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適合煮茶喝嗎?六大茶類那麼多,是不是所有茶都可以煮著喝?

小陳茶事 發佈 2024-04-25T16:48:32.926231+00:00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南方的春天,有很多落葉的樹。踩在落葉上,沙沙作響,會有略帶焦慮的節奏。很多北方人覺得奇怪,明明春天來了,天氣還這麼暖和,怎麼樹上光禿禿的呢?這很正常,生命必定會迎來繁華落盡的悲壯。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南方的春天,有很多落葉的樹。

踩在落葉上,沙沙作響,會有略帶焦慮的節奏。

很多北方人覺得奇怪,明明春天來了,天氣還這麼暖和,怎麼樹上光禿禿的呢?

這很正常,生命必定會迎來繁華落盡的悲壯。

即使如此,還有無數生命在發芽成長,生生不息。

桃花、櫻花、玉蘭、薔薇、梔子、香樟……那些芬芳,都會揉碎在細細的風裡。

最終,在暖暖的春意里,開到荼靡。

下午照例是坐在窗邊,邊喝茶,邊享受著陽光灑下。

天氣預報提醒,春天早晚溫差很大,時寒時暖。

一天之內能經歷兩個季節,千萬不要貪涼。

李麻花打趣地說,最近的溫差,像不像當當網的讀書月促銷活動,滿100減50?

我忍俊不禁,確實形象。只不過這變化無常的天氣,並無滿減活動那般讓人欣喜。

這個春天,就像在過山車的遊戲裡顛簸體驗。

而不想出門的時候,村姑陳選擇煮茶、看書、養花、讀詩、寫字。

春日雖寒,依舊要保持一種詩意的情懷。

《2》

從秋冬季節,一直延續到初春,煮茶仍然沒有退場。

過去總覺得,煮茶是冬天專屬,而且只適合北方。

每年的十一月份左右,北方茶友已經開始集體圍爐煮茶的時候,我們南方,依然是艷陽高照,秋老虎橫行,穿著短袖,並且需要風扇來降溫。

但如今,煮茶已經不分地域,甚至不分季節了。

有點恢復了唐人的隨意與率性,只要你想,就可以煮。

可以選擇在家裡,用一把簡單的玻璃壺,一個電陶爐,燒水投茶,代替複雜的功夫茶泡法。

也可以選擇去戶外,帶著爐具和茶具,享受野營的樂趣。

還可以選擇到茶館或者網紅店裡,花幾百塊錢,體驗時下很流行的圍爐煮茶。

當然,這種選擇,性價比不太高。

簡單來說,就是花幾百塊錢,在一個露天的院子裡,放一隻燒烤用的爐子,底下加炭火,上面用鐵網蓋著,放上地瓜、橘子、年糕等,再放上茶壺,一圈人就這樣圍著煮茶。

氛圍是到位了,但壺裡裝的茶葉,煮出來的茶湯味道,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這是目前最流行的,代表著後現代主義的「圍爐煮茶」。

雖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想必大家在網際網路上也略有耳聞。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圍爐煮茶」的風潮,吸引了很多新茶友。

特別是年輕群體,開始了解茶葉,不再對其抱有古板的印象。

村姑陳今天想說的,不是煮茶的儀式感,而是煮茶該選什麼茶類。

畢竟,對於新手而言,把六大茶類全部分清楚,都算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了,想要從中篩選出哪些適合煮,哪些適合泡,更是難上加難。

《3》

先介紹一下,六大茶類的劃分。

六大茶類里,表面上看是以顏色分類,實際上是以各自不同的製作工藝和發酵程度作為分類標準。

只殺青不發酵的,是綠茶;

殺青輕發酵的,是黃茶;

殺青半發酵的,是青茶,又叫烏龍茶;

殺青全發酵的,是紅茶;

殺青後發酵的,是黑茶;

最後,不殺青微發酵的,是白茶。

看完六大茶類的工藝區分,很多人還是糊塗,到底哪類茶適合煮著喝呢?

