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失敗後,創辦的公司到哪去了?留下來幾個成了世界500強

議史紀 發佈 2024-04-10T13:12:09.174672+00:00

他們的創辦和治理之路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都走得十分艱難,但一些企業如今仍然是世界500強企業,這裡面究竟過程如何呢?

我國至今還留有一批百年企業,而追溯這些企業的源頭,竟是歸根於公元19世紀的洋務運動。

晚清洋務派提出了以「自強、求富」為口號的自救運動,這在某種程度上挽救了清政府的統治,還產生了許多公辦企業,新中國的許多工業人才也是由這些百年企業培養起來的。

他們的創辦和治理之路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都走得十分艱難,但一些企業如今仍然是世界500強企業,這裡面究竟過程如何呢?

洋務運動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此後一直到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期間,發生了一次聲勢浩大的改革運動,此次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就是洋務運動。

兩次鴉片戰爭給清政府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當時的中國已經是千瘡百孔,不僅內憂外患一大堆,還面臨著領土被眾多列強瓜分的風險。

此時西方正轟轟烈烈地進行著工業革命,紐約中心的高樓拔地而起,汽車、輪船也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已經73歲的李鴻章來到美國,看到這樣的場景不禁痛心疾首。

閉關鎖國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視聽閉塞,根本無法跟上世界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當時清政府在生產方式、思維方式都處於十分落後的階段,清廷內目光短淺的保守派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極力阻擋改革的腳步。

朝廷之內分為了兩派——一個是保守派,另一個是主張改革的洋務派。

洋務派主要以恭親王奕訢為主,其中包括了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曾國藩等一些思想開明的大臣。

他們不僅主張要軍事引進生產技術,在工業上啟用新型工業模式,還要在教育方面引進人才,或者把學生送出國去培養。

洋務派當時的規劃設想是符合清朝當時的困境的,雖然清政府向帝國列強繳納了很多賠償款和簽訂了不對等協議,保住了一時的寧靜,但是他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再加上清朝的各級人民都在反動起義,多次鎮壓無果,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問題,最後就會導致賠償掏空國庫,又加重國內賦稅,陷入無休止的惡性循環。

但保守派為了自己的利益,一直和洋務派互相對峙,直到慈禧太后開始垂簾聽政,這個形勢才開始有所轉變。

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慈禧太后選擇支持洋務派一方,倒不是因為支持洋務運動的開展,而是借洋務派大臣之手痛擊阻撓自己參政的保守派。

不管原因如何,洋務派得到了最大當權者的支持,總算是轟轟烈烈地開展了。

有些歷史學家提出,洋務運動是一項失敗的改良運動,也有些歷史學家說,這是近代史上一次勇於向前邁步的決定。

儘管這麼多年來歷史學家對於這段時期的評價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次運動對中國日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提到其中的主導人物,就不得不提到當時的大臣李鴻章,他的一生雖然毀譽參半,但在洋務運動中作出的貢獻,是絕對值得肯定的。

他在洋務運動中創辦的一家企業,到現如今的社會還屹立不倒,市值已經達到了九千七百三十四個億,它就是輪船招商局,解放戰爭後,被我國政府改名為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繼續承擔重任。

而它旗下創辦的一些子公司,想必大家看到都會覺得眼熟,其中的招商銀行、平安保險更是早已成為了世界五百強企業。

輪船招商局

剛開始李鴻章認為,「自強」是國家首要考慮解決的問題,成立軍工企業,壯大朝廷的國防力量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在李鴻章的推動下,成立了金陵機器製造局、天津機器局,專門研究一些先進的武器。

漸漸地,洋務派發現僅僅有西方的軍事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富強起來。於是「求富」又成為了新的口號,輪船招商局應運而生。

1872年,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主張創辦近代第一家民營企業,這個提議得到了國內很多商人的支持。

當時的中國由於被列強強制開放港口,導致航運產業遭受巨大打擊,而我國和其他國家的來往主要是靠運輸途徑的,這樣一來,國內的經濟命脈損失慘重。

商人們都希望中國人可以有自己的輪船組織,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保住資金不外流。

於是李鴻章當即就向清廷提出要創辦一個輪船招商局,同時創立一個承運漕糧。但是此時清政府已經沒有足夠的啟動資金可以建立輪船企業。

李鴻章便提出:「我們的水運業務不能讓洋人霸占,我們招商局主要是輸送糧草。企業主要由商人們出資,盈虧自負,清政府只需要監督就行了。」

清朝同意了李鴻章的請求,於是,輪船招商局正式成立,總部設立在上海,而這種模式也使得招商局成為中國第一家具有股份制性質的商辦企業。

成立是成立了,可是困難和麻煩接踵而至,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人才,在輪船招商局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開過民營企業。

1873年,李鴻章在內部進行了一些改革,重新組建了領導班子,他費了好大勁邀請來當時在中國航運界最具威望,同時經營管理經驗最為豐富的唐廷樞。

唐廷樞又拉來了同行徐潤,他們一共入股了60萬兩黃金,憑藉二人的聲望和名氣,又吸引了許多商人的入股加入,這使得招商局暫時存活了下來。

唐廷樞大膽引進了西方的股份制企業模式,僱傭外國的船主和技術人員,以此來繼續培養自己的技術管理人才。不僅如此,他還引進了保險機制,將江海航線開闢到日本、越南等更廣闊的亞太地區。

