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生活的3種方式(最新版)

書報文摘 發佈 2024-03-29T15:02:42.275290+00:00

海明威說過:「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類真正需要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年少時,總喜歡向外求,覺得身上的頭銜越多,越能標榜自己,認為東西越多,生活越幸福。殊不知,越是處心積慮地追求,越是無法得償所願,能放下的東西越少,身上的負擔的就越重。

海明威說過:「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類真正需要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年少時,總喜歡向外求,覺得身上的頭銜越多,越能標榜自己,認為東西越多,生活越幸福。

殊不知,越是處心積慮地追求,越是無法得償所願,能放下的東西越少,身上的負擔的就越重。

真正成熟的人明白,人的一生需要的東西並不多,所謂的歲月靜好其實就是素與簡。

這世上99%的事物都與自己無關,聰明的人,只過1%的生活,也就是刪繁就簡的「極簡生活」。

唯有身心清簡,才能守住人生最重要的1%。

01

空間極簡

紀錄片《生活的減法》中記錄了一位90後白領——喬桑的「極簡生活」。

她的極簡貫穿著生活的每一處,88m2的房間裡只有6件家具,兩間臥室的牆被推倒,變成一個大開間,衣櫃裡只有十幾件衣服。

喬桑的收入並不低,她也曾經歷過「買買買」的階段。年紀輕輕換了3次車,看到好看的東西、衣服、包包、首飾,第一時間就會買下來,花上萬元辦健身卡,住3000多一晚的酒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時間長了,她發現這些物品沒辦法帶來長久的快樂。面對塞得滿滿當當的房間,她沒有感到快樂,反而陷入了焦慮。

直到接觸到「斷舍離」後,她才驚覺自己倉儲般的人生有多荒謬。

2020年底,她開始用視頻記錄自己的極簡生活,處理多餘的物品,捐掉200件衣服,削減自己的欲望,從根源上降低消費。

這樣的生活方式讓她把對物質的追求轉變到精神需求上,身心也得到了久違的放鬆,逐漸找回最初的自己。

2021年整整一年,喬桑看了160多本書,她的生活方式也在無形中鼓勵了許多人過抽離物慾的生活。

我們總以為物質生活豐富了,才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可「體面」沒有盡頭,過分追求物質,只會讓自己陷入物慾的泥潭。

俗話說:少則得,多則惑。

我們在占有物品的同時,物品也在占有我們的精力。

當物質越來越多時,快樂反而越來越少。

其實,你只是在為自己的面子和欲望買單。

松浦彌太郎說:「欲望和需求是兩個東西,而我們的不幸福,卻是因為不小心把快感當成了幸福感,把欲望當成了需求。克制會使欲望變得簡單,只有過濾掉不必要的部分,才能更加專注地去生活,更加享受每一次身處其中的過程。」

把快感當成幸福感,把欲望當成需求,生活目標就會變成盲目的追求。

在得到了渴望已久的東西後,就會感到不過如此,更大的欲望也隨之而來。

聰明的人,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捨棄不必要的,才能為更重要的事物騰出空間。

追求是一種動力,但停下來,好好過濾內心的沙礫,好好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比盲目的追求更有大智慧。

02

目標極簡

最近跟朋友閒聊,她說:「最近感覺越來越放鬆了,不再一味地追求把所有事情都做好,本來以為這是對生活的妥協,卻發現這樣的狀態,做事效率更高。」

我問她:「是什麼讓你心態轉變的?」

朋友說:「追求太多目標,有時適得其反,不得不反思。前段時間想減肥,又想多陪陪孩子,還要寫稿,結果,在健身房的時候,心裡總想著趕緊結束回家陪孩子;陪孩子的時候,腦子裡又想著今天的稿子還沒有寫完。當我想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好時,就沒法做到專注,最後反而什麼事都沒有做成。」

我驚喜於朋友的變化,曾經喊著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的她,終於學會了放過自己。

曾經有一位軍醫對他的病人說過這樣一段話:「生命就像一個計時沙漏器,在沙漏器頂部有不計其數的沙粒,所有沙粒都會緩慢而均勻地穿過容器中部的狹窄瓶頸。除非把沙漏弄壞了,我們沒有任何辦法能多讓一粒沙子經過瓶頸。」

