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方治療慢性間質性腎炎(脾腎陽虛),溫補腎陽,清熱化濕

廣安門中醫專家王劍飛 發佈 2024-04-25T22:08:53.123868+00:00

中醫病案:楊某,男,58歲,鄭州人。主訴,在5年前出現多飲,多尿(尤其是夜間尿多),倦怠乏力,疑為糖尿病,經查血糖正常,當時未引起重視,約3個月後又出現尿血,腰痛,頭暈目眩,在某醫院檢查診斷為慢性間質性腎炎,曾多次服用中西藥,可未能達到預期治療目的,近因病症加重而前來診治。

中醫病案:楊某,男,58歲,鄭州人。主訴,在5年前出現多飲,多尿(尤其是夜間尿多),倦怠乏力,疑為糖尿病,經查血糖正常,當時未引起重視,約3個月後又出現尿血,腰痛,頭暈目眩,在某醫院檢查診斷為慢性間質性腎炎,曾多次服用中西藥,可未能達到預期治療目的,近因病症加重而前來診治。

刻診:尿頻,尿急,尿血,腰痛,腹脹,四肢無力,手足不溫,畏寒怕冷,頭暈目眩,大便溏泄,自汗,口苦口乾,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沉弱。

中醫辨證:脾腎陽虛,濕熱下注證,治當:溫補腎陽,清熱化濕。

方組:桂枝,紅參,白朮,乾薑,黃柏,薏苡仁,蒼朮,懷牛膝,炙甘草,茜草,海螵蛸,瞿麥。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每日3服。

二診:尿頻、尿急略有好轉。

三診:手足轉溫,畏寒怕冷減輕,

四診:尿血止,口苦除。經複查,尿常規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

根據尿頻、尿血、腰痛辨為腎虛,再根據腹脹、大便溏泄辨為脾虛,因手足不溫、畏寒辨為陽虛,又因口苦口乾、舌苔黃膩辨為濕熱,以此辨為脾腎陽虛,濕熱下注證。

方解:方以桂枝人參湯補益脾腎,生化氣血,以四妙丸清熱燥濕利濕,加茜草、海螵蛸,固澀止血,瞿麥活血利水通淋。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所述配伍、方劑藥方、驗方,藥膳等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切勿盲目嘗試!本文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