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最危險的類型:高壓高低壓低,什麼原因引起的?該怎麼辦?

心內科魏醫師 發佈 2024-04-26T07:40:17.304190+00:00

王大爺的高血壓已經伴隨了他20多年的時間,以前年輕的時候不注意身體,偶爾一測血壓高了也不怎麼在意,拖了很久才去醫院看病,算是正式開始降壓治療。

王大爺是一位退休10年的老幹部,今年已經75歲高齡。王大爺的高血壓已經伴隨了他20多年的時間,以前年輕的時候不注意身體,偶爾一測血壓高了也不怎麼在意,拖了很久才去醫院看病,算是正式開始降壓治療。

後來聽醫生說了高血壓的種種危害,王大爺不禁對自己當時180/110mmHg的血壓心生後怕,多虧沒延誤治療時機太久,以至於現在只要身邊有高血壓的老街坊,王大爺都會勸導他們一定要多注意身體健康,定時監測血壓,並按醫囑服用降壓藥治療,不要把高血壓不當病。

但是這幾年隨著年齡的增長,王大爺日常監測血壓時發現自己的高壓有緩慢升高的跡象,而低壓倒是越來越低,王大爺也不知道這樣的高壓高、低壓低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也不知道這種情況嚴不嚴重。

保險起見,王大爺還是決定先去諮詢一下社區的家庭醫生,如果有必要再去大醫院看一看。家庭醫生詳細了解了王大爺的血壓情況後,解釋說王大爺這種高壓高、低壓低的情況叫做脈壓差增大,在眾多老年高血壓患者中較為常見。

醫生還強調,這種脈壓差增大的情況確實需要引起重視,及時來醫院就診。

測量血壓不能只看高壓和低壓在不在正常範圍,還要關注脈壓差是不是也在正常範圍。王大爺聽的一頭霧水,真沒想到這脈壓差竟然這麼重要。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老年人備受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煎熬。高血壓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幾乎遍布於各個年齡段的人群。

儘管目前社會上對於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等方面的宣傳已經讓大部分人對高血壓有了一個初步印象和基本的了解,但是這其中還有很多細節需要高血壓患者注意。

為了保證機體內血液的正常運行,心臟在一刻不停歇地跳動,心髒收縮時向外周泵出血液,舒張時外周靜脈血回流至右心房,血壓便是在心臟規律的收縮和舒張中形成的;血壓其實是指血管中流動的血液使血管壁感受到的壓力。

血壓其實包括三個部分,即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差,前者即老百姓常說的高壓,後者即指低壓;收縮壓就是心臟收縮,血液被泵入外周血管時產生的對血管壁的壓力值。

由於血管是有彈性的,心臟射血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能夠使血管壁像橡皮筋一樣發生形變,使血管擴張。

等到心臟開始舒張時,血管壁形變恢復至正常形態,從而能夠保持一定的壓力,在心臟舒張期也能夠提供足夠的壓力保障血液的正常運行,這便是舒張壓。

然而大部分患者平時監測血壓波動時只注意到了高壓或低壓值是否在正常範圍內,而忽略了脈壓差的大小。其實脈壓差也是評估血壓或是心血管狀態的重要指標。所謂脈壓差便是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差值,正常脈壓差應波動在30-40mmHg[1]。

一旦脈壓差超過60mmHg就可以診斷為脈壓差增大[2]。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脈壓差對於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評估有著重要意義,是卒中、冠心病等疾病風險評估的重要指標。因此防範脈壓差升高還是很有必要的。

介紹完了什麼是脈壓差,那麼都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脈壓差升高呢?

一、脈壓差升高的原因

由於脈壓差是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差值,所以但凡能夠影響血壓值的因素,都會引起脈壓差的變化。

一般來說,影響血壓的常見因素包括外周血管壓力、血管彈性和循環血容量相關

高血壓是脈壓差變大的前提條件。

因為很多高血壓患者僅表現為收縮壓顯著升高,舒張壓尚處正常範圍。理想情況下,收縮壓應該低於120mmHg,但很多高血壓患者的高壓普遍超過140mmHg。

按舒張壓是收縮壓的2/3計算,大部分患者的舒張壓不會出現大幅度的升高,可能仍處於80mmHg左右。

如果一位患者的血壓為140/80mmHg,這時的脈壓差其實就是60mmHg,已經達到了脈壓差大的標準,同理,如果患者的血壓為160/90mmHg,也屬於脈壓差增大的範疇。

再者,出現脈壓差增大的重要原因是血管硬化。

上文也提到過,血壓的形成是來源於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血管內始終能夠保持有一定的壓力以推動血液的流動,關鍵就在於血管的良好彈性

血管壁中斑塊的形成是導致患者血管硬化的重要原因。由於多種原因導致脂肪在血管壁中異常沉積,影響了血管平滑肌的收縮,從而導致血管彈性下降。心臟收縮期血液對於血管壁的壓力不能被血管壁吸收並轉化為舒張期的壓力,所以會出現高壓高而低壓低的情況。

除此以外,部分影響心臟射血量的疾病,也會對脈壓差產生影響。心臟瓣膜病中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會導致心臟舒張期時有部分血液倒流回心室,使心臟射血量減少。還有一些全身高代謝性疾病如甲亢或重度貧血等,會導致心臟射血量增加,也會導致脈壓差變大。

那麼脈壓差增大會帶來哪些健康風險呢?

