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王:我太難了,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七品草民 發佈 2024-04-11T11:51:34.567087+00:00

「三十五年夏,會諸侯於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無拜。」這句話出自《齊世家》。

「三十五年夏,會諸侯於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無拜。」這句話出自《齊世家》。齊桓公三十五年在葵丘舉行諸侯會盟,周襄王派太宰姬孔行賞恩賜,要求齊桓公無需跪拜行禮。

「文武胙」是指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的祭肉。「彤弓矢」象徵著授權可征伐。「大路(通輅)」是指天子之車。這賞賜套餐是周天子對諸侯國的最高獎賞。

賞賜按最高標準,又無需跪拜行禮,對於一個諸侯來講這份榮耀空前絕後了。周襄王為何要在葵丘會盟上,面對一眾諸侯如此高規格獎賞齊桓公呢?

正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與人言者並無二三。」

周襄王在位三十二年,難言之隱太多了,需要從《史記》中抽絲剝繭一點點去覓尋。

01繼位向齊桓公示好

周襄王姬鄭,為周平王東遷後的第六代,其父為周惠王姬閬。

「二十五年,惠王崩,子襄王鄭立」,周惠王在位二十五年便一命嗚呼了,周襄王姬鄭接班繼位。

司馬遷對周襄王繼位的記錄與諸侯君位更迭相似,但是介紹完承續關係之後,又插入了一句話,「襄王母早死,後母曰惠後。惠後生叔帶,有寵於惠王,襄王畏之。」

周襄王生母早早過世,說明姬鄭自小失去了母親的庇佑。周惠王再婚,又給姬鄭找了一個後媽,而後媽又給姬鄭添了一個弟弟叔帶。

自古以來後媽被冠以「惡毒」的帽子。可想而知,姬鄭的境遇更差了,不僅缺少母愛,還得提防後媽的「惡毒」。更悲催的是周惠王偏心眼,寵愛惠後以及叔帶,如此姬鄭則更不受待見了。

那麼,「襄王畏之」,是因為父親的偏愛嗎?

在《周本紀》中襄王十六年與十七年之間,司馬遷又插入了這樣一句話,「初,惠後欲立王子帶」。惠後覬覦太子之位,曾慫恿周惠王改立叔帶為太子。由此推斷,姬鄭所畏懼的應該是此事,畢竟以惠後及叔帶之寵,說服周惠王並非難事。

然而,周惠王最終沒有改立太子,這恐怕與齊桓公有關係。

齊桓公引以為傲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按照《史記正義》對「一匡天下」的註解,周襄王太子之位沒有被廢,齊桓公起了關鍵作用。

從《十二諸侯年表》比對,周襄王元年即齊桓公三十五年。周襄王上任之後,趁葵丘會盟向齊桓公賞賜,除了主動向齊桓公示好之外,也是向參加盟會的諸侯示威,更是向弟弟叔帶示警。

02弟弟勾結戎翟叛亂

然而,叔帶並未因此打消篡權奪位的念頭。

「三年,叔帶與戎、翟謀伐襄王」,兩年後,叔帶勾結戎狄攻擊周襄王。周襄王無力招架戎翟入侵,所以向齊桓公請求援助。「齊桓公使管仲平戎於周」,其中「平」是平息、平定,還是媾和、和解呢。

在《齊世家》中此事記錄相似,「三十八年,周襄王弟帶與戎、翟謀伐周,齊使管仲平戎於周。」同樣用了「平」字,令人費解。

但是,周襄王對齊國出於感激,「以上卿禮管仲」。管仲表示自己是諸侯之臣,最終「三讓,乃受下卿禮以見」。其中「禮」字表示恭敬,以禮相待。

古代國君之下為諸侯,諸侯以下是卿、大夫、士三個等級,每個等級又分為上、中、下三級,成為三等九級。無疑以上卿之禮款待管仲最尊貴,但是管仲比較謙虛以下卿之禮覲見。

「襄王欲誅叔帶,叔帶奔齊」,周襄王想要誅殺叔帶,叔帶卻逃到了齊國。在《齊世家》叔帶逃到齊國在次年,「三十九年,周襄王弟帶奔齊。」

「齊使仲孫請王,為帶謝。襄王怒,弗聽。」齊桓公派仲孫替叔帶講情,並向周襄王道歉。周襄王為此大發雷霆,並不肯原諒叔帶。

綜合以上可以判斷,周襄王性格上喜怒無常,陰晴不定。以喜怒無常、陰晴不定來駕馭群臣,權術應用可建權威。然而,周襄王卻不具備這個實力,「是時周室微(衰落),唯齊、楚、秦、晉為強(強大)。」

03重建權威借兵伐鄭

「十三年,鄭伐滑」,周襄王十三年,鄭國攻打滑國。原因在《鄭世家》,「秋,鄭入滑,滑聽命,已而反與衛」,鄭國攻入滑國,滑國本已服從鄭國,不久滑國又反叛與衛國結盟。

「王使游孫、伯服請滑」,周襄王派游孫、伯服為滑國說情。鄭文公不但不聽,反而將說客囚禁了。​

這是公然挑戰周王室的權威!

