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見兩牛打架 ,逼曹植以牛作詩,不能有「牛」字,結果流傳千古

夏知觀史 發佈 2024-03-28T18:42:44.190336+00:00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湧現出了不少英雄豪傑,同時也誕生了許多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提起這段時期最為傑出的文人代表,當屬建安文學的核心——「三曹」。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湧現出了不少英雄豪傑,同時也誕生了許多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提起這段時期最為傑出的文人代表,當屬建安文學的核心——「三曹」

「三曹」指的是曹操與他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弟弟曹植文采出眾,哥哥曹丕心生妒忌,於是繼位後便時常刁難弟弟,而曹植總能化險為夷,反而留下了很多傳世佳作。

亂世梟雄,建安風骨

眾所周知,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儒家學派始終占據統治地位,直至漢室傾頹,儒學也隨之式微,逐漸失去了主導思想的能力,為新文學、新思想的誕生騰出了空間。

在這個戰火連天,硝煙四起,民不聊生的時代,百姓早已身心俱疲,再也無力追求什麼儒家五常,反倒是許多描寫饑荒戰亂,反映民間疾苦,渴望生活安定的作品噴涌而出,這便是建安文學的雛形。

作為一種應運而生的文學形式,建安文學真實地描述了漢末的社會環境,表達了文人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特殊的時代背景,使建安文學的許多作品往往飽含淒婉悲涼之意。

詩仙李白曾寫道「蓬萊文章建安骨」,足可見建安文學對後世影響之深遠。

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作為當時傑出的政治家與文學家,對建安文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詩詞歌賦都取得了極大進步,誕生了許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文學作品。

除「三曹」之外,還有號稱「建安七子」的孔融、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人,以及幾十位文人也紛紛積極創作,文人們經常相互探討批評,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次創作高潮。

作為引領者,「三曹」自身也創造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曹操的《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秋胡行》、《典論》;曹植的《洛神賦》、《白馬篇》等。

父子三人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作為父親的曹操對他的文學造詣十分讚賞,所謂不招人妒是庸才,曹植的才能,加之父親的偏愛,令曹丕逐漸心生不滿,這也為日後的兄弟相爭埋下了隱患。

步步緊逼,以詩索命

除了曹丕與曹植,曹操其實還有23個兒子,可惜包括「神童」曹沖在內的12個兒子都早早的夭折,剩下的兒子中,要麼德行有虧,難當大任,要麼資質平平,文不成武不就,唯有曹丕與曹植脫穎而出。

兩兄弟中,哥哥曹丕頗具政治才能,有野心、有抱負,志在朝野,非常適合在朝堂發展;弟弟曹植則恰恰相反,他不喜政務,反而醉心文學,才高八斗,詩詞歌賦皆可信手拈來,可謂出類拔萃。

該由何人擔任繼承人,曹操心知肚明,但他又實在賞識曹植的文采,時常毫不掩飾的在曹丕面前誇獎曹植,言談之間甚至偶爾會流露出屬意讓他繼承自己衣缽的信號,令曹丕深感威脅。

其實,曹丕與曹植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他們的母親卞夫人與曹操總共育有4個兒子,分別是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

其中曹熊與曹彰早逝,僅剩曹丕與曹植二子,作為母親,卞夫人自是希望他們能夠兄友弟恭,守望相助。

奈何兄弟二人,一個鋒芒太露、一個心胸狹窄,終是生了嫌隙幸而卞夫人尚在,礙於母親的請求,曹丕繼位後,始終不敢對曹植明目張胆的下殺手,只能採取迂迴的方式,以詩索命。

這一天,曹丕與曹植出遊,行至半途,看到兩牛相鬥,令曹丕想到了自己與曹植,於是計上心頭,命曹植以此為題,賦詩一首,但卻要求不能出現「牛」字,對於一般文人來說,簡直可以說是強人所難。

然而曹植並非一般詩人,只是沉吟片刻,開口念出:「兩肉齊道行,頭上帶熬骨。相遇塊山下,歘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

全詩沒有一個牛字,但不僅把兩牛相鬥的場景、過程與結果盡數描繪,甚至還暗指他與曹丕如今的關係,表達了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希望曹丕別再為難於他的意思,曹丕不得已,只得作罷。

本是同根,何苦相煎

其實以詩索命最著名的應是《七步詩》的故事,曹丕以兄弟為題,命曹植七步成詩,和「兩牛詩」類似,要求無論題目還是內容都不能含有「兄弟」二字,如果做不到,就要處死他。

曹植稍加思索,便吟出了那首膾炙人口的《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萁與豆比喻曹丕與自己。

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既是對曹丕的反問,也是對他針對自己刁難的控訴,道出了手足相殘的無盡心酸,令曹丕也不禁默然無語。

幾經嘗試,都沒能找到能夠冠冕堂皇剷除曹植的理由,而《七步詩》的誕生終於令曹丕放下殺心,之後兩兄弟的關係稍有緩和,雖仍不親厚,但至少不再步步緊逼,暗藏殺機。

「兩牛詩」與《七步詩》均為曹植所賦,前者雖不如後者聞名天下,卻也不失為一篇佳作,體現了曹植卓越的文學素養,作品背後的故事也令人唏噓,感嘆兄弟相爭的悲哀。

其實無論是曹丕還是曹植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只是性格不同,擅長的領域也不同,曹植醉心文學,確是才高八斗,文采斐然,但若將其置於皇位,不免讓人想起南唐後主李煜的悲慘結局。

而曹丕雖然生性多疑,心胸狹隘,文學造詣有限,但不得不說,他是個優秀的奪權者與掌權者,即便其政治素養遠不及其父曹操,卻也不失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曹操是個精明的政治家、強大的軍事家,同時還是個優秀的詩人,堪稱亂世梟雄,但唯獨在教育子女方面,他無疑是個失敗的父親。

原本兩兄弟可以在各自的領域穩步發展,井水不犯河水,相得益彰,奈何生在朝堂,太多身不由己,父親對文學的偏愛,又進一步加劇了兄弟間的隔閡,最終背道而馳,可悲亦可嘆。

聯想到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二胎三胎的家庭越來越多,如何處理好兩個孩子或是三個孩子之間的關係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曹氏父子的故事或許可以給到人們一些啟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