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都想更名大學?麻省理工不是學院,達特茅斯學院拒絕更名大學

上林院 發佈 2024-04-25T18:01:37.965865+00:00

近期第一批全國就有8所學院申報教育部要更名成大學,其中包括浙江科技學院更名浙江科技大學,嘉興學院更名嘉興大學,上海體育學院更名上海體育大學等。

過去三年,疫情也影響了教育部對大學更名的審核。因此今年不少學院都在申請更名大學。

近期第一批全國就有8所學院申報教育部要更名成大學,其中包括浙江科技學院更名浙江科技大學,嘉興學院更名嘉興大學,上海體育學院更名上海體育大學等。

一、麻省理工不是學院

國內學院更名大學這個事,經常有網友會在新聞後評論,說中國大學太在乎虛名,人家麻省理工一直是學院,也沒影響是世界頂級學府。

其實麻省理工學院全稱是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這名字在美國絕對是「大學」的意思,而不是「學院」。如果是學院的話,校名里應該是college。麻省理工估計理解不了中國人說他是學院的梗。

Institute是美國研究型理工科大學校名的叫法,美國有一批大學名稱里都是Institute,這些學校也都是非常好的理工科大學,比如加州理工學院、喬治亞理工學院、新澤西理工學院等。

國內把MIT叫做麻省理工學院,而不是「麻省理工大學」完全是翻譯問題,從清朝時期把Institute翻譯成學院,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大家看看國內C9名校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英文名稱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HIT,就懂了,你總不能把哈工大的英文名再翻譯回來叫哈爾濱理工學院吧。

二、美國的"文理學院"能夠和常青藤名校爭奪最優秀的生源

美國高等教育里的學院分為兩種,一種是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一種是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

社區學院提供兩年制的初級高等教育,幾乎沒有門檻,高中畢業就能直接去讀,美國3000多所大學裡一半是社區學院,擁有一千多萬註冊學生。

社區學院經費主要由政府出資,大部分學生都是半工半讀,裡面也有很多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在讀。類似中國的成人教育、夜大、老年大學的結合體。

但是美國的社區學院有一點好處,就是社區學院的學分被本州的公立大學所承認,社區學院學生也可以申請轉學到公立大學,有些公立大學的學生也會在假期回家時到附近的社區學院修學分。

美國社區學院主要的課程與美國四年制大學的前兩年課程基本相同,很多社區學院的畢業生也能夠直接申請到名牌大學的三年級入學,學分照算。

所以美國會有很多本土學生會放棄直接進入四年制大學,而先進入社區學院就讀兩年時間,其他畢業生則直接進入工作崗位。

一些中國留學生去美國也會選擇先進入社區學院學好英語,打好基礎,適應美國學習環境後,再慢慢申請美國好的大學。

很顯然美國的社區學院在嚴格意義上,不是我們中國這邊的高等教育學校,不能拿來和中國的「學院」比較。

但美國的另一種學院,文理學院也和中國的學院差別很大。美國的文理學院英文全稱是Liberal Arts College,在美國的教育史上是指崇尚古典的本科學院。

這類學校奉行博雅教育,以本科教育為主,規模小而精。注重全面綜合教育,強調發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實現全面發展,課程設置以基礎學科為主,涵蓋人文藝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門類。

美國現在的很多名校,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最初也都是以學院命名,從文理學院發展為綜合性的大學,但也還一直保留著哈佛學院、耶魯學院這樣的college作為其最核心的部分。耶魯的校長曾說,耶魯可以沒有他的法學院,醫學院和其他所有研究生院,但卻不能缺少耶魯學院,否則,耶魯就不是耶魯了。

美國的文理學院裡有很多名校,一點不比常青藤名校吸引力差。比如威廉士學院、阿默斯特學院、斯沃斯莫爾學院、衛斯理學院、卡爾頓學院、鮑登學院等都在一些大學榜單中排名非常靠前。這些文理學院的畢業生就讀研究生的比例在美國甚至高於哈佛、耶魯這樣的名校。

