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由女神的若干思考

愛知小語 發佈 2024-04-01T04:28:17.398572+00:00

這座銅雕像是法國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托爾迪設計的,是法國人民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其金屬框架由古斯塔夫·艾菲爾建造。

聞名世界的自由女神像矗立在美國紐約自由島。這座銅雕像是法國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托爾迪(FrédéricAuguste Bartholdi)設計的,是法國人民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其金屬框架由古斯塔夫·艾菲爾(Gustave Eiffel)建造。

這尊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精神標誌物的自由女神像,並非是美國「自產」,而是來自將自由視為空氣,生命的法蘭西,或許有人對此不以為然,或者蔑然一笑,美國也不過如此,都是別人的東西。一個建國歷史只有幾百年,甚至不抵很多國家歷史余頭的新興國度卻在幾百年的時間裡,如同坐上了火箭,如有神力相助,走到了世界各國發展的最前列,成為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最發達國家,無論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等諸多都獨占鰲頭,讓世人側目。 說到美國飛速發展並始終保持領先的根本原因,個人覺得,也就藏在這個手舉火炬的,來自法國的自由女神身上。

作為一個培訓職業的從業者,美國著名體驗學習教練庫伯的《體驗學習》是必讀的一本專業書。他是組織行為學的傑出學者和體驗學習的大師。體驗學習發源於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經驗學習,將體驗學習作為一種獨立的學習方式來開發的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哈恩博士,後來英國海軍邀請哈恩研製一套短期有效的訓練海員的計劃,後來體驗式訓練被推廣,甚至在現在還在很多地方推廣。

體驗式拓展訓練的成功引起了美國人 極大興趣,1950年米納專程前往英國考察哈恩的學校,並且回國大力推廣,80年代,美國擁有很多戶外學校,並且支撐起高達500億美元的產業。但在後來的推廣過程中,人們也逐漸發現了體驗學習的弊端和不足,它的過於實用主義,也引起了一些非議(其實,我們中國培訓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這個停留在表層的培訓系統缺乏深刻的理論系統支撐以及對學習本質的深層次思考,於是庫伯開始潛心研究體驗學習理論,經過17年的研究(1967-1984),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專著《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和發展的源泉》。書中系統地梳理了杜威,勒溫,皮亞傑等地教育思想,吸收了哲學,心理學,生理學最新研究成果。



書中有很多重要的理論成果,他強調體驗學習是一個人體驗學習是一個人適應世界的完整過程,體驗學習是一個創造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習的關鍵在於實現社會知識與個人知識之間的展緩,並把學習定義為體驗的轉換並創造知識的過程。大家或許覺得我扯遠了,關鍵在這裡,庫伯教授的偉大貢獻在於他系統地研究了人類歷史上的各種學習理論和學習策略,創造性地提出了體驗學習圈,(即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主動應用),以此為基礎,也提出了人的四種基本學習方式:輻合式學習方式,依賴抽象概括和行動應用;發散式學習方式,強調具體體驗和反思觀察;同化式學習方式,抽象概括和反思觀察;順應式學習方式,具體體驗和行動應用。


這是一個循環上升過程,而不是簡單的閉環活動。體驗學習圈給予了我們重要的關於人類社會知識的基本理論結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這套理論下,我們可以找到個體,甚至人類的知識完善系統。在哲學家斯提芬佩柏的《世界假說》上繼續展開,提出這樣一個框架來描述知識的結構,以形上學的假設或本質隱喻體系為基礎,從常識中提煉出更精煉的知識。

我們可以做一個遞進地分析和展開,不同地區,不同國度其實都因為各自地理,歷史,以及命定地某些原因,都有屬於各自民族特點的學習方式和知識特點,我們會發現這四個象限,各自對應著我們熟悉的社會知識和價值系統

形式論和機械論,基於領悟的分析性世界假說,形式論也叫現實主義,本質隱喻是事件與事件之間的相似性,機械論也叫自然主義或唯物主義,本質隱喻是機器,語境論是實用主義,本質隱喻是不斷變更的歷史事件,而機體論,則為絕對理想主義,以和諧統一為本質隱喻。

