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伊拉克的愛恨情仇:打過8年兩伊戰爭,如今卻親如兄弟

江湖小曉生 發佈 2024-04-11T13:54:05.469592+00:00

伊朗和伊拉克雖然名字好像有點接近,又是鄰居,其實是完全無法類比的國家。中東地區有4大民族,分別是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以及一直沒能建國的庫德人。

伊朗和伊拉克雖然名字好像有點接近,又是鄰居,其實是完全無法類比的國家。中東大多數是阿拉伯國家,伊拉克就是其中之一。但伊朗是個地地道道的波斯國家,這就是本質區別。

中東地區有4大民族,分別是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以及一直沒能建國的庫德人。

雖說哥兒幾個都信奉伊斯蘭教,可大家對教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伊朗是典型的什葉派國家,其他阿拉伯國家基本都是遜尼派,伊拉克目前什葉派倒是壯大了起來,不過遜尼派也不少。這兩派沒一個省油的燈,鬥了一千多年,至今也沒分出個子丑寅卯來。

這裡咱們只看伊朗和伊拉克的關係,從歷史角度去研究一下,他們為何會從昔日的仇敵,變成如今的摯友。


一、伊拉克脫離君主制,比伊朗早了21年。

中東這片地區,在一戰之前一直歸奧斯曼帝國管,伊朗倒是個例外,當時他們自己有屬於自己的封建王朝,愷加王朝。

不過兩家人到了19世紀的命運基本是一樣的。奧斯曼帝國不斷遭到英法俄等國的拆分,先丟了巴爾幹半島,後丟了北非各省,最後連中東也沒能保住。

伊朗愷加王朝一樣,在俄國和英國的壓迫下,愷加王朝先丟了外高加索地區,後丟了阿富汗部分地區。

第一,伊拉克王國的興衰。

英法兩國拆分了奧斯曼帝國以後,趕緊開始搶地盤。敘利亞、黎巴嫩歸了法國,巴勒斯坦、伊拉克、阿拉伯半島、約旦等地,則歸了英國。

1916年,阿拉伯強人、哈希姆家族的族長海珊,開始為阿拉伯民族獨立四處搞事情,甚至建立了阿拉伯王國。他的二兒子阿卜杜拉一世,成了約旦國王。他的三兒子費薩爾一世,則成了伊拉克國王。

海珊本來還占據著漢志地區,不過同時期崛起的沙特家族,將該地區奪走了,要不哈希姆家族說不定可以統一阿拉伯世界。

1920年3月,費薩爾一世本來被擁戴為敘利亞國王的,結果法國人接手敘利亞以後,立馬把他給趕跑了。

弟弟受欺負,做哥哥哪能袖手旁觀呢?因此打算擔任伊拉克國王的阿卜杜拉一世,立馬把王位讓給了弟弟費薩爾一世,自己則帶著大軍打算要跟法軍火拼。最後還是在英國人的撮合下,阿卜杜拉得到了約旦埃米爾(後來成了國王)的位置,這事兒才算告一段落。

1921年,伊拉克王國就算是正式成立了,但是依舊籠罩在英國人的陰影之下,是一個半殖民半封建的王朝。直到1932年,伊拉克才算是獲得了名義上的獨立。但依舊被英國控制著外交、財政,算是半獨立狀態。

該王國傳了3代國王,貫穿了整個二戰時期,一直到1958年,自由軍官集團的領袖卡塞姆出手,將其推翻,才結束了伊拉克王國的時代。同時也徹底終結了英國對伊拉克的控制。


第二,伊朗巴列維王朝的興衰。

1921年,伊朗人民普遍不滿英俄對伊朗的侵略行為,因此年輕軍官禮薩汗,推翻了愷加王朝,建立了巴列維王朝。雖說還是個君主制王朝,可伊朗的面貌煥然一新了。

禮薩汗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在伊朗國內實行現代化改革,興辦新式教育,派遣若干留學生到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在他的改革之下,伊朗幾乎進入了全面世俗化的地步。

到了他兒子巴列維國王在位期間,伊朗的世俗化程度已經達到了伊斯蘭世界的最高水平。經濟發展也非常迅速,但美中不足的就是貧富差距太大,首都德黑蘭富得流油,其他地區過著苦哈哈的日子。

再加上什葉派教士,一直都很反對禮薩汗父子的世俗化改革,所以在1979年,所有矛盾匯集到一起以後,霍梅尼點燃了這把火,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二、兩伊戰爭為何開打?為何打了8年之久?