首先要排除的,是綠茶和黃茶。

這兩類茶,一個不發酵,一個輕發酵,體內都含有豐富的天然物質,包括大量的茶多酚。

如果放進壺裡,用高溫去釋放內質,很容易出現苦澀的湯感。

曾經就有一位茶友,本身是綠茶愛好者。

看到周圍的朋友都在煮茶,於是抱著強烈的好奇心,把自己最喜歡的碧螺春,放進了玻璃壺裡,高溫煮茶。

並且,人家還很細心地,先煮水,後投茶,儘量減少了茶葉與水接觸的時間。

但很遺憾的是,煮出來的綠茶湯,依舊不盡如人意。

綠茶原本的清鮮,靈動,爽口,完完全全被苦澀感掩蓋了。

一入口,舌面上就起了層厚厚的褶子,難以下咽。

只可惜了這些綠茶,沒有被好好對待,成為了試驗品。

與綠茶工藝很相近,只是增加了一道悶黃工藝的黃茶,同樣也不適合煮著喝。

最好的方法,還是延續杯泡法。

抓一小撮綠茶,投進玻璃杯里,加沸水,喝最本真的清香、清爽,豈不樂哉?

《4》

其次,是大家經常提到的白茶。

白茶是六大茶類中,很特殊的存在。

工藝簡樸,幾近天然,不炒不揉不殺青。

剛剛做好的白茶,很多人喝過後覺得像綠茶,清鮮爽口。

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白茶的確和綠茶有些類似的地方。

因為,新白茶也不提倡煮著喝。

雖然沒有殺青,但剛加工完成的白茶,體內的各種物質,如茶多酚、咖啡鹼、茶氨酸等都還很活躍。

用高溫加熱的煮茶方式,也會出現湯色黃綠,口感苦澀的情況。

而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陳化後,讓茶葉中的刺激性物質,轉化成絡合物,才適合煮著喝。

所以,在三年以上的老白茶,才可以煮。

湯感變得更醇厚,苦澀刺激的味道也降低了許多。

拿去煮茶,只要控制好投茶量和時間,基本上是一絲苦澀感都不會有的。

至於新白茶,還是老老實實地用蓋碗沖泡,一衝一衝地喝,更能感受到鮮爽的風味。

最後,是很多人想煮但還不敢嘗試的烏龍茶和紅茶。

理論上來說,它們的發酵程度也不算低,是可以拿去煮茶的。

可實際情況是,煮出來的味道,未必有沖泡好喝。

拿我們福建茶來舉例,武夷岩茶和桐木紅茶,主流的沖泡方式,還是功夫茶泡法。

拿一隻標準110毫升的白瓷蓋碗,投入適量的干茶,注入沸水,快速出湯。

這樣才能把高揚的香氣,層次豐富的滋味,飽滿的口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煮茶的話,反而不夠鮮明。

可以嘗試著煮葉底,把那些用蓋碗泡不出來的養分,用煮茶時持續的高溫,徹底壓榨出來,才不算浪費。

《5》

這個春天,煮茶依舊是正在進行時。

在濃濃的春意里,若是能去室外煮茶,同時享受休閒和取暖,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是一種在快節奏的生活下,尋找放鬆的、慢節奏的方式。

也有些茶友,煮茶的目的,只是單純為了偷懶、省茶。

當然,這些理由都是成立的,況且茶葉是自己的,想怎么喝都行。

不過,從風味的角度考慮,還是要有選擇性地煮。

煮茶,重點在於茶葉。

不適合煮的,如綠茶、黃茶、新白茶等,堅決不要煮。

適合煮的,如老白茶、老熟普,煮著喝別有一番風味。

可泡可煮的,那建議還是煮葉底吧。

如此一來,既不會影響香氣和滋味,又能同時體驗兩種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