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百年風云:鄭國的崛起與衰落

潮打的空城 發佈 2024-04-25T08:18:11.157068+00:00

東周時期的鄭國,就像一顆流星,有過輝煌,但卻似乎轉瞬即逝。孔子在《春秋》中寫下了「鄭伯克段於鄢」,打開了後人了解鄭國的一個窗口。

東周時期的鄭國,就像一顆流星,有過輝煌,但卻似乎轉瞬即逝。

孔子在《春秋》中寫下了「鄭伯克段於鄢」,打開了後人了解鄭國的一個窗口。那麼,從與周王室爭雄到淪為二流小國,鄭國在這百年間又都經歷了什麼?

鄭國發家史

鄭國的開國之君王子友,是周宣王的弟弟,也就是鄭桓公。他的封地靠近周朝的都城鎬京,在陝西華縣一帶,屬於王畿地區。

宣王晚年窮兵黷武,發動對戎狄的戰爭,勞民傷財,再加上後來千畝之戰的失利,讓周王朝喪失了大量兵員。公元前782年,宣王駕崩,其子繼位,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頂頂的周幽王。

歷史傳說中的周幽王,為了博得褒姒的歡笑,幹了「烽火戲諸侯」這個沒腦子的事,身死名裂。但歷史上,真實的情況是周幽王因為寵愛褒姒,廢掉了王后申後所生的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

被廢的太子宜臼前往外祖父申侯那裡避難,申侯對外孫被廢感到憤怒,於是勾結犬戎,對周幽王發難。

公元前774年,周幽王任命叔叔王子服(鄭桓公)為司徒,而王子服也已經察覺到了鎬京的處境不妙,便想要把自己的封地搬到遠離鎬京的地方。

太史伯陽父對他說:「在洛邑的東面,黃河、濟水的南面適合居住。那附近都是一些小國,最大的也就是東虢和鄶國了。你貴為司徒,如果向他們提要求,他們一定會給您土地。」

鄭桓公聽從了他的意見,向東虢和鄶國提出要求,兩國不敢怠慢,獻出10座城邑。鄭桓公於是在那裡建造新都,取名「新鄭」,把財產家眷都接了過去。

鄭桓公的預感是準確的,三年後,申侯擁立被廢掉的太子宜臼,聯合犬戎,攻入鎬京,周幽王殞命。

有關這段歷史的記載,《史記》中稱鄭桓公和幽王一同遇害,但結合前文知道,桓公此時陳正在新鄭,不可能出現在鎬京,司馬遷記載肯定有誤。

在《史記.鄭世家》中有關桓公的記載,基本都參考了《國語.鄭語》,後者曾記載「幽王八年而桓公為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騷,十一年而斃」,「十一年而斃」的主語應該是周幽王,而不是桓公,司馬遷曲解了這段話的意思,得出了錯誤結論。

(鄭桓公出逃後之事亦可參考《公羊傳.桓公十一年》、《清華簡.鄭文公問太伯》)


回到時間線,幽王被殺後,太子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而周平王因為得位不正,西邊的虢國並不支持他,反而擁立周幽王的弟弟周攜王,這成為了周平王的肉中刺。

自鎬京被洗劫,留下一地殘磚破瓦,周平王決定東遷洛邑,自此春秋開始了。

周王室亂成了一鍋粥的時候,東邊的鄭桓公也沒閒著,積極擴張領土,以怨報德,襲取了鄶國。不久之後,鄭桓公就撒手人寰,兒子鄭武公繼位。

寤生出世

因周王室新都靠近鄭國,為了拉攏鄭國,周平王任命鄭武公為周朝卿士。而鄭武公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立志開疆擴土,現在又有了卿士的身份,不斷討伐周邊小國。東虢國、鄢國先後被併入鄭國版圖,鄭國的實力蒸蒸日上。

公元前757年,鄭武公的夫人武姜生下了兒子,但因為難產,嬰兒腳先出,頭後出,便給他取名寤生。

武姜因為難產差點喪命,認為這個兒子就是克自己的,很不喜歡他。三年後,武姜又生下了小兒子段,因為順產,武姜對他很喜歡。

但因為寤生是嫡長子,即使武姜不願意,寤生還是被鄭武公立為太子。公元前774年,鄭武公病重,彌留之際,武姜仍不死心,要求廢長立幼,武公仍未同意。

不久,武公去世,太子寤生繼位,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鄭莊公。第二年,武姜要求鄭莊公把制地分給弟弟公子段。鄭莊公說:「制地險要,關係國家安危,且東虢國君就在那裡被先父殺了,不太吉利,還是算了。」武姜說:「那把京邑封給他如何?」莊公礙於母子情面,只能答應。

