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了二十五年太子,登基後不到一年就被迫禪讓,五個月後去世

鄧海春 發佈 2024-03-27T08:32:41.679543+00:00

#歷史開講#作為英國漢諾瓦王朝的第四位國王,喬治四世因其作為太子「超長待機」而聞名於世。儘管1762年,也就是清乾隆二十七年時就被父親喬治三世立為了王儲,但直到嘉慶帝駕崩、道光帝即位的嘉慶二十五年(1820),當了近六十年太子的喬治四世才終於正式加冕。

作為英國漢諾瓦王朝的第四位國王,喬治四世因其作為太子「超長待機」而聞名於世。儘管1762年,也就是清乾隆二十七年時就被父親喬治三世立為了王儲,但直到嘉慶帝駕崩、道光帝即位的嘉慶二十五年(1820),當了近六十年太子的喬治四世才終於正式加冕。

相比之下,我國唐代也有一位經歷類似的皇帝,他便是唐順宗李誦。建中元年(780)被冊立為太子的唐順宗直到貞元二十一年(805)才終於登上皇位。雖說比不上前前後後當了三十七年太子的胤礽,但唐順宗在太子之位上長達二十五年的等待也著實相當漫長。更慘的是,由於推行變法觸動了宦官集團與節度使們的利益,唐順宗即位不久便被迫將皇位禪讓給了太子李純,並於第二年正月駕鶴西去。

上元二年(761),李誦生於宮中,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唐德宗李适登基為帝,作為嫡長子的他順理成章被封為了太子。對於李誦擔任太子期間的表現,名臣韓愈曾形容道:「順宗之為太子也,留心藝術,善隸書……性寬仁有斷,禮重師傅,必先致拜……常身先禁旅,乘城拒戰,督勵將士,無不奮激……居儲位二十年,天下陰受其賜。」

由此觀之,李誦才華橫溢、寬仁有禮,還曾親臨戰陣激勵將士,早在還是太子時就已經致力於改善民生、造福百姓,可以說是一位相當優秀的儲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朝中後期宦官成為了朝野內外一股強大的勢力,像李誦之父唐德宗在位後期便十分倚重宦官。儘管宦官一度當權,但作為太子的李誦卻「每於敷奏,未嘗以顏色假借宦官」,也就是從不對他們表現出討好或巴結的態度。

從登基後的一系列舉措來看,李誦對於宦官專權、節度使割據一方的局面可謂深惡痛絕,為了改變現狀,還是太子時他就組建了一個以翰林待詔王伾、王叔文為核心的政治集團。這個集團網羅了當時許多銳意進取的有識之士,其中今人比較熟悉的當屬著名詩人劉禹錫、柳宗元。正是在這些羽翼的輔佐之下,李誦即位之前便積累了極高的名望。

貞元二十年(804)九月,或許是因為事務繁忙導致疲勞過度,又或者是在太子之位上實在待了太久,李誦突然中風,繼而導致口不能言。次年正月,已經六十三歲高齡的唐德宗因擔憂李誦的病情也一病不起,並於二十多天後駕崩於會寧殿。令人感嘆的是,由於父子皆身患重病,直到唐德宗去世,李誦也沒能再見上父皇一面。

正月二十六日,李誦正式即位,是為唐順宗。掌權後的唐順宗終於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負,他急忙重用跟隨自己多年的王伾、王叔文等人進行變法改革。總的來說,唐順宗實施的這場改革是以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宦官、節度使權力為主旨,由於唐順宗定年號為永貞,這場變法運動便被稱為「永貞革新」。

顯而易見,這場觸及宦官、節度使兩大勢力的運動必然招致來自宦官、節度使的劇烈反撲。革新實行百餘日後,宦官首領俱文貞率領眾宦官,又聯合了一批守舊派大臣共同發動政變,脅迫仍在病榻之上的唐順宗將皇位禪讓給了太子李純,自為太上皇,史稱「永貞內禪」。永貞革新的失敗一方面是因為宦官、守舊派已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要歸咎於唐順宗病重難以親自主持各項事務。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正月,就在被迫禪位的幾個月後,唐順宗因病駕崩。一種說法認為,唐順宗本就重病纏身,在經歷政變的打擊後一命嗚呼屬實再正常不過。但是,也有許多人覺得順宗之死太過於倉促草率,由此懷疑他是被宦官們甚至自己的兒子唐憲宗謀害。唐代傳奇小說集《續玄怪錄》中有一篇名叫《辛公平上仙》的故事,講述了陰間鬼差前往長安城大明宮迎接皇帝「上仙」,也就是駕崩,這被認為就是在暗喻慘遭謀害的唐順宗。

綜上所述,作為唐代擔任儲君時間最長的皇帝,唐順宗經歷二十五年等待後才終於以病重羸弱之軀登基為帝。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疾病,或許德才兼備、心繫天下的他真的能夠有所作為,改革唐朝中後期積累的大量頑疾。可惜的是,歷史並沒有給他重來的機會,唐朝也終究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恰如歐陽修評價得那般:「享國日淺,不幸疾病,莫克有為,亦可以悲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