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原來是這樣的人

五彩秦安 發佈 2024-04-26T02:35:03.930146+00:00

屈原(公元前 340—前 278),名平,出身於楚國一個貴族的家庭。他受過很好的教育,學識淵博,記憶力強。他的文章寫得很好,擅長外交辭令,對當時國內外的政治形勢十分熟悉。楚懷王時,他曾做過楚國的左徒(楚國很高的官職),出使過齊國。

屈原(公元前 340—前 278),名平,出身於楚國一個貴族的家庭。他受過很好的教育,學識淵博,記憶力強。他的文章寫得很好,擅長外交辭令,對當時國內外的政治形勢十分熟悉。

楚懷王時,他曾做過楚國的左徒(楚國很高的官職),出使過齊國。他在政治上是懷有遠大抱負的:他希望能制定新的法令來改革楚國的內政,使日益衰弱的楚國重新像往日那樣富強起來。他痛恨那些持權弄柄的守舊貴族,同情人民的艱難困苦。他期望懷王能夠親近賢臣,提拔有才德的人出來擔任國家的領導。

在外交上,他堅決主張聯合齊國,抵抗秦國。

起初,楚懷王曾一度相當信任他,他的聯齊抗秦的主張也一度博得了懷王的支持;但是後來由於懷王聽信了奸臣的讒言,加上受了秦國的威逼利誘,便漸漸地和他疏遠了。當時,在楚國,聯齊和聯秦是兩條對立的外交路線,這兩條路線鬥爭很激烈。屈原是主張聯齊派的首領。楚懷王的寵姬鄭袖和令尹(楚國官名)子蘭以及上官大夫靳尚,是親秦派的代表。公元前299年,懷王在令尹子蘭的慫恿下,到秦國去訂立盟約,結果上了大當,被秦扣留,不得回國,最後竟病死在秦。懷王入秦不返的消息傳到楚國,楚太子繼位為王,就是頃襄王。

頃襄王剛即位的時候,楚國反秦的空氣一時十分濃厚,可是過了不久,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頃襄王很快就屈服了,親秦派的勢力大大抬頭。屈原遭到了令尹子蘭等人的傾陷排擠,被流放到大江以南。

從此,飽受各種政治打擊的屈原,懷抱著拯救祖國的無限熱情,內心忍受著無窮的痛苦,開始了十多年的流放生活。

在他六十二歲那年,秦國派遣大將白起攻破了郢都,楚國已經面臨著亡國的危險,屈原的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悲痛,正如他自己所說:「舊愁未去,又接上了新愁。想到郢都的收復遙遙無期,就像江水與夏水沒有盡頭。」(白話翻譯系根據郭沫若《屈原賦今譯》,下同)他感到悲慘萬端,有苦難言。他懷著對故國的滿腔赤誠,寫下了如此動人的詩句:

啊,我在向四方遠望,

要幾時才能再回故鄉?

飛鳥一定要歸巢,

狐死,頭向著山岡。

我無罪而遭流竄,

日日夜夜心中不忘。

就在這年,屈原終於以身殉國,投進汨羅江中而死。

屈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寫下了許多傑出的詩篇。他的作品流傳到現在的有《九歌》《天問》《離騷》《九章》等二十五篇,大部分是可靠的。他在古代中國詩歌創作史上掀起了一次大的革命。他吸取了民間歌謠體的優點,並且發展了這種優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形式——「楚辭」,給後世兩千多年的中國文學帶來了極其巨大的影響。他在年輕得意時寫的作品,大多是一些祭神的歌辭,文字清新、生動,音調鏗鏘、玲瓏。讀後令人有一種沐浴在春天的和風之下聽泉聲、鳥語的感覺。他流放時寫的作品,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內容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感情,悲憤、沉痛、抑鬱、奔放,讀後會使人產生一種四野茫茫、雷鳴閃電、狂風暴雨即將橫掃一切的心情。

他的代表作《離騷》,就是他遭到流放後所寫的一篇最宏大的抒情詩。在詩中,他給予了人民極深厚的同情,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我哀憐著人民的生涯多麼艱苦,

我深長地嘆息禁不住要灑下眼淚。

在另一篇流放後的作品《抽思》中,作者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想率性離開故鄉跑向國外,

看到人民的災難又鎮定下來。

郢都破後,作者懷著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在《哀郢》一詩里寫道:

登上大堤,我向遠方眺望,

姑且這樣,以療慰我的悲傷。

可愛的國土呵,無邊的沃壤,

水鄉的民俗這樣古樸純良。

這些詩滲透了作者高潔的情操,說明了作者偉大的人格。中國人民熱愛屈原的人格,也熱愛屈原美麗的詩篇。(王業猷)

來源:歷史人物傳記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