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報導|銀行春招大幕拉開:金融科技人才獲熱捧 輪崗、技術成長性成顧慮

財經網 發佈 2024-04-10T17:11:36.834623+00:00

財經網金融根據公開信息統計發現,截至目前,至少有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8家全國性銀行及南京銀行、江蘇銀行、成都銀行等16家區域性銀行發布招聘貼,為總行或者分支行向社會、高校招攬人才。

錢曉睿/文

2月以來,銀行春季招聘陸續開啟。財經網金融根據公開信息統計發現,截至目前,至少有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8家全國性銀行及南京銀行、江蘇銀行、成都銀行等16家區域性銀行發布招聘貼,為總行或者分支行向社會、高校招攬人才。

財經網金融梳理發現,除了業務部門、運營部門面臨常規的招聘需求外,對於金融科技人才的儲備也延續了往年的趨勢,成為各銀行爭相「招兵買馬」的重點領域。為了吸引相關人才加入,銀行「花樣百出」——對於優秀人才放低招聘條件限制;針對沒有金融經驗的信息科技類專業應屆生設計培養計劃;銀行內部為科技人員提供激勵機制等等。

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旺盛,主要源於當前數位化轉型的大趨勢下,各家銀行極為需要複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即擁有銀行和IT雙重從業經驗,高度重視科技隊伍建設。但不容忽視的是,對標網際網路公司,部分銀行技術崗仍存在輪崗、技術成長性等被科技人才所擔憂的問題。

多家銀行啟動春招計劃 金融科技人才成招攬重點

2023年春季招聘的帷幕已經拉開,各大銀行紛紛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發布招聘公告,「求賢若渴」的態度盡顯。

據財經網金融梳理,2月以來,至少有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8家全國性銀行及南京銀行、北京農商行、成都銀行等16家區域性銀行發布招聘貼,主要以社會招聘和校園招聘的形式展開,招聘崗位除了集中在具有常態化招聘需求的對公、零售等業務部門,運營部門以及櫃員之外,金融科技崗延續了近幾年「大熱」的趨勢,成為各銀行招聘頻率最高的崗位。

比如,青島銀行官網上當前正在進行社會招聘的崗位僅分為兩類——金融類(銀行、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計算機網絡技術類,後者需求明顯更高,針對信息安全方向、系統測試方向等5個方向招聘45人,而前者僅招聘10人。

在具體的招聘計劃中,有銀行還會為其信息科技部門開展專屬的社會招聘,僅招攬技術型人才。2月17日,哈爾濱銀行為其軟體研發中心啟動社會招聘,招聘崗位包括應用系統開發崗、大數據分析崗、業務測試崗、數據安全崗。

該行在公告中指出,哈爾濱銀行軟體研發中心承擔哈爾濱銀行集團應用軟體系統的需求分析、架構設計、開發建設、系統測試、數據應用與分析及培訓支持與推廣等工作,以及新產品、新技術的跟蹤與研究,為哈爾濱銀行集團的業務發展提供有力金融科技支撐。

而在國有大行中,郵儲銀行曾於2019年至2022年連續四年為該行信息科技部門開啟春季專場招聘。據郵儲銀行官網信息顯示,該行信息科技部門包括信息科技管理部、金融科技創新部、管理信息部、軟體研發中心、數據中心。

與此同時,春季校園招聘也是各大銀行招攬人才的重要時機,多家銀行選擇自主培養人才的方式,通過招攬相關專業的優秀畢業生為銀行信息科技部門、科技子公司等打造金融科技複合型專業人才,即既熟悉銀行業務又精通IT技術,「培養計劃」層出不窮。

在此次春季校園招聘中,北京農商銀行以培養複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為目標,為總行附屬機構青鸞科技招聘崗位,招收的應屆生分配至總行科技條線從事金融科技研究、產品研發、軟體開發、系統運營等工作;江蘇銀行招聘總行金融科技培養生,安排至總行信息科技部和大數據部工作,培養應用開發、創新技術應用研發、大數據及人工智慧開發方向的專業人才。

台州銀行2月17日發布公告招聘「FinTech培訓生」,為該行信息科技部軟體開發、項目管理、架構設計等方面的定向儲備人才。「為FinTech培訓生精心設計了系統的培養方案,職業發展通道明確,旨在培養IT領域複合型人才。」該行在職位描述中指出。

據財經網金融不完全統計,除上述三家銀行外,珠海華潤銀行、福建海峽銀行、濰坊銀行、廣州農商銀行、重慶三峽銀行、佛山農商銀行、桂林銀行對於金融科技崗均有自己的培養方案。

對於優秀高校畢業生也可以放低部分招聘條件,唐山銀行在2023年校園招聘中提及,對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畢業生以及該行數位化轉型發展緊缺的大數據、人工智慧、產業數位化等相關專業方向的人才可適當放寬畢業年限限制。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劉澄指出,近年來銀行特別重視科技進步,並且科技在銀行的業務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這方面,銀行以往的基礎,無論是研究基礎、應用基礎和實踐基礎都不足,因此加大了對技術型人才的招聘力度。另外過去高校在金融科技人才儲備、專業培養上也沒有太多經驗,相關人才比較缺少,導致社會供給不足。

發力數位化轉型 銀行夯實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對於金融科技人才的熱切需求,與銀行自身持續推進數位化轉型的發展趨勢息息相關。

2022年初,央行、銀保監會相繼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位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前者明確指出「要以加快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強化金融科技審慎監管為主線,將數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務全流程」,後者具體要求銀行機構科學制定實施數位化轉型戰略,統籌推進數位化轉型工作,大力推進業務經營管理數位化,全面提升數據治理與應用能力,加強自身科技能力建設。