可是國外的企業看到中國開始發展自己的民營企業當然不滿,他們背地裡對輪船招商局大打輿論戰,散布惡意攻擊的謠言。

國人本就對這個剛成立的輪船招商局沒什麼信心,這樣一來,招商局的發展處境就越來越困難了。

李鴻章面對這些困難並沒有退縮,他想了很多辦法,例如把官府的生意拉過來讓招商局負責,實在撐不下去了就找清政府借錢渡過難關。

招商局在李鴻章的拉扯下跌跌撞撞地發展起來,雖然期間因為戰爭資金周轉不過來短暫地賣給了洋人,可是李鴻章很快就將它買了回來。

1884年,盛宣懷取代了唐廷樞的位置,招商局進入了盛宣懷的管理時代。

盛宣懷之前是李鴻章的幕府,不僅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還受資本主義的管理影響比較深。

他很快就適應了招商局的管理工作,不僅如此他還在這期間投資了很多企業,例如上海機器織布局和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

後來,盛宣懷投資的產業範圍越來越大,包括電報、紡織、鋼鐵、教育等等,在他的努力之下,中國近代工業體系初步形成。

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張之洞興建,盛宣懷發揚光大的漢陽鐵廠,之後分化寶鋼集團,武漢鋼鐵公司,重慶鋼鐵公司,也一樣早已成為上市的百強知名企業。

1902年,袁世凱將盛宣懷排擠出局,而在袁世凱下台之後,盛宣懷再次成為了招商局的董事會主席。

但是當時清朝的政局逐漸惡化,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危如累卵的清王朝正式坍塌。政治形勢千變萬化,而招商局的命運也在此其中起起伏伏。

縱使盛宣懷極力保住招商局的股份和資產,但在他去世之後,招商局就淪落到了利慾薰心的李鴻章後輩、盛宣懷後輩、親信傅氏後輩三大勢力手中。

後輩們不學無術,又想吞下這塊肥肉,整日裡勾心鬥角,招商局烏煙瘴氣,發展一度停滯不前。

國民黨在他們內鬥之時趁虛而入,立馬將招商局收購,此後,招商局變為了國營企業。

招商局雖然在國民黨的接管下也是問題頻出,但還是團結一致,在抗日戰爭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招商局由解放軍接管,此後,招商局跟隨著新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和重建。

在蛇口,招商局創辦了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還創辦了第一家由企業創辦的股份制保險——平安保險。他們迅速崛起和發展,一齊沖入了世界500強行列。

而且曾經的招商局投資的南洋公學在如今也是鼎鼎有名,其實就是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台灣交通大學的前身,實在是讓人慨嘆。

招商局的命運可謂是坎坷波瀾,如果沒有李鴻章當初力排眾議的堅持和後期嘔心瀝血的扶持,也不會有今天輝煌壯大的企業陣容。

而這些企業中像招商局一樣留到當今的,還有江南造船廠、中國煤炭工業的源頭開灤集團、交通銀行、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張裕集團,他們都仍然閃耀在現如今的百強企業之中。

除了工商業的相關企業,還有一些文化企業也依然在現如今的社會煥發勃勃生機,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老字號——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

作為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已經歷經了126年。它不僅是亞洲500強的企業之一,還和北京大學被稱為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

李鴻章當時在上海負責外交方面的工作,可是由於翻譯人才緊缺,很多和其他國家正式外交的要求無法達到,於是李鴻章向清政府提出要開設外國語言文字學館。

1868年,他創辦了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此舉推動了他倡導的「西學東漸」的理念思想。

商務印書館的主要創辦人是夏瑞芳,當時他在一些報社的工作中收購了洋人總編的傲慢無理,下決心要建一個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出版社。

1897年2月,他和同伴共同創立了商務印書館。

剛開始,商務印書館主攻印刷的相關業務。隨著洋務運動的推進,國內學習西方語言文學的人越來越多,於是夏瑞芳出版了一本英語學習書《華英初階》,這本書到現在還可以買到。

不僅如此,商務印書館在字典方面也是占據了大頭,直到現在,《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都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

但是西方書籍的翻譯工作是很困難的,要找到一個好的翻譯家很不容易。這就導致了很多書籍翻譯良莠不齊,此時,夏瑞芳想起了當初參加過戊戌變法的張元濟。

當時張元濟在李鴻章的保護下免受了維新運動失敗後的苦楚,去了南洋公學當校長,他在南洋公學的工作主要就是翻譯國外的報紙期刊、信息情報。

隨後,張元濟和夏瑞芳不僅整理古籍,出版古籍,將古代思想精華和現代出版技術相結合,不僅保留了很多孤本,讓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更多的完整的傳統文化,這對於我國的傳統復興是十分重要的。

商務印書館在當時創造了很多的第一名,例如第一個使用科羅版印刷、第一個使用電鍍銅版印刷、第一個使用膠版彩色印刷等等。

這些都開創了我國出版技術的先河,它也成為我國唯一一家躋身亞洲企業500強的出版企業。

張元濟被稱為「中國出版史上第一人」,不是因為商務印書館創辦的時間最早,而是由於他的出版意識和理念都是先進的、具有開創性的,這些思想都深刻地影響了當時的教育生態。

「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這是掛在張元濟房內的一副對聯,許多當年洋務運動的企業創始人、推動者都是懷揣著要復興中國的美好願望一同前進的。

儘管洋務運動結局以失敗告終,但長達35年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為現代中國留下深刻的意義。

這次運動無異於是勇敢改革的第一步,它不僅推動了近代生產力的發展,還促使了民族子資本主義的產生,打破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狹隘性。

而堅強遺留至今的民族企業,更是經歷了時代的洗禮,依舊服務著廣大人民群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