「鄭文公怨惠王之入不與厲公爵,又怨襄王之與衛、滑,故囚伯服」,司馬遷解釋了囚禁伯服的原因,鄭文公對周王室心存怨恨。

其原因有二:其一,鄭厲公曾護送周惠王重返王位,但並未受賞賜;其二,周襄王替衛國、滑國說情,與血緣上更親近的鄭國不同立場。

「王怒,將以翟伐鄭」,周襄王因此大發雷霆,發誓將借用戎翟兵力攻打鄭國。

人輕則言微。

周王室處於衰落期,話語權缺少實力支撐,周襄王竟替人說情,而面對強硬的鄭國,周襄王又不知容忍,還撂下了狠話。周襄王此舉到底有什麼依靠?或許姐夫宋襄公給了他足夠的信心。

「十五年,王降翟師以伐鄭」,「降」意思是派遣,「師」是指軍隊。

戰鬥結果在《鄭世家》僅兩字——「弗克」

出戰之前,大夫富辰曾勸告周襄王「以小怨棄之」不妥,「凡我周之東徙,晉、鄭焉依。子頹之亂,又鄭之由定」——周王室東遷依靠晉國、鄭國,而且周惠王重返王位還是鄭厲公的鼎力支持。

可惜,周襄王一意孤行,並未聽從富辰勸告。

04引狼驅虎反遭狼咬

周襄王憑啥指揮戎翟軍隊?

「王德翟人,將以其女為後」,對翟人出兵相助,周襄王出於感激以立翟女為王后作為交換條件。

在秦晉包圍下,戎翟是如何進入周王室控制地盤的呢?

「十六年,王絀翟後」,周襄王又發火了,因為翟軍攻打鄭國失敗,於是翟王后被廢了。「翟人來誅,殺譚伯」,戎翟攻打鄭文公失利,但是攻打周襄王卻是綽綽有餘。

其實,周平王東遷為「避戎寇」,然而周王室未能逃過頻遭戎翟侵擾命運,終究是勢力衰落過於弱小。

司馬遷顧及周襄王的臉面,將翟人攻入洛邑歸罪於叔帶,「以黨開翟人,翟人遂入周」。「黨」是黨徒、親信,「開」是開路、帶領。

叔帶造反失敗後逃亡齊國,「九年,齊桓公卒。十二年,叔帶復歸於周。」關於叔帶返周按《史記集解》的注釋:「王召之」。周襄王在齊桓公死後不僅原諒了叔帶,而且又讓他重返洛邑。

那麼,周襄王為何駁斥了齊桓公說情,又是為何原諒了叔帶呢?

「襄王出奔鄭」,周襄王逃離洛邑,投奔到鄭國。此前,借翟兵攻打鄭國,如今又投奔鄭國求保護,周襄王別無去處?

「鄭居王於氾」,鄭文公讓周襄王居住在氾。「子帶立為王,取襄王所絀翟後與居溫」,叔帶在惠後以及翟人的支持下即位為王,並與周襄王王后翟女同居。這說明「溫」邑已經不屬於周襄王所控制的地盤了。

大夫富辰曾勸阻周襄王不要攻打鄭國,面對翟軍的進攻,挺身而出,「乃以其屬死之」——率領隨從部屬勇敢赴難。這或許是叔帶不敢留在洛邑而居住溫邑的原因。

「十七年,襄王告急於晉,晉文公納王而誅叔帶」,周襄王向晉國告急,晉文公剛繼位第二年,於是護送周襄王返回重登王位,並誅殺了篡位的叔帶。

05討好晉國再遭嘲弄

周襄王十七年,即晉文公二年,在晉軍擁護下,周襄王重返王位。

「三月甲辰,晉乃發兵至陽樊,圍溫,入襄王於周」,晉國派兵到陽樊,接著包圍「溫」——叔帶與翟後居住地。「四月,殺王弟帶」

「周襄王賜晉河內陽樊之地」,周襄王將周地陽樊、溫等割讓給晉國。「襄王乃賜晉文公珪鬯弓矢,為伯,以河內地與晉。」在《周本紀》中,周襄王除了割地,還有瑞玉、美酒、弓箭,以及封晉文公為霸主。

而實際上,晉文公稱霸於城濮之戰後,晉國向周襄王進獻戰利品,「獻楚俘於周,駟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晉侯為伯,賜大輅、彤弓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珪瓚,虎賁三百人」,而周襄王派王子姬虎頒布任命,還有諸多賞賜。