大夫祭足聽聞後,說:「京邑的土地比國都都大,怎能分人!」「可那是我母親的意思,我怎好拒絕。」祭足嘆道:「你的母親是不會得到滿足的,不如早作準備,以防生起事端。公子段的勢力一旦蔓延,就難以應對。野草不及時剷除就會蔓延,何況受到無邊寵愛的公子段呢。」

鄭莊公說道:「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就等著看吧!」

鄭伯克段於鄢

公子段的野心在母親武姜的熏淘之下逐漸膨大,開始在京邑整軍備戰,還對鄭國西部、北部的邊境守臣擅自發號施令。公子呂找到莊公,說:「國家不能允許這種兩面聽命的情況,你打算怎麼辦。你要是想把君位讓給他,那我就去侍奉他,否則,您就除掉他,別讓老百姓有其它想法。」莊公說:「你放心,他會自食惡果的。」

到了公元前722年5月,籌謀已久的公子段決定襲擊新鄭,而武姜為他的內應。鄭莊公事先打探到了消息,等到公子段的軍隊離開京邑,就命公子呂率兵車二百進攻京邑。而京邑的百姓早就對公子段圖謀不軌感到不滿,於是開城門向鄭莊公獻祥。

公子段被偷了家,只能逃亡,到了鄢地,鄭莊公率兵追趕到鄢地,攻克了鄢地。5月23日,公子段又逃到了衛國共城。

《春秋》記載這件事「鄭伯克段於鄢」,因為寤生、段這二人的所作所為不像兄弟,所以孔子不言「弟」字;而兩兄弟相爭,就像兩個國君打仗所以用「克」字。寤生身為兄長,沒有教誨之意,故意縱容,釣魚執法,所以稱他「鄭伯」而不是「莊公」。

這句話也算得上是典型的春秋筆法了。

趕走公子段之後,鄭莊公把母親遷到了潁地(今臨潁),一時賭氣發誓不到黃泉不再相見,但不久便後悔了。

一次莊公請潁考叔吃飯,潁考叔故意把肉留下,說:「我有母親在家,想讓她也嘗一下國君賜的肉湯。」莊公嘆道:「你還有母親可送,我卻因發毒誓,無法再見到自己母親。」

潁考叔便出了一個主意,讓人挖地道,一直挖到泉水,取名「黃泉」,在那裡見面。莊公聽從了他的意見,母子二人終於打開了心結,得以相見。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黃泉見母」。

周、鄭矛盾

再說周王室,自從平王東遷洛邑之後,王室的力量日漸衰弱,只能依附周邊鄭國、晉國勉強支持國勢。後來晉國出兵殺掉了周攜王,西虢也只能向周平王妥協。

但隨著曲沃與翼的內戰不斷膠著,晉國無力繼續維護周王室威嚴,周平王便把希望放在了鄭國身上。鄭莊公繼位之後便承襲了父親武公的卿士職位,但隨著時間推移,周平王明顯感到鄭莊公的勢力過大,想要削弱他,便把目光放在了西虢的身上。

當初西虢因為支持周攜王,被平王冷落過很長時間。現在為了打壓鄭國,平王決定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以瓜分鄭莊公的權力。鄭莊公聽說後,質問平王,平王解釋沒有這回事。

為了打消疑慮,周平王讓兒子王子狐到鄭國當人質,鄭莊公便也讓兒子公子忽去周王室當人質。周平王的此番舉動算是自降身價了。

公元前720年3月,周平王駕崩,而太子泄父,兒子王子狐也去世,王位便傳到了孫子身上,繼位為君,是為周桓王。

周桓王對鄭國的強勢早已不滿,但顧忌莊公羽翼豐滿,不敢直接剝奪他的權力,上台後便想效仿祖父的做法,任命虢公為卿士,這也惹怒了鄭莊公。

他召回了在周王室的太子忽,任命祭足為上卿,率兵收割了王畿的麥子,以此來試探周王的底線。經此一事,周王室和鄭國的關係變的愈發緊張。

鄭莊公畢竟富有政治經驗,他知道一味和周天子鬧僵並不符合鄭的根本利益,所以他不願激化矛盾。

面對周桓王的作梗為難,他克制心中的惱怒,百鍊剛化為繞指柔,於公元前717年主動前去王都洛陽朝拜周桓王,希望緩解長期以來彼此間的對立情緒。誰知周桓王只圖一時痛快,不買鄭莊公的帳,給鄭莊公吃了個閉門羹。

