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總結:肺放線菌病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附流程圖)

醫脈通呼吸科 發佈 2024-04-25T19:23:56.850336+00:00

肺放線菌病是一類由放線菌所引起的肺部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病變,該病占所有放線菌病的15%。臨床上,肺放線菌病的臨床症狀缺乏特異性,難以與其他慢性或感染性肺部疾病區分,初診正確率低,極易誤診為肺癌。

肺放線菌病是一類由放線菌所引起的肺部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病變,該病占所有放線菌病的15%。臨床上,肺放線菌病的臨床症狀缺乏特異性,難以與其他慢性或感染性肺部疾病區分,初診正確率低,極易誤診為肺癌。本文就其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等方面內容予以分享。

危險因素和臨床表現

肺放線菌病全球均有報導,但在發展中國家更常見,男性患病的風險是女性的三到四倍。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高發年齡11-20歲和40-60歲的雙峰分布,兒童發病罕見。

放線菌屬不運動、不形成孢子的革蘭氏陽性非抗酸厭氧絲狀桿菌,它是人類口腔、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僅在組織損傷和正常黏膜屏障破壞發生時才會侵入人體引起感染,其利用黏膜破裂,侵入鄰近組織而致病。肺放線菌病主要是由誤吸口咽或胃腸道含有放線菌的分泌物或異物,以及來自面頸部或遠處部位的感染繼發性擴散所致。其危險因素包括口咽衛生、誤吸風險、潛在肺部疾病、吸菸酗酒、牙科手術免疫功能低下和先前存在局部放線菌感染。

大多數肺放線菌病患者病情進展緩慢,病程長者可達數年,臨床症狀及體徵缺乏特異性,常見症狀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盜汗、發熱和體重減輕,累及胸膜時可有胸腔積液、膿胸,以及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徵或心包積液。這些表現類似於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如肺惡性腫瘤、肺炎、肺結核等,十分容易誤診及漏診,病變累及胸膜時,可形成膿胸和胸壁瘺管並排出含硫磺顆粒膿液,累及縱隔則可致呼吸困難或吞咽困難,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死亡。

檢查和診斷

早期診斷肺放線菌病至關重要,可預防與延遲或漏診相關的疾病。據文獻顯示,其臨床診斷正確率不到4%-7%,高達1/4的肺放線菌病最初被診斷為惡性腫瘤。診斷肺放線菌病較困難,可根據這幾個因素進行鑑別診斷,包括培養陽性,感染組織含硫磺顆粒膿液,與臨床和影像學特徵的相關性,以及對抗生素治療的反應。

肺放線菌病的診斷缺乏特異性實驗室檢查指標,非特異性表現包括貧血、白細胞增多、C反應蛋白(CRP)和紅細胞沉降率(ESR)升高。

肺部放線菌病的影像學檢查不能確診,但有助於評估病變位置和嚴重程度,以便進行活檢和評估對治療的反應。影像學表現通常為非特異性,胸部X線檢查常呈團塊或大片實變影、空洞,可跨葉分布,CT常表現為中央壞死的腫塊影,多位於肺外周,腫塊可見分葉或毛刺,可伴空洞、肺不張、縱隔或肺門淋巴結腫大、胸膜增厚和胸腔積液等。空洞-懸浮氣泡征是其特徵性表現。

肺放線菌病需與以下疾病相鑑別,①肺癌:分葉、毛刺、胸膜凹陷征更常見,癌性空洞壁常厚薄不均、內壁凹凸不平或呈結節狀。②肺膿腫:多為厚壁空洞,氣-液平更常見,常起病急、伴有高熱、寒戰症狀,治療短時間後病灶吸收快,而肺放線菌病常無氣-液平,病程長、治療後病灶吸收慢。③肺結核:好發於上肺,空洞壁多較薄,周圍有衛星灶,常見纖維、鈣化灶,肺放線菌病多位於下葉,常單發,鈣化少見。

肺放線菌病明確診斷需要直接從標本中分離出放線菌。由於厭氧菌培養條件苛刻,技術要求高,直接培養出致病菌比較困難,只有少數情況下培養才能獲得陽性結果。

經支氣管鏡活檢、經皮肺穿刺、外科手術切除等方式獲取的組織行病理學檢查是肺放線菌病確診的主要手段。此外,隨著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的迅速發展,微生物二代測序技術也成為診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新工具。

治療和管理

肺放線菌病主要通過抗生素治療,大量隨機對照實驗及臨床觀察證實青黴素為治療放線菌感染的首選藥物,嚴重者需考慮手術治療。其治療方式和持續時間取決於疾病的嚴重程度。肺放線菌病可能需要比其他疾病更長的抗菌治療療程,影響因素包括患者免疫狀態、疾病初始情況、感染部位、手術清創以及對治療的臨床和影像學反應等,需根據患者情況個體化制定治療方案,具體治療和管理方案見下圖。

圖1 肺放線菌病的管理總結

(文獻推薦,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Boot M, Archer J, Ali I.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ulmonary actinomycosis. J Infect Public Health. 2023 Feb 8;16(4):490-500.

2. 楊曉婭,馮銀合,謝玲俐,汪鈺濱,毛輝.肺放線菌病一例報告[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誌,2021,20(12):877-880.

3. 郝小軍,翟建.肺放線菌病5例CT表現並文獻複習[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1,42(05):411-414.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