二、脈壓差大有何危害?

在高血壓的多種類型之中,最理想、預後最好的一種是單純低壓升高,往往見於高血壓早期,其次是單純的收縮壓升高,而最危險、最難治的便是這種脈壓差大的高血壓。

一方面,收縮壓升高,意味著血管壁在心臟收縮期承受的壓力更高,會增加出現血管破裂的風險,尤其是對於存在斑塊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

如果破裂發生在動脈,會造成短時間內大量出血,患者會迅速出現昏迷、休克等表現。

另一方面,舒張壓下降,說明血管壁由於彈性下降,不能將收縮期的壓力轉化為舒張期的壓力,無法維持足夠的壓力維持血液的流動。使得血液在舒張期血流緩慢,影響外周組織器官供血。

如果血流較慢的血液流經某些因斑塊而狹窄的血管時,容易誘發血栓的形成。

最重要的是,為心肌供血的冠狀動脈主要在心臟舒張期獲得血供及營養,因此舒張壓下降也會影響心肌供血,從而增加發生急性或慢性心肌梗死的風險。

除此之外,脈壓差增大還會出現腎功能衰竭的可能,腎臟血管在長期高壓的情況下會發生硬化,損傷腎動脈,導致腎臟供血不足,從而出現腎功能不可逆的衰竭。

如果真的出現的脈壓差增大的情況,該如何治療以降低發生上述不良事件的風險呢?

三、脈壓差大如何治療

要想降低脈壓差,還是要從病因入手。先探究清楚患者出現脈壓差增大的原因,目前降脈壓差主要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降壓治療的藥物選擇需要慎之又慎。要知道,高血壓不要命,但是嚴重的低血壓可是會出現生命危險的。

如果考慮是高血壓所導致的脈壓差增大,主要還是以口服降壓藥物為主要的治療方案。但是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說,藥物的選擇應該三思而後行。

因為心臟的供血主要依靠心臟舒張期來維持,因此舒張壓不可降得過低

而且老年人的血壓調節能力較為遲鈍,對藥物的反應也不如年輕人靈敏,因此加用降壓藥物是應該遵循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升至治療量或維持量的原則。一般臨床上首選長效、降壓作用穩定、不良反應少且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的藥物。

比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藥物,比如依那普利等藥物。

還可以聯用硝苯地平緩釋片等降壓藥聯合治療。血壓調理的關鍵在於,既要控制過高的收縮壓,又不能使舒張壓下降過多,一般舒張壓下降不宜超過60mmHg[3]。

如果考慮是因為血管彈性下降血管硬化導致的脈壓差增大,目前臨床上有一些非降壓藥,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改善血管彈性的作用。比如硝酸酯類藥物,能夠迅速起效,有著舒張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還有大家熟知的降脂藥物——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物不僅能夠降血脂,從根本上改善和預防血管粥樣改變,又能起到改善血管彈性的作用。但是他汀類藥物起效較慢,需要長期規律服用方可初見成效。另外常用的還有能夠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貝特類,改善血管彈性的機制類似他汀類藥物。

四、小結

脈壓差也是一個重要的血壓指標,然而在平時生活中可能並沒有引起大家足夠的關注。脈壓差是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差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血管功能,評估發生卒中或心梗的風險

導致脈壓差增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較為常見的便是高血壓和血管彈性下降,以及其他造成機體高代謝的疾病。

脈壓差增大是對健康影響最大的一種高血壓類型,收縮壓升高會容易導致血管破裂,而舒張壓降低則容易造成心肌的供血不足,從而導致出血、休克或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

臨床上治療脈壓差增大是相當棘手和謹慎的。其治療的關鍵在於既要降低收縮壓,保護血管受到來自的壓力處於正常範圍;又要控制舒張壓不能下降過多,要保證冠狀動脈對心肌的血供充足,控制舒張壓下降的幅度不能過大。

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兩種,一種是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長效且安全的降壓藥如培哚普利,還可以聯用硝苯地平聯合治療。另外一種是改善血管彈性的非降壓藥,如硝酸酯類、他汀類以及貝特類藥物。服用以上藥物一定要嚴格遵醫囑進行。

參考文獻:

[1] 王蘭蘭,楊永利,賈曉燦,等. 成年人脈壓差影響因素及脈壓差變化特點[J]. 中國衛生統計,2016,33(5):774-777.

[2] 祝建材. 管理高血壓,不能忽視脈壓差[J]. 醫師在線,2017,7(13):28-29.

[3] 郭藝芳. 降壓治療別忽視脈壓差[J]. 大眾健康,2022(11):54-55. DOI:10.396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