接著周桓王又極不理智地幹了兩樁讓鄭莊公極度不愉快的事情。

一是在公元前715年正式任命虢公林父為王室右卿士,讓他與身為左卿士的鄭莊公分庭抗禮。

二是於公元前712年強行向鄭莊公索取了郭、蘇、劉、鄢等四座鄭國城邑,而以本不屬於周王所有的蘇忿生(西周初大臣,武王司寇)12個邑作交換,這等於是開了一張空頭支票,讓鄭莊公畫餅充飢。此番作弄使鄭莊公氣不打一處來,但他深知"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最終還是按捺住怒火,硬生生地忍了。

鄭、宋矛盾

再說鄭國與鄰居宋國的關係,也早已經是劍拔弩張。當初宋宣公臨終前,把王位傳給了自己兒子宋穆公,等到宋穆公臨終前,想要回報兄長的恩情,把王位傳給兄長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殤公。但又怕自己兒子公子馮造反,便把他打發到了鄭國。

但是,朝內許多大臣更加支持公子馮,宋殤公對此十分擔心,便想要鄭國幫忙殺掉公子馮,但被鄭莊公拒絕,鄭宋兩國的梁子也就這麼結下來了。

公元前719年,也就是平王駕崩第二年,宋殤公便聯合衛、陳、蔡三國進攻鄭國。前不久衛國的公子州吁剛殺害了自己的兄長衛桓公,為了從國內輿論脫身,便想出來了對外用兵的計謀,攻打鄭國也算是他慫恿的宋殤公。

但衛國軍隊不服州吁這個弒君奪位之人,根本無心戀戰,聯軍兩次進攻,都收效甚微,不得已聯軍解散,草草了事。這年秋天,大衛國大夫石碏聯合陳公殺死了州吁,另立新君衛宣公。

次年,鄭莊公對宋、衛兩國展開了報復行動,劫掠衛國邊境。衛宣公聯合了南燕國軍隊,反攻鄭軍。鄭莊公派遣祭足,原繁、泄駕率軍逼近南燕軍,從正面吸引南燕軍的注意力,同時派遣自己兩個兒子,公子忽、公子突率軍迂迴至南燕軍的後方進行突襲。南燕軍隊措不及防,大敗而歸。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迂迴作戰。

收拾完衛國,鄭莊公又把戈指向了宋國,一直攻到宋國都城商丘外城才撤軍。最後鄭、宋、衛三國這場糾紛以齊僖公出面調和才宣告結束。

四年後,公元前714年冬,北戎軍隊渡過黃河,大舉入侵鄭國。鄭莊公率軍抵抗,次子公子突在此戰中大放異彩,設計大破北戎軍隊。

假命伐宋

公元前713年,鄭莊公以宋國不尊重周天子為由,打著周桓王的名號再度討伐宋國。而不知情的齊僖公、魯隱公也誤以為確實是周天子的命令,出兵幫助鄭國攻宋。

6月,鄭國攻陷宋國郜、防二城,交給了魯國管轄。7月,宋殤公為了報復鄭國,再度聯合衛、蔡,進攻鄭國。順便還偷襲了吃瓜的戴國,占領了戴國都城。

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三國聯軍剛剛進入戴國,便被鄭軍團團包圍。被困的三國聯軍此時反而起了內訌,最後戴城失陷,三國軍隊都成了鄭國的俘虜,鄭莊公這次順便也把戴國納入了版圖,戴國滅亡(很躺槍)。

暗箭傷人

或許是嘗到了甜頭,第二年,鄭莊公故技重施,又用周天子的名義討伐許國,齊魯兩國再一次前來助戰。而在開戰前的動員大會上,潁考叔和公孫闕(字子都)共同爭奪一輛兵車,最後潁考叔爭奪成功,但也惹怒了公孫子都,為不久的殺身之禍埋下了伏筆。