「金融行業的發展一直緊隨著科技潮流的進步,金融科技反過來也為金融行業帶來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金融科技在推動銀行機構提升服務效率和風控能力方面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雲計算、大數據、AI、隱私計算等領域已經成為發展重點。」博通諮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向財經網金融解釋道。

在數位化轉型浪潮推動下,商業銀行對於金融科技的投入正不斷加大。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21》顯示,推進數位化轉型連續兩年成為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首要戰略重點,超七成銀行近三年金融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超2%,近八成銀行的金融科技人數占員工總數比重超2%。

另據財經網金融梳理,以六家國有大行為例,2021年,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金融科技投入分別為259.87億元、235.76億元、205.32億元、186.18億元、100.3億元、87.5億元,同比增長9.1%、6.64%、12.2%、11.44%、11.11%、23.6%。

金融科技人才的比例也在穩步提升,除農行未披露數據外,截至2021年末,工、建、中、郵、交5家大行的金融科技人員數量分別為3.5萬人、15121人、12873人、5300人、4539人,占全行員工比例為8.1%、4.03%、4.20%、2.76%、5.03%,占比均較往年持平或提升。

交通銀行還在年報中披露,2021年全行招錄金融科技專業背景人才占比從2019年的32%提升至2021年的55%。

股份行中,招商銀行金融科技人員占比已經超過國有行,2021年末,該行研發人員10043人,占集團員工總數的9.69%,到2022年上半年末,這一比重已提升至10%。

招商銀行在半年報中介紹,該行持續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引進力度,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內生培養體系,大力推進產品經理、運營經理、數據分析師等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科技隊伍持續強化產品思維,並不斷深化全行員工對數位化轉型的認知,提升全行員工的數位化思維能力。

除了在銀行內部為科技人才設計培養路徑外,為了留住優質人才,銀行也建立了專項激勵機制。據平安銀行在去年半年報中透露,該行對標領先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前瞻性做好科技人力資源規劃,建立富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為科技人員創造良好的職業發展道路。

銀行技術崗吸引力有限 存在輪崗、成長潛力等顧慮

銀行正以「放寬限制廣撒網」、專屬培養計劃、激勵機制等多種「手段」吸引科技人才加入,但對於新一代技術型人才來說,往往面臨另一種選擇——更年輕化、薪酬待遇也可能更好的網際網路公司,對於以「穩定」為特色的銀行崗位抱有「輪崗」、「技術提升有限」等顧慮,這或許也是銀行對科技人才存在廣泛招聘需求的另一原因。

「校招生進來後基本都輪崗在一般的崗位,大行要求的輪崗更加嚴格,真正做金融科技的不多,這種現象越是在基層行越嚴重。」曾就職國有大行十年、從基層支行做到總行產品經理的吳生(化名)講述道。

財經網金融注意到,部分通過校招應聘的金融科技崗入職之後會被要求在其他業務條線輪崗,積累一定的業務經驗,有的甚至需從櫃員做起。上饒銀行在春季招聘公告中便提到,總行科技部綜合業務崗(科技金融類)入職後須在基層崗位工作2年,後期根據個人特點、個人意願和考核表現,選調至總行部室或分支行職能管理崗位。

財經網金融還從社交媒體了解到,當前某國有行省分行金融科技崗要求櫃員輪崗不低於一年,回歸原崗位還需要按能力競聘以及雙向選擇。

「大行在管培生方面,其實還是比較正規的,真正可以在輪完崗之後回去原定金融科技崗位,但是我也知道有的管培生工作十年也回不到一開始說的崗位。」吳生提及。

在招聘公告中,也有銀行明確標註了輪崗的崗位為金融科技相關,並設定具體年限。珠海華潤銀行招聘5名金融科技培養生作為總行金融科技儲備人才,要求在金融科技相關崗位輪崗培養後,根據個人專長安排到總行金融科技崗位工作。桂林銀行「匠星計劃」項目規定培養周期原則上為2年,包括輪崗期1年,跟蹤培養期1年。其中輪崗期分為系統開發學習、運營維護學習、網絡安全學習和定製化學習4個階段。

除了對於輪崗或將帶來的未知問題存有顧慮之外,技術的成長空間也是部分人才選擇銀行金融科技崗的重要考慮因素。

「多數人選擇銀行科技崗會擔心所學的技術在銀行用不上,或者層次太低,那麼將會逐漸脫離技術一線,長此以往還可能導致技術能力下降,現在金融科技給人的感覺就是技術含量不足。」劉澄指出。

他認為,銀行要有真正懂得科技進步的人員,同時要給招聘來的技術型人才用武之地,而不僅僅是一些簡單的程序代碼,或是將一些其他的信息技術問題在銀行里簡單地複製。銀行要對金融科技具有獨特的理解,形成專有的研究方向、應用領域,真正做到用科技為金融賦能。

尤其是對於部分大行的分支行及中小銀行的科技崗來說,受自身業務範圍或者是科技投入的限制,技術崗位的能力相較於大行的總行、專門研發中心等發揮有限。

「科技崗位在二級分行甚至都沒有專門的崗位,一級分行以下其實很少有科技類項目的獨立開發、運營,有的話也比較少。」吳生告訴財經網金融。

對於中小銀行投身數位化轉型的壓力,王蓬博也指出,一方面現有技術的應用和消化能力亟待提高;另一方面則是受困於資金限制,對數位化建設投入不足,技術能力和工具都得不到有效更新。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市銀行中,國有大行平均科技投入為179.2億元,股份制銀行為62億元,城商行為8.1億元,農商行為4.7億元。對於城農商行來說,發力數位化轉型的科技投入與大型銀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作者:錢曉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