其實在1980年以前,伊朗和伊拉克之間,除了是鄰居以外,基本沒什麼交集。但是1980年雙方卻開戰了,這是啥情況?

  1. 第一,雙方有領土爭端。其實這是表象,但也是事實。主要是阿拉伯河的下游有100公里長的地方,是兩國約定好的分界線。但同時這裡又是伊拉克進入阿拉伯海的唯一通道,相當於是伊拉克的生命線。這玩意兒要和伊朗分一半,伊拉克完全沒有安全感!
  2. 第二,雙方有信仰矛盾。伊拉克人中什葉派占多數,但當時的掌權集團卻是遜尼派。而伊朗在1979年過後,掌權派變成了什葉派,這兩大分支本來就有很深的矛盾。
  3. 第三,薩達姆擔心伊朗威脅自己的統治。由於霍梅尼曾經被流放到伊拉克,他在伊拉克什葉派中的影響力非常大。薩達姆很擔心伊朗國內的風起雲湧,會影響到伊拉克國內。畢竟伊拉克作為什葉派的發源地,當地什葉派的人本身就不滿遜尼派掌權。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不少民族矛盾在裡面,既然有這麼多矛盾,那就打一架見真章好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主動發起進攻的一方是伊拉克,因此伊朗才會將這場戰爭稱之為伊拉克入侵戰爭。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這場戰爭一打就是8年之久呢?其實雙方包括國際上的一些大國, 都有責任。

  1. 首先,伊朗的作戰方式非常傳統,往往採取人海戰術。這就非常慘烈了,武器比不過,那就比人多,伊朗偏偏人就不少,所以戰爭越打越慘烈,逐漸打成了持久戰。
  2. 其次,伊拉克不斷得到美蘇雙方的支援,武器物資根本用不完。既然帝國主義如此器重,那他們也不能含糊啊,總歸要把子彈打光吧?
  3. 再者,老美還偷偷給伊朗輸送武器。這就是里根總統著名的伊朗門事件。老美經常幹這種事情,兩邊拱火,再兩邊販賣武器,以至於雙方不相上下。

戰爭結果異常慘烈,伊拉克傷亡、被俘48萬人,伊朗傷亡、被俘108萬人,雙方軍費開支總計6000億美元。基本把對方都給打殘了。要不是他們各自都有石油可以回血,估計這倆國家根本沒有翻盤的可能。

三、如今雙方親如兄弟。

從1988年結束兩伊戰爭以後,其實伊朗和伊拉克就有老死不相往來的想法了。不過大家都是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而且都在中東補習班上課,總歸有見面的時候。

由於負債高達700億美元,伊拉克的總統薩達姆四處開始找錢,結果發現隔壁的小弟科威特富得流油啊!因此,1990年,伊拉克開始入侵科威特,繼而引發了海灣危機,史稱海灣戰爭。

然而科威特背後的老大是老美,這還得了?因此一系列制裁朝著伊拉克席捲而來,此外老美還親自上陣,為科威特背書。這還有啥可說的?半年以後,伊拉克主動要求停火。海灣戰爭由此結束,伊拉克可謂是雪上加霜。

此後便到了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美英等國攻占了巴格達,只花了1個多月時間,便推翻了薩達姆集團。伊拉克迎來了另一個生命。

在這一系列變故當中,伊朗和伊拉克一直都處於冷眼旁觀的狀態。直到伊拉克迎來新生以後,伊朗才開始與伊拉克有了新關係。

原來老美一直希望在伊拉克打造一個類似他們那種民主國家,也就是靠選舉選出領導班子來。這事兒在伊拉克還真走進了死胡同,為啥呢?

因為伊拉克人中,什葉派占大多數,一旦進行選舉,肯定會選出什葉派當權。而什葉派和伊朗的關係,別提多好了。所以說,只要進行選舉,那伊拉克就會選出一個和伊朗關係很鐵的什葉派集團。

而老美和伊朗之間的關係,一直都勢同水火。所以說,等於老美打了一場伊拉克戰爭,花了幾千億美元,結果卻為自己打造出了一個新對手。伊朗人可以直接躲在被窩裡偷笑了。

從此以後,伊朗和伊拉克手拉著手,共同往前走,成為了好朋友。老美只能站在旁邊跳腳,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