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兩個國家叫剛果,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獨行客地圖帝 發佈 2024-03-31T14:31:01.976879+00:00

法國那位少年得志的馬總統是個閒不住的人,不弄出點新聞是不行的。馬總統出訪非洲大國剛果,以非常傲慢的姿態,指責剛果總統沒有能力治理國家,應該把剛果交給法國管理。

法國那位少年得志的馬總統是個閒不住的人,不弄出點新聞是不行的。

馬總統出訪非洲大國剛果(金),以非常傲慢的姿態,指責剛果(金)總統沒有能力治理國家,應該把剛果(金)交給法國管理。剛果( 金)總統則憤怒的告訴法國:你們必須停止對非洲居高臨下的態度。

關注非洲局勢的朋友,相信一定知道非洲有兩個剛果,一個是剛果(金),一個是剛果(布)。因為國名都叫剛果,所以兩國不能同時都叫剛果,必須加以區別。「金」是指這個剛果的首都是金夏沙,「布」是指那個剛果的首都是布拉柴維爾。當然,還有一種區分的方法,但似乎用的不多。首都布拉柴維爾的剛果直稱剛果,而首都金夏沙的剛果則稱為民主剛果。

你也叫剛果,我也叫剛果,那麼,這兩個剛果之間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

從區域上來看,兩個剛果都在中部非洲,以剛果河為界,河西是剛果布(布),河東是剛果(金)。剛果(布)與加彭、喀麥隆、中非、剛果(金)、安哥拉飛地卡賓達接壤,有156公里的海岸線,面積約34.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有 560多萬。

和剛果(布)相比,剛果(金)是個巨無霸。剛果(金)與安哥拉飛地卡賓達、剛果(布)、中非、南蘇丹、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尚比亞、安哥拉本土接壤,面積約234.4萬平方公里,在非洲僅次於阿爾及利亞。剛果(金)人口眾多,即將突破一億大關,將是非洲僅次於奈及利亞、衣索比亞、埃及的人口大國。

剛果(金)比剛果布大好幾倍,但海岸線卻只有剛果布的23%,滿打滿算37公里。剛果(金)的出海口實在憋屈,造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原因, 是在兩個剛果的海岸線之間,夾著安哥拉的飛地卡賓達。

兩個國家都以「剛果」為國名,「剛果」是個啥品種的水果,堅果?都不是。剛果(Congo)是當地方言,意思是「一條大河波浪寬」,也就是世界級大河剛果河,全長約4640公里。一般認為剛果河發源於尚比亞、剛果金、坦尚尼亞交界處贊方一側的謙比西河,形成一個「倒C」型,最終匯入大西洋。剛果河無論是上、中、下游,都有很多支流,就像一個器官帶有無數根血管一樣。剛果河的中游基本上都在剛果金境內,直到與烏班吉河匯合後,成為兩個剛果的界河。

兩個剛果的國名,和非洲上著名的剛果王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公元十四世紀末和十五世紀初(1400年左右),也就是大明燕王朱棣和侄子建文帝殺得血流成河的時候,在剛果河下游出現了一個剛果王國。八十多年後,葡萄牙航海家加奧率船隊抵達寬闊的剛果河口,並來到了剛果王國的國都姆班扎。加奧在剛果王國幹了一件看似荒唐實則有深意的事情——在剛果王國抓俘虜,然後把這些人送回數千公里之外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加奧讓這些人接受西方教育,改信西方宗教。加奧的目的是什麼呢?他是讓這些剛果人熟悉掌握葡萄牙語和葡萄牙風俗,然後成為葡萄牙和剛果王國之間的翻譯,實際上是傳教士。

公元1493年,這些「新剛果人」回到剛果,一番花言巧語,果然讓恩庫武國王陛下信奉了基督教。恩庫武駕崩後,姆邦巴國王繼續「葡萄牙化」,自己還起了個典型的葡萄牙名——阿方索。阿方索國王是剛果歷代國王最受剛果人敬愛的,因為他通過「葡萄牙化」讓剛果王國強盛起來。

那個時候的葡萄牙比英國單純多了,也確實出錢出力出人,幫助剛果王國制定先進的規章制度,送醫送藥。當然,這也不是白幫忙,剛果王國要允許葡萄牙在剛果傳教。強盛了二百多年的剛果王國,在1648年的安布維拉戰役慘敗之後衰落。

失敗的原因是剛果在武器上有代差,作為敵人的葡萄牙方面是熱武器,剛果方面還是長矛大劍,遠程武器不過是弓箭。

非洲在歷史上的發展不如亞洲,是很難抵抗歐洲殖民者的,非洲大陸基本上被歐洲列強瓜分掉了。1884年召開的柏林分贓大會,正式確認法國對剛果河以西的殖民統治,也就是現在的剛果(布),剛果(布)的官方語言也是法語。而剛果河以西則由比利時進行殖民統治,名義上是比利時國王的「私人采地」,稱為「比屬剛果」。

不過,由於比利時和法國的特殊關係,剛果(金)的官方語言也是法語。

剛果(金)於1960年獨立時,國名就叫剛果,因為首都是利奧波德維爾,為了與剛果(布)區分,稱為剛果(利)。1965年,梟雄蒙博托上台後,將國名改為薩伊,1974年聯邦德國世界盃,薩伊就代表非洲參賽,抱著14個金光閃閃的鴨蛋回家了。直到1997年蒙博托倒台,薩伊又恢復了「剛果」的國名。由於首都利奧波德維爾已改名金夏沙,所以,剛果(利)自然就轉換成了剛果(金)。

剛果(布)和剛果(金)的關係「近」到什麼程度?兩國首都幾乎連在了一起。

布拉柴維爾位於剛果河西岸,金夏沙位於剛果河東岸,兩個首都隔河相望,真是雞犬之聲相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