶蟲鳴,山高水長,人傑地靈,大自然造就了萬物,它們就有存在的原因。但人類是萬物中的另類,活在物慾的世界,不僅侵害其它物種,還要侵犯同類,結果呢?溫室效應,冰山消融,天變暗,地掏空,水污染,空氣變質,生物多樣性驟減……

人類破壞了和諧自然,打破了整個生態平衡,就要承擔惡果,老子說「其事好還」,不是嗎?

因為「自貴而相賤」,都說自己是才是真理,於是三教爭名,九流趨利。

佛儒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我們說道家最真實,和尚說佛家最真確,儒生說儒家最真誠,總之不離一個「真」字。

為什麼佛學在它的祖國古印度消失了,反而能在中國紮根?為什麼伊斯蘭文化、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不能相互融合?因為中國文化具有博大包容性,如同大海;同時佛教入鄉隨俗,主動適應本土文化的嫁接、改造、兼容,如同流入中國文化的大海,成就了中國傳統文化佛儒道三大支柱。

然而,縱觀當下學界,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人為割裂文化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好像不捎帶著貶損一下別家學說,都不是本家文化。

所以任何強調自己一家一派的觀念,都屬於殘疾文化,都是對整個中華傳統文化的戕害。

現在的傳統文化常常是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各立門戶,互相掣肘,所以莊子批評說: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道術將為天下裂。為天下裂的道術,就是殘疾文化。

為什麼說修道的人一生都要跟魔打交道?

「萬物負陰而抱陽」,有仙則有魔。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道人修行意在洞徹萬物陰陽屬性,抱朴守一,少私寡慾,在萬千變化中保持住自己的真常之體不變。以靜心而制萬緣,貪心動,則前功棄。

鍾離權十試呂洞賓,試的就是道心與定力,面對魔王考驗,能夠澄心去欲,自然能識破迷障,領悟到破障的心和術。

對於修道者來說,修道的過程就是斗魔的過程,明白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道理,你就明白了修道就是降魔的道理。古今修道的那麼多,成道的有幾個?你修的層次越高,你遇到的魔障就越大,老子告訴侯王說:不自視故明,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

你麼認為的侯王的治國之道,對於修者來說就是治身之道。侯王不自我表現,才能明察天下。修者不能驅魔靜心,一樣不能明道;侯王不自以為是就能彰顯民心,修者魔性在身,自命不凡,一樣身心不能獲得自由;侯王不居功自傲,人們就會記住他的功績,修者公德心重,不會有功德;侯王處下所不爭就能承擔重任,修者爭心不息,則得不到眾生的擁護。

修道的過程就是驅魔的過程,心魔無非名利二字,所謂高道大德,修的也就是「「存道去魔」。也就是老子三次提到的「去彼取此」:為腹不為目、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以及「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如此才能與大道的素樸合而為一。

就是說,修的是「為腹」、「處其厚實」、「自知自愛」,這屬於「道」的內容。所謂「魔」就是「為目」、「居其薄」、「自見自貴」。

作為一個老修者,先生的「凡真修道者,都是與魔鬼打交道」的說法,我很贊成。因為修道就是每時每刻都在跟名利的貪念「心魔」作鬥爭。

只是,作為一個世俗者,我總是不在先生說的那條「道」上,論「修」,何其難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