公孫子都是鄭國有名的美男子《詩經.鄭風》中對他也有著「不見子都,乃見狂且」的讚譽。

但是子都卻氣量狹小,七月初一,鄭、魯、齊三國聯軍正在進攻許國都城,潁考叔身先士卒,扛著鄭莊公的旗子第一個登上城牆,卻被城下的子都放冷箭射死。

鄭軍見潁考叔身死,大為惱怒,撿起潁考叔掉下的旗子,奮力攻城,最終攻陷了許國都城。而許莊公見大勢已去,忙逃到了衛國避難。至此徐國被鄭國控制。

鄭莊公為了樹立形象,便立了許莊公的弟弟許桓公為君。表面上看把國家還給了許國人,但又派遣大夫公孫獲率兵駐守許國,許國表面獨立,實際已經成了鄭國的傀儡。

從許國收軍後,鄭莊公為了就潁考叔被射殺一事給國人一個交代,便請巫師作法,詛咒兇手。

但潁考叔是登城時背後中箭,根本就是鄭國自己人所為,鄭莊公也知曉是公孫闕乾的,但是選擇了隱瞞,畢竟公孫闕也有才幹,如果殺了他,就又少了一個人才。

《左傳》對於此事的評價是「莊公失政刑矣」,值與不值,也只能憑後人公斷了。


公元前710年,宋殤公被太宰華督殺害。觀其一生,在位一共十年,但發動11場戰爭,大多數還都是針對鄭國的,也算得上鄭莊公死敵了。

因為宋殤公連年征戰,國內民眾早已苦不堪言,因此華督弒君之後,民眾對華督反而非常支持。華督對鄭國的態度與殤公截然不同,想要和鄭國和好,並派人去鄭國請回來了宋殤公的堂弟公子馮,回國繼位,即宋莊公。

鄭、宋二國劍拔弩張的關係終於結束,但與周王室的關係卻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箭射周天子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因鄭莊公多次假傳王命之事大為惱怒,下令罷黜了鄭莊公的卿士職位,而鄭莊公幹脆也不再朝見周桓王。

也正是這年秋天,周桓王為了懲罰鄭莊公無禮的行為,決定御駕親征,徵調衛、陳、蔡三國聯軍向鄭國新鄭逼近。鄭莊公也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率軍與周王室聯軍對峙於繻葛。

周桓王將王師分為三部,由虢公林父指揮右軍,周公黑肩指揮左軍(陳國就在左軍),而桓王親自坐鎮中軍。

鄭國公子突分析,陳國不久前剛剛經歷了內亂,士兵恐怕沒有戰心,建議父親莊公重點攻擊左軍 ,莊公採納了他的建議。

鄭國的戰車浩浩蕩蕩向周王聯軍兩翼殺去,王師左軍的陳國士兵果然一觸及潰,而右軍的衛、蔡聯軍見陳國潰敗,無心戀戰,也紛紛潰逃。

王師兩翼潰敗,鄭國的兵車分三路夾擊周王的中軍,王師大敗。在戰鬥中,鄭將祝聃一箭射向了周桓王,這一箭雖然只是射中了他的肩膀,但也徹底將天子的威嚴拉下了神壇,那個「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祝聃請求追擊周桓王,被鄭莊公攔下,說:「君子不能欺人太甚,更何況他是周天子。只要能拯救國家免於危亡也就行了。」於是下令收兵。

次年6月,北戎軍隊入侵齊國,鄭莊公派太子忽率軍救援,擊敗北戎軍隊,還俘獲了北戎兩名統帥。


很多年前,齊僖公就對鄭國這個青年才俊非常欣賞,想要把女兒文姜嫁給他,當時太子忽拒絕了,說:「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配偶,齊國是大國,不是我能攀親的對象。」齊僖公無奈,最後只能將女兒嫁給魯桓公。

而如今,他又幫自己大破北戎,便又想把自己另一個女兒許配給他。太子忽仍然拒絕了,說:「之前沒有幫助過齊國,我尚且不敢娶您女兒。如今我奉父親命令救援齊國,如果娶親回國,那別人恐會非議我利用戰爭為自己謀好處。」

隨行的大夫祭足聽說了這件事,勸諫道:「你應該答應這門親事啊,如果沒有齊國這樣的大國作為外援,將來很難順利繼位,你的弟弟們都有可能成為國君。」太子忽沒有聽從祭足的建議。