是啊,很多時候,貪多求快最可能造成的結果是一無所成。

不管等待處理的事情有多少,我們都只能像沙粒通過沙漏的瓶頸一樣,慢慢地來、一件一件地做。

一次專注一件事,才不會同時被許多事情搞得焦頭爛額、身心疲憊。

如果你看過《動物世界》,應該知道,猛獸捕獵時,只會盯緊自己匍匐觀察已久的那個目標。

獵豹在追逐目標的過程中,超過了一隻又一隻站在旁邊觀望的羚羊,但它沒有轉頭追離他更近的羚羊。

因為中途更換目標會損耗它的精力,反而會使目標更難達到,最後只能空手而歸。

我們在追逐目標的時候,也需要借鑑動物的這種智慧,一旦確定一個方向,就應該專注於這一個目標。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精力有限,能把眼前的事做到完美已是不易,如果執著於事事完美,最後只能是處處平庸。

聰明的人,懂得管理自己的目標。專注於一個方向,才會發現原來生活是這樣簡單明了。

就像我的朋友,不再執著於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卻獲得了更好的結果。不要讓自己太累學會一次只做一件事,也是一種成長。

03

精神極簡

最近,「精神內耗」一詞頻登熱搜。

一位博主發帖分享了自己如何減少精神內耗的經驗,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有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工作中犯一點錯誤,我就會無限自責;別人隨口說的一句話,就會讓我揣測很久;事情還沒開始做就腦補出一大堆負面結果,然後自我否定。」

「我總是沉浸在自己的內心戲,總是不自覺地陷入負面情緒中。」

「當我專注一件事時,總是時不時有其他想法跳出來,轉移我的注意力。」

「想幹的事太多,卻總是在拖延,到頭來什麼都沒幹。」

……

所謂的「精神內耗」,其實就是自己跟自己無意義的較勁。

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當你對這些情緒太過敏感的時候,就會陷入「內耗」狀態,即便什麼都不做,也會慢慢掏空自己的精力。

心理諮詢師若杉的一位來訪者曾找她探討是否要轉行做一名培訓師。

在諮詢過程中,他頻繁地講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焦慮:現在的工作是否有前途;現在不做喜歡的工作老了會感到遺憾;如果維持現狀,將來如何讓孩子可以追求夢想。

當若杉問他為了成為一名培訓師做過哪些準備時,他愣住了,原來他一直都在原地徘徊,卻始終沒有行動起來。

這次諮詢後,他開始查閱資料,報了培訓班,並與同學組成小組互相試講,他的焦慮也逐漸變成了對目標追逐的專注。

你看,很多事情,我們並不是做不到,而是沒有放手去做。顧慮太多,反而會束手束腳。

《當下的力量》中有這樣一段話:「所有的消極都是由心理時間的累積和對當下的否定造成的。

不安、焦慮、緊張、壓力、憂慮……一切的恐懼都因過於關注未來而引起;愧疚、遺憾、怨恨、委屈、悲傷、苦澀……一切的不寬恕都因過分關注過去而出現。」

其實,所謂的人生困境,不過是我們胡思亂想,給自己設置的枷鎖。

而解開「枷鎖」最好的方式,就是良好行動力。人只有行動起來,專注當下,才會停止胡思亂想,只要不胡思亂想,就停止了「精神內耗」。

聰明的人,懂得為自己的精神減負,精神極簡,才能將精力集中在眼前的生活上。

凡事先幹了再說,心大一點,少想一點,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人生狀態。

非常喜歡林清玄的一句話:「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做減法的過程。

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分清楚哪些是真正重要的1%,減去與自己無關的99%,越簡單,越能享受到人間的至味清歡。

那麼,怎樣才能過上極簡生活呢?以下整理了幾條極簡生活法則:

  • 學會整理和收納。定期整理房間,不需要的東西、多餘的廢品立馬扔掉。比如,過期的藥品、護膚品,幾年沒穿過的衣服等。
  • 買東西要三思。比起丟東西,克制欲望更重要,下單前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真的需要嗎?使用頻率高嗎?家裡有替代品嗎?
  • 學會管理目標。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階段性目標;為你的目標按輕重緩急排序;確定了目標就立刻去做、專心去做。
  • 學會宣洩自己的情緒。比如去運動,去找人傾訴,用冥想的方式釋放壓力、整理思緒。
  • 最重要的,是充實自己。把精力轉移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來,比如,讀書、畫畫等,生活素簡,內心豐盈,是最好的生活狀態。

作者簡介:田小飛,用簡單的文字書寫故事,記錄成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