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序感,是生活最烈的毒藥

閱讀時代雜誌 發佈 2024-03-30T11:01:18.156511+00:00

作家李尚龍講過一件事。年初,一位朋友向他哭訴,自己年過30卻活得一團糟。想努力一把,結果遇到行業寒冬,「出師未捷身先死」。想逆轉人生,卻打不起精神、挪不動腿,感覺自己的人生已經被定格。

作家李尚龍講過一件事。

年初,一位朋友向他哭訴,自己年過30卻活得一團糟。

想努力一把,結果遇到行業寒冬,「出師未捷身先死」。

想逆轉人生,卻打不起精神、挪不動腿,感覺自己的人生已經被定格。

於是,恍恍惚惚一天過去了,渾渾噩噩一年過去了……

李尚龍一陣苦笑,這已經是第3位向他發出同樣感慨的朋友了。

世界風雲變幻,生活艱辛委屈,很多人都被這種「人生的失序感」刁難得欲哭無淚。

「內憂外患」之下,原本握牢在手的安全感、掌控感土崩瓦解,很多人陷入焦慮、疲憊、崩潰,一路滑向了不可預知的方向。


失序感,正在廢掉你的人生

曾經有段時間,新銳作家楊熹文為了某種追求,孤身一人去到國外生活。

剛開始她還志氣滿滿,卻沒想到,生活遠比想像的難以預料。

為了工作,她時常餓著肚子忙碌一天,直到晚上,才匆匆把一盒油炸外賣塞進肚裡,結果胃疼了一宿。

因為錢賺得太少,她被迫住在潮濕陰暗的出租房,屋裡的衣櫃也有一扇門永遠關不上……

眼下的不如意,讓楊熹文對生活感到不滿和失望。

外界的不確定,漸漸打亂了她生活和內心的秩序。

但她卻沒有積極做出改變,而是任由自己生活在這種失序里。

一年內,她換過數個住所和工作,整個人頹廢不堪。

但越是不順心,她就越是想快速改變;而越是想快速改變,她的生活就越是雜亂不堪。

她非但不去重新規劃當下,重建生活秩序,反而顧此失彼地越陷越深。

她任由食物在冰箱裡腐爛發臭,也不願花10分鐘做清潔;

她寧願忍受胃痛吃著油膩的外賣,也不願給自己煮一碗熱粥;

她抱怨地上的頭髮多到可以做假髮,也不想彎腰將它們撿起……

久而久之,失序的生活就像一輛脫軌列車,拖累著她性格大變。

漸漸地她變得自怨自艾,成天到晚地抱怨「為什麼上天不肯讓自己走運」。

現如今很大一部分人,何嘗不是在失序生活的壓迫下焦慮不堪。

一心想要逃避失控的痛,卻接二連三地遭受它更多的重創。

到最後,只剩下無助的自憐:

「我怎麼這麼差」、「生活怎麼這麼苦?」、「我要怎麼努力才能過好這一生?」

焦慮支配下,當一個人任由這種失序感向自己發起猛烈攻擊,精力與熱情勢必會被消耗殆盡。

當我們沒有力量擺脫失控的處境,更別提重建內心穩定的秩序。

不確定的時代,做確定的自己

網上有個很火的問題:

「如果我們將要面對的是一個逐漸失序的世界,應該怎麼辦?」

針對這個問題,學者許倬雲給出一個答案:

「浪潮之下,每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聲音是微細的。


但我們必須要自救,不能等先知和聖者來救。」

面對不確定性的環境,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納變化,腳踏實地地把自己變成最確定的一個。

投資人良叔大大,曾講過自己年輕時的一段經歷。

2000年,大學畢業的他懷揣熱情,勇闖深圳。

可三個月過去了,手持二本文憑的他根本找不到工作,手裡的錢也花得半分不剩。

心情正低落時,女朋友也鬧著要分手。

沒過多久,家裡又攤上大官司,需要賠十幾萬元。

這樁樁件件的大事,如泰山壓頂,壓得他四肢僵硬、喘不過氣,甚至產生了瀕死的身體反應。

既然改變不了現實,就只能調節自己。

他要求自己把心態放平,把精力集中到做事上。

他不挑工作,哪怕是在只有4人的小公司里做翻譯,兼出納、行政、內務,只為夯實基本功。

工作之餘,他讀夜校、學法律、學英語、做義工,充盈生活,為走出低谷蓄力。

當他專注於做好每一件有反饋的事情時,壓力和煩惱漸消,失序的生活也開始回歸正軌。

他攢錢幫家裡還了債,還得到在500強公司做銷售的機會。

再後來,學歷不占優勢的他,憑藉過硬業績從業務主管一路升到營銷渠道總監,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羅振宇說:

「以前,變化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現在,變化就是生活本身。」

時代的浪潮風起雲湧,每個人都是裹挾其中的扁舟,浮沉起落,永無停歇。

與其隨波逐流,不如在失控中找到節奏,穩住身心,踏出一條前路,實現逆風翻盤。


在不確定時代,如何找回內心秩序?

有句話說得好:

「當周圍動盪不安,內心被不確定包圍時,最重要的不是殫精竭慮掌控不確定,而是去尋找確定的東西來穩住心神。」

我們都希望擁抱有序,追求可控,但失序、隨機才是必須面對的永恆主題。

既然外部環境難以撼動,不如穩固大後方,專注學習與成長。

當一個人無論面對何種處境,都能把日子過好,他也一定能在這紛亂的世界中,站穩位置,安身立命。

1.加固內在穩定性

《混亂:如何成為失控時代的掌控者》一書中,有一個故事。

1975年,美國鋼琴家基思要舉辦一場音樂會。

直到演出前他才發現,鋼琴音調不准,幾個黑色鍵還壞了。

面對突發情況,他沒有慌亂,而是努力彈好這台壞鋼琴。

為把琴聲傳到後排,他用力演奏,激情四射的動作讓觀眾感受到滿滿活力。

高音鍵不能用,他就奏起中音,樂曲聽起來耳目一新。

就這樣,這場意外下的音樂會,反倒成了基思職業生涯中最獨特的演出。

雨果說:「縱然走在搖晃的地上,步伐也要堅定。」

一個人對抗風險最好的辦法,不是逃避閃躲,而是加固一顆定海神針般的強大內心,以不變應萬變,用有常對抗無常。

沉住氣,靜下心,先讓自己不亂陣腳,才有足夠勇氣抵禦侵擾,順利度過危機。

2.守住日常節奏感

心理學家陳海賢,提出一個「場」的概念。

他認為,在不確定的時間和空間裡創造「場」,去完成特定的小事,就可以過好當下,給生活帶來確定性。

這個「場」,可能僅僅是一個小書桌。

當你在書桌前坐下,就會提醒自己要心無旁騖,好好工作。

慢慢地把它變成習慣,每次你進入這個「場」,就下意識地把自己從紛繁混亂的生活中摘除,進入心流狀態。

「場」的形態也是多樣的,可以是沉浸式讀一份小報,靜心做一日三餐,全情和三五好友聊天……

瞬息萬變的世界裡,人真正能夠抓住的,唯有當下。

正如《何為良好生活》中所說:

「不管好壞,生存的社會就是這個樣子,你要是有心好好生活下去,就得在這個社會現實里建設你自己的良好生活。」

只有把當下過好,讓生活中的一切回歸序列,失序感也不會將你磋磨。

3.增加人生支點

學者劉擎說:

「如果要建立起局部的秩序,你要有一種遠見,不能僅僅依附於當下此刻的狀況,而要將其前瞻性地與未來秩序關聯。」

朋友小文原本在銀行做櫃員,朝九晚五,生活安逸。

但強烈的不安感讓她在工作之餘經營帳號,成了小有名氣的穿搭博主。

36歲那年,她遭遇職場瓶頸,乾脆辭職做帳號。

經過發展,她的收入不僅遠超工資,還開了公司,事業蒸蒸日上。

人活於世,不能只有一個支點。

尤其是在隨機的世界裡,一旦唯一的支點斷裂,生活的大廈就會分崩離析,引發更大的人生危機。

多拓展一些支點,主動和不確定過招,即便遭遇兵荒馬亂,也能不慌不忙,從容應對。

置身這個不確定的世界,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如果註定無法逃避,我們能做的就是,穩住心態,修煉自我,增值自身。

就像一句說話的:

「無論人類學家提供了怎樣的建議,人們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越過荒謬,抵達真相,在更具體的生活中清醒地活著。」

在失序中守序,在莫測中篤定,是每個普通人的必修課。


來源:微信公眾號「有書」
編輯:苗苗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帳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