太子忽的弟弟公子突也很有軍事才能,性格剛烈,不甘於屈居人下。

公元前701年,鄭莊公病重,臨終的他不放心公子突,怕他和太子忽爭位,便把他派到宋國。幾個月後,鄭莊公病逝。

一代梟雄鄭莊公,在位四十三年,享年五十七歲。鄭國在他的帶領下似乎已經走上了稱霸諸侯,日漸興旺的道路。但這也已經成為鄭國那落日的一抹餘暉,很快就要黯淡下去。

鄭國內亂

鄭莊公去世之後,太子忽繼位,是為鄭昭公。祭足擔任執政卿,輔佐朝政。不久,祭足前往宋國聘問。因為公子突的母親是宋國大夫女兒,宋莊公便想要擁立他,扶持一個親宋的國軍,方便撈取好處。祭足這次自己送上門,宋莊公當即把他扣押了,威脅道:「你要是不立公子突為君,我就殺了你。」

祭足為了保全性命,只能答應。在宋國軍隊的互送下,祭足和公子突進入鄭國,發動政變。可憐太子忽剛剛繼位,屁股還沒坐熱乎就被攆下台。

九月份,太子忽出逃到了衛國,公子突順利繼位,是為鄭厲公。眼見自己擁立的國君繼位,宋莊公便多次向鄭厲公索取財物。一次兩次還行,時間長了,鄭厲公也實在不能忍受,便決定給宋莊公一點教訓。

公元前699年二月,鄭厲公聯合魯、紀二國進攻宋國,宋莊公則聯合齊、衛、南燕國抵抗。齊國雖然以前是鄭國的盟友,但齊僖公支持的是鄭昭公太子忽這個准女婿,因此齊僖公想把鄭厲公趕下台,讓太子忽復位。

但鄭厲公居然憑藉著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擊潰了四國聯軍。齊僖公很是鬱悶,不久就去世了,兒子諸兒繼位,即齊襄公。

宋莊公為了報復,次年集結衛、陳、蔡、齊,五國聯軍進攻鄭國,聲勢浩大,包圍了新鄭,焚燒渠門,攻入城中,拆掉了鄭國太廟的椽子,泄憤之後才撤軍。

五國聯軍撤軍之後,鄭國暫時沒有了外界的壓力,但鄭厲公又開始為內政而發愁。執政卿祭足的權利過重,嚴重威脅自己的地位。

為此,一不做二不休,鄭厲公決定除掉祭足。於是找到大夫雍糾,讓他策劃暗殺行動。雍糾是祭足的女婿,但對厲公很忠心,厲公也正是看重了這兩點,心想祭足不會防備自己女婿,這才把任務交給了他。但厲公還是低估了隊友的愚蠢。

雍糾的妻子發覺丈夫神色異常,細問之下知道丈夫過幾日要在郊外宴請自己的父親,感到了不妙,偷偷跑回了娘家。

她先找到母親,問:「丈夫和父親哪個對我更重要?」她母親回道:「人盡可夫,父親只有一個,這還有什麼好比的!」於是她把事情告訴了父親祭足。

祭足決定先發制人,逮捕並殺了女婿雍糾,集結黨羽準備向鄭厲公發難。鄭厲公聽聞風聲,帶著雍糾的屍體,逃到了蔡國,還對雍糾屍體說道:「大事和婦女商量,你死了也是活該…」

鄭厲公出逃後,祭足接鄭昭公回國復位。於此同時,許國見鄭國爆發內亂,趕走了鄭國駐軍,許國重獲獨立。此時的鄭國看似走上了正軌,但如那平靜的海面,潛藏著風雷氣象的暗涌。

弒君作亂

鄭昭公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和大夫高渠彌不和,還勸阻過父親莊公任命他為卿,倆人梁子結的很深,高渠彌早就看這個國君不順眼。

公元前695年十月的一天,高渠彌跟隨鄭昭公外出打獵,趁其不備射殺了昭公。高渠彌本弒君作亂,但執政卿祭足似乎並不在意。

昭公死後,高渠彌想擁立莊公的三兒子公子亹為君,找到祭足商議,祭足也同意了,於是公子亹繼位。

不久,鄭國西南部櫟邑發生叛亂,守將檀伯被殺害,百姓擁立鄭厲公。而公子亹害怕自己的地位被動搖,便覺定向齊國尋求幫助,但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公元前694年七月,齊襄公在衛國首止會盟諸侯,公子亹和高渠彌去參加盟會。

