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蒙學經典《龍文鞭影》

善本古籍 發佈 2024-03-31T01:27:59.630820+00:00

在我國古代傳統蒙學書籍中,作為幼學課本的,除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外,還有一本重要讀物《龍文鞭影》。

在我國古代傳統蒙學書籍中,作為幼學課本的,除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外,還有一本重要讀物《龍文鞭影》。《龍文鞭影》成書的年代較《三字經》等要晚,是在明朝萬曆年間才出現的。唐朝李翰編著《蒙求》以掌故內容開其先河,以後陸續出現了一大批掌故、知識蒙書。《龍文鞭影》就是在這種影響下產生的比較完善的一部蒙學書。

《龍文鞭影》,四卷,原名《蒙養故事》,蕭良有撰,夏廣文作注。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兒童啟蒙讀物,最初由明人蕭良有編撰。後來楊臣錚認為蕭作《蒙養故事》「有裨幼學」,只是太簡略了,夏注也有不少錯誤,於是大加補充訂正,書名遂改為《龍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該書「逸而功倍」的效果。龍文是古代一種千里馬的名稱,它只要看見鞭子的影子就會奔跑馳騁。作者的寓意是,看了這本《龍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為「千里馬」。《龍文鞭影》主要是介紹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傳說,四字一句,兩句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它問世後,影響極大,成為最受歡迎的童蒙讀物之一。

蕭良有,字以占,號漢沖,漢陽人。自幼聰穎異常,有神童之譽。明萬曆八年(1508年)會試第一,授翰林編修,任國子監祭酒,在當時聲望極高。著有《玉堂遺稿》,撰《蒙養故事》。

楊臣諍 字古度,今屬安徽省桐城市,幼時刻苦攻讀,鑽研古籍。明、清改朝,遂絕意科場。著有《禹貢箋》、《禮經會元》、增補《龍文鞭影》。

該書內容主要來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時又從《莊子》和古代神話、小說、筆記如《搜神記》、《列仙傳》、《世說新語》等書中廣泛收集故事。輯錄了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諸葛亮、司馬遷、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軼聞趣事。全書共收輯了包括孟母斷機、毛遂自薦、荊軻刺秦、鷸蚌相爭、董永賣身、紅葉題詩等兩千多個典故,文字簡練扼要,而能闡明故事梗概,可稱之為一本典故大全。

《龍文鞭影》在傳統蒙學中起著承前啟後、由淺入深的作用,在完成了集中識字兩千來個之後,為進一步讀《四書》、《五經》和作文打下基礎。它和初讀的「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幾種蒙書比較起來,有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它廣泛地汲取了前人的若干蒙書的材料,溶入了二十四史的不少人物典故和神話、小說、筆記,是一部集自然知識、歷史掌故於一體的駢文讀物。這對後來的《幼學瓊林》也起了催生作用,影響很大。

《龍文鞭影》刊行後非常受歡迎,有多種版本流傳。到了清末,丹徒人李恩綬認為這本書雖風行已久,但有謬誤之處,於是又經過了一番校對增刪後,於光緒年間付梓刊行。後又有清人李暉吉、徐瓚,仿照《龍文鞭影》的體例,合編了一部《龍文鞭影二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龍文鞭影》多半是經過了上述一些人的不斷增補、訂正、充實後的本子,應該說是比蕭的原作要更完美。(王雲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