獨立的文理學院是美國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全美只有大約3%的大學生畢業於文理學院,卻培養了19%的美國總統;培養了眾多普立茲獎獲得者:戲劇領域占23%、歷史領域占19%,詩歌領域占18%,梅隆獎獲得者占24%的;全美最富有CEO排行榜中有8%的CEO畢業於文理學院。

文理學院是相對於具體的職業教育而言的,其目標不在於教會學生某些具體的謀生的技能,而是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其成為一個高素質、有教養的文化人。最初去文理學院就讀的都是貴族後裔,他們也不需要擔心就業壓力。

美國很多諾貝爾獎得主也都畢業於文理學院。美國好的文理學院是能夠和哈佛、耶魯等常青藤名校爭奪最優秀的生源的。這方面國內的學院就完全不是一回事。

三、達特茅斯學院拒絕改名大學

你能想像會有一所學院因為被政府強迫改名為大學,還起訴了政府,打贏了官司。這樣的事還真的發生過。這所學院就是美國常青藤名校里的達特茅斯學院。

達特茅斯學院曾經被州政府強迫改名為達特茅斯大學,學校為了保持學院的名字還起訴了州政府,最後在美國最高法院打贏了官司。

達特茅斯學院位於美國新罕布夏州的漢諾瓦市,建立於1769年,是美國第九所最早的大學,也是常春藤聯盟成員之一。達特茅斯學院是常春藤盟校中唯一叫「學院」而不叫「大學」的,關於這個事,有一個在美國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官司。那就是達特茅斯學院訴伍德沃德案。

1819年達特茅斯學院所在的新罕布夏州,州政府打算接管這所學校,並且要求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改名為達特茅斯大學(Dartmouth University ) 。但學院在弗蘭西斯·布朗院長的領導下,拒絕接受州政府的安排,甚至一度形成了達特茅斯學院和達特茅斯大學兩個同時存在的實體學校。

最終達特茅斯學院起訴到了美國最高法院,打贏了同州政府的官司,維護了大學自治的傳統。美國最高法院對這一案例的判定奠定了美國私立學校獨立發展不受政府干預的基礎。

因此,學校仍然叫達特茅斯學院。當時在美國最高法院辯論此案時,學院校友、1801級研究生丹尼爾·韋伯斯特講過:「雖然它僅僅是一所不大的學院,但是這裡的人們都熱愛它。」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Dartmouth後來不可能將自己改名為University,否則就是對歷史的顛覆,就是對200年前州政府的屈服。

Dartmouth 堅持自稱College,也是為了強調自己對本科教育的專注和重視。雖然該校早已從最初的文理學院發展為綜合性一流研究型大學,但仍然保持著小而精的傳統,學校規模在常青藤盟校中都是最小的。

四、國內學院為什麼都想升大學?

國內學院更名大學的好處顯而易見。國內大學一般都是公辦高校,學校的辦學經費和學校層次都是由官方認定的,從學院升成大學,有不少立竿見影的收益。

一是面子問題,好聽一點,中國雖然不像印度社會那樣有嚴格的種姓劃分,但是自古以來尊卑、等級意識也深入人心;

二是辦學經費會增加,國內高校校友和社會捐贈相對很少,經費主要來自財政撥款,經費投入決定了學校的發展,財政撥款直接決定了學校的層次;

三是有利於學校爭取到更多社會資源,學院更名大學後各種社會合作會更加容易,在招生中也能吸引到更好的生源。

教育部對於學院更名大學,有不少硬性和隱性的要求。

一是學校規模上,要求全日制在校生規模必須在8000人及以上,這對於歐美國家的大學並不容易,但中國的高等學校,現在人數低於1萬的都很難找出一個來;

二是在校研究生人數不能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人數的5%,研究生總人數至少應該在400人以上,至少有10個碩士點,並且擁有5屆以上的碩士畢業生,這一點才是國內學院更名大學關鍵的障礙。早期學院更名大學,一度還要求有博士點。

其他更名要求還有主要學科的學科門類必須在3個以上,研究生學歷的專任教師比例不低於50%、科研經費、教學水平的要求等。

當然學院更名這個事,是由教育部審核批准的,每年教育部的指標是決定性的。如果教育部指標少的話,最後更名的標準也會水漲船高。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深度觀察產業經濟與財經事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