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發布2022年六大考古新發現

西北信息報社 發佈 2024-03-28T21:16:08.444700+00:00

本報訊(記者 周生來)「根據文獻『南陵橋壞,衣冠道絕』的記載,推測其可能為『南陵橋』,為進一步尋找文帝『顧成廟』提供了重要線索,對研究西漢衣冠道及早期陵廟制度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西安三殿漢代古橋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陳愛東說。

本報訊(記者 周生來)「根據文獻『南陵橋壞,衣冠道絕』的記載,推測其可能為『南陵橋』,為進一步尋找文帝『顧成廟』提供了重要線索,對研究西漢衣冠道及早期陵廟制度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西安三殿漢代古橋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陳愛東說。

2022年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新聞發布會現場

3月12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學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西安三殿漢代古橋遺址、秦漢櫟陽城遺址、旬邑西頭遺址、靖邊清平堡遺址、洛南縣夜塬遺址、隋唐長安城朱雀大街五橋並列遺址成功入選「2022年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涇陽蔣劉遺址、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咸陽北城墓地三處考古新發現入圍此次評選。

西安三殿漢代古橋殘存的橋樁

西安三殿漢代古橋遺址,位於半引路西側,東三環東側,紅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西北側,西距現滻河約400米,共發現橋樁874根,宗地範圍內橋體殘長74.64米,寬20.54米。

橋樁基本上成排分布,呈西北-東南走向,方向156°。根據橋樁形制可分為方形木樁、圓形粗木樁、圓形細木樁三種,根據木樁分布情況及碳十四測年數據分析,發現較明顯的規律,方形木樁和圓形粗木樁年代較早,布局較規整,應為西漢早期始建橋樑時所建;大部分圓形細木樁位於方形木樁、圓形粗木樁之間,分布規律性不強,且年代較晚,或為西漢至東漢時期修補橋樑時所立。

旬邑西頭遺址斜圳地點發掘全景

旬邑西頭遺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張洪鎮,商周時期遺存分布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涇河流域發現規模最大的商周時期聚落之一。靖邊清平堡遺址位於陝西靖邊縣楊橋畔鎮東門溝村,為明代延綏鎮長城三十六營堡之一,同時也是明蒙之間互市的場所之一。

清平堡遺址南門及瓮城

洛南縣夜塬遺址發現於2011年,位於洛南盆地西部,處在南洛河與其南部支流縣河之間的第二級階地部位,屬於曠野類型舊石器遺址。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考古發掘了位於近水向陽、堆積最厚、出露遺物最豐富崗地東南部,總計出土石製品12000餘件,經研究可知,夜塬遺址下部含古人類文化遺存的第36層在不晚於距今11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晚期便已形成。

洛南夜塬遺址發掘現場

秦漢櫟陽城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新興、武屯街道。據文獻記載,櫟陽自秦獻公二年遷都櫟陽(前383年),到孝公十一年遷都咸陽為秦都34年,期間秦人再次開展了一系列深刻的社會變革。秦末楚漢,櫟陽先為塞王司馬欣之都,後為漢王劉邦之都。漢初劉邦先以櫟陽為都,後高祖七年「長樂宮成,自櫟陽徒長安」,櫟陽是大漢王朝的第一個都城。

秦漢櫟陽城遺址出土的乳釘紋瓦當

隋唐長安城朱雀大街五橋並列遺址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小雁塔西北角工地開展考古發掘工作,發現隋唐長安城朱雀大街五橋並列等遺址,取得重要成果。總計發現隋唐至明清各類遺蹟20餘處,包括道路4條、渠溝3條、橋址7座等。出土各類文物350餘件,包括陶器、釉陶器、唐三彩、瓷器、銅器、銅錢、鐵器及建築構件等。

橫穿朱雀大街的水渠出土的銅錢

據了解,2022年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工作於2022年12月23日正式啟動,由在陝從事考古發掘工作的7家具有團體考古發掘資質單位嚴格把關、層層篩選,截至2023年1月6日,共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學5家單位的13個項目符合條件進入終評環節。陝西省考古學會組織評審會,包括北京大學、西北大學、陝西省考古學會部分常務理事在內的15位專家參與評審,經項目負責人匯報、綜合評議,最終投票評選出最後結果。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