現代科學的調查是以形式論和機械論的抽象為基礎的,機械論更適合於物理科學和數學的基礎研究,而形式論的發散性特徵更適於應用性科學和以科學為基礎的專業調查。大家是否可以做一些引申聯想,個人認為,能充分,比較典型地體現兩種分析性世界假說的國度分別是英國和德國。

語境論和機體論,基於感知的綜合性世界假說機體論研究的基本問題是終極價值觀,機體論的本質就是「和諧的統一」。

語境論比其他三個假說好的地方,在於它以一種開放思維,開放的方式綜合了事實和價值,語境論中的常數是變化,現實不斷地被創造和再造。 大家應該可以推測出,能充分,典型體現機體論和語境論,這兩種基於感知的綜合性假說的國度分別是中國和美國。

與機械論和形式論相同, 我們可以看出機體論和語境論其實也是傾向於融合的,不過一個是發散式的,一個是綜合的。語境論的事實理論是從當前的事件研究,被稱作操作性事實理論。正如佩柏所說,「它不會以對應理論假設的方式反映本質,也不是機體論的協調理論引出的本質的真正的,部分的綜合。」

其實這點我們很容易理解,比如二戰中美國的參戰,是以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為轉折點的,美國的很多重要選擇都是以很多具體事件,具體情景為切入點,而做出重要選擇的,他們認為他們當下的選擇是正確的,此外美國各個領域的高速發展也是因為其重視應用領域的行動發展,同時也重視人文領域的價值體現,這種開放性的思維和行為特點,奠定了其高速發展的運行基礎,他們善於吸收各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和科學技術,以及各類人才,用開放平等的胸襟面對世界,這種思想平台和體制為個體的自由創造力奠定了堅定的基礎,也為國家的發展注入了蓬勃的活力。

但正如四種不同學習方式各有其優缺點一樣,以順應式學習方式為主的語境論的主體,優點是重視事件,關注機會,接受冒險,敢於行動,這種方式能充分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但同時,其弱點在於往往有時會靠直覺,採取嘗試錯誤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則容易被人認為缺乏耐心,愛管閒事。

很明顯,中國的發展也與其思想特點有重要關係,中國作為一個千年文明古國,走到今天,絕對不是靠運氣,無論世界如何變化,無論經歷怎樣的浩劫和磨難,這個民族就如同一個千年不沉的大船,風雨飄搖中依然航行,黑格爾很厲害,說中國是「虛浮的統一」,斯賓格勒說,「從多方面看,中國文化實近似於西方者,然彼有一特異性質,即善的形式之堅持事也,以是其神魂之全部雖逝,其軀殼猶能續存千百年。」

這裡需要很多人去認真思考中國「善的形式」的終極價值,其實中國文化的內涵也絕對不是善的形式而已,禮樂教化可謂善的形式,而心性之學則是立善的形式之根,而踐仁所達到的主客一體通融之境則為個體道德實踐的終極方向。這是中國文化最亮眼的地方,也是個體追求生命終極自由的極致體現,而這其實也是庫伯提到的體驗學習的終極完善目標。(曾經有學者從美國國會的檔案考證,法國大革命,美國的獨立宣言的理論依據都來自中國的孟子。)

從圖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到,機體論和語境論的具體體驗的感知方向其實是一致的,也可以說各自追求的終極人文方向其實是一致的。只是各自側重點不同,也可以說各自有其弱點和不足,一個重視秩序和諧,一個重視個體自由創造。但其實兩者本身是可以做到和諧統一,只是都需要不斷地循環進步才能達到。

生命發展的最高層次,是要靠完整性地體驗才能達到,「在這個中心裡,你統一了世界,你就是世界本身,而同時世界也統一了你。」在這個世界裡,個體的自由與環境的和諧並沒有矛盾,是共存共贏的,自由女神的引導方向,強調的也是個體生命對自由的不懈追求和實踐,中西自我完善的實踐方向其實是一致的,只有完整體驗,不斷進步,才能到達生命的終極自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