城濮之戰發生於晉文公五年,即周襄王二十年。

「冬,晉侯會諸侯於溫,欲率之朝周」,五月城濮之戰,「冬」為十月,晉文公稱霸僅五個月,準備率諸侯朝拜周天子。「力未能,恐其有畔者,乃使人言周襄王狩於河陽」,晉文公擔心號召力不夠,又害怕諸侯叛亂,所以派人通知周襄王到河陽打獵。

對此,《周本紀》中,「二十年,晉文公召襄王」,臣子召見君王,違反禮制。所以,史書記錄為「天王狩於河陽」。與「召」字相仿,《晉世家》替晉文公不禮行為遮醜,相對應用了「言」字,而「力未能」則是辯解。

「襄王會之河陽、踐土,諸侯畢朝」,雖然臣子召喚,周襄王也得乖乖前往河陽,還好眾諸侯總算朝拜了周襄王,算了贏回了一點面子。

「二十四年,晉文公卒。」周襄王二十四年,晉文公去世。同年為秦穆公三十二年。

06賜金鼓安撫秦穆公

《秦本紀》,「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難於晉、秦」,秦穆公二十五年(周襄王十七年),當時周襄王同時向晉國、秦國告急求援。

收到周朝告難文書,秦穆公意識到這是尊王稱霸的好機會。《晉世家》如此記錄,「二年春,秦軍河上,將入王」,晉文公二年,秦軍準備迎周襄王回國。

「求霸莫如入王尊周」,趙衰勸說晉文公尊奉天子是稱霸的資本,不能讓秦國搶了先。所以,周襄王重返王位,秦穆公從屬於晉「將兵助晉文公」,並未因此獲封。

此後,秦穆公曾多次染指中原。

晉文公七年(秦穆公三十年)秦晉聯合攻打鄭國。「晉之強,秦之憂也」,鄭文公派人勸說秦穆公,打敗鄭國只有利於晉,於是「穆公乃罷兵歸」

兩年後,晉文公歸西。秦穆公再次出兵,「將襲鄭,鄭今已覺之,往無及已」——即將開戰,卻得知鄭國已警覺,擔心此戰不利。

秦軍再次撤退,途中將晉國的「邊邑」——「滑」給滅了。「當是時,晉文公喪尚未葬」,秦軍遭遇伏擊全軍覆沒,「無一人得脫者,虜秦三將以歸」

秦穆公三十四年,再次攻打晉國,「秦不利,引兵歸」。兩年後,秦國終於大敗晉國得以復仇。

秦穆公連續東伐失敗,於是調整戰略方向。「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穆公對西南用兵,增加了附屬國,拓展了疆土,稱霸西南。

「天子使召公過賀穆公以金鼓」,此時為周襄王二十九年,賞賜秦穆公金鼓為賀禮。「金鼓」是指揮軍隊進退發出信號的工具。

周襄王太難了,齊、晉、秦諸侯輪流稱霸,準備賀禮都成了難題。

07姐夫宋襄公不給力

兩年後(秦穆公三十九年,周襄王三十一年),秦穆公死去。又過了一年,周襄王也跟著去了。

春秋五霸中,應該還有宋襄公、楚莊王,楚莊王屬於小輩後來者。對於宋襄公,周襄王為何沒有表示呢?

根據《十二諸侯年表》,宋襄公十四年死去,同年為周襄王十五年。即周襄王比宋襄公早一年繼位。

《周本紀》中,「十三年,鄭伐滑」,周襄王派人替滑國講情,但是鄭文公不予理會,反將周朝說客拘禁。周襄王對此大發雷霆,但並未出兵。

再看《宋世家》,「十三年夏,宋伐鄭」,宋國攻打鄭國。宋襄公十三年,即周襄王十四年。周襄王十三年發火,十四年也未出兵鄭國,直到「十五年,王降翟師以伐鄭」。

難道說宋襄公出兵鄭國是替周襄王撐腰雪恥?

並非沒有這個可能!

《楚世家》中,楚成王三十四年,「鄭文公南朝楚」,這或許導致宋國出兵伐鄭。但是,在《宋世家》出現「襄公夫人」、「夫人王姬」,根據服虔註解宋襄公夫人王姬為周襄王之姊。

所以,宋襄公是周襄王的姐夫,姐夫幫助小舅子教訓鄭國也合乎情理。

可惜,宋襄公遭到了楚成王。「秋,楚伐宋以救鄭」,宋襄公十三年秋天,楚國攻打宋國,以解救鄭國。

姐夫出兵失敗,小舅子無奈只能親自出馬了。周襄王十五年,也就是宋襄公十四年,小舅子向翟人借兵攻打鄭國,條件就是翟女為王后。

可惜,周襄王無功而返,而宋襄公箭傷復發也一命嗚呼了。所以,周襄王沒來得及給宋襄公送賀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