此時的齊襄公,正處在與妹妹文姜私通,殺害妹夫魯桓公的醜聞風波之中,急需重塑自己的正面形象來緩解國內外輿論壓力。而執政卿祭足似乎也看到了這是一場「鴻門宴」,此行兇多吉少,便推辭沒有跟隨公子亹和高渠彌前往赴會。

果然,到會之後,齊襄公逮捕公子亹和高渠彌,指責他們弒君奪位,將二人處死。鄭國於是又立了鄭莊公的四兒子公子嬰為君。

祭足離世,厲公復位

公子嬰繼位之後,祭足繼續執掌鄭國朝政,直到十二年後去世。

縱觀祭足的一生,雖位高權重,多朝元老,但卻對不起國家,對不起莊公,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

因宋國脅迫擁立鄭厲公,對不起鄭莊公的託付;後來鄭昭公被高渠彌殺害,也不聲討弒君罪行,而是與他一起另立新君,見新君公子亹赴「鴻門宴」而不阻攔…

司馬遷用「祭仲要盟,鄭久不昌」來評價他最為合適。

他雖有敏銳的政治嗅覺,但作為一個執政卿來說,無疑是不合格的。比起國君,他更加看重自己的利益。

祭足的種種行為也間接的導致了鄭國國家的動盪,國力日漸衰落。在他死後,居住在櫟邑的鄭厲公覺得時機成熟,決定奪回王位。

公元前680年6月,鄭厲公出兵包圍新鄭,俘虜了大夫傅瑕,傅瑕投降,道:「您如果放了我,我就祝您重登君位。」二人盟誓之後,鄭厲公放他回去。

傅瑕回城之後暗殺了公子嬰,打開城門迎接鄭厲公進城。傅瑕本以為自己助他復位,大功一件但他卻說:「你對自己的國君有二心。」然後將他處死。

隨後,鄭厲公進行了一次大清洗,許多親附祭足的朝廷老臣都被殺、被殘害。

日薄西山

長達二十年的大動盪終於結束,鄭國也迎來了短暫的平靜,但鄭國的實力卻也大不如前了。

周邊的國家紛紛崛起,北方的晉國曲沃一族擊敗大宗,已經結束了公室內亂,晉國正在復興,東方的齊國在齊桓公的帶領下,經管仲改革,齊桓開始稱霸,而南方強楚正在大肆兼併漢、淮流域小國,與鄭國接壤…

鄭國雖然實力已經衰退,但鄭厲公還固執的奉行著父親莊公時期的對外擴張政策。

復位第二年,鄭厲公就向宋國發兵,宋國轉頭向齊國求援。齊桓公率諸侯聯軍討伐鄭國,讓鄭厲公擴張的野心受挫。但鄭厲公並不死心,還幻想著和齊桓公一爭高下。

三年後,公元前675年,周慧王叔叔王子頹勾結衛國、南燕國發動叛亂,進攻洛邑。鄭厲公察覺到了這個機會,借著靠近周王室的優勢,搶在齊桓公前面出兵勤王,將周慧王接到新鄭避難。兩年後,鄭軍攻破洛邑,殺死王子頹,這場叛亂才得以平定。

周慧王為表謝意,把虎牢以東的土地送給鄭厲公。鄭厲公既樹立了威望,又擴張了土地,齊桓公也無可耐何。

但一個月之後,鄭厲公突然與世長辭,而當時的鄭國大臣對於鄭厲公數年前的那場大清洗仍然心有餘悸,按諡法「殺戮無辜,曰厲」,於是定了「厲公」這個諡號。

鄭國之所以當初能迅速崛起,很大程度是因為當日鄭武公、鄭莊公父子的四處征戰經營。後來幾十年的內亂,雖然耗費國力,但有鄭厲公這樣雄心勃勃的雄主,還能勉強支撐。


然而,依靠國君個人能力建立起來的霸業終究只是曇花一現,難以抵擋地理位置上的劣勢。鄭國地處中原,四戰之地,四周強敵林立,對長期發展十分不利。

鄭厲公死後,其子鄭文公繼位,他沒有父親、祖父那樣開疆擴土的雄心壯志,放棄了之前幾代國君征戰擴張的國策,轉頭依附齊國這樣的大國,委曲求全。鄭國也因此退出了一流強國的舞台,逐漸輪為二流國家。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