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近代蘇州城市的衰落

侯博士的筆記 發佈 2024-04-27T05:42:06.798141+00:00

文|侯博士的筆記編輯|侯博士的筆記前言蘇州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很快,到了明朝中期,它就成了中國最繁榮的商貿之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就是中國的經濟中心。然而,在進入近代以後,蘇州的沒落表現出了一個顯著的變化,蘇州沒落有著深層的原因。

文|侯博士的筆記

編輯|侯博士的筆記


前言

蘇州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很快,到了明朝中期,它就成了中國最繁榮的商貿之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就是中國的經濟中心。

然而,在進入近代以後,蘇州的沒落表現出了一個顯著的變化,蘇州沒落有著深層的原因。通過蘇州沒落,我們可以更深入地認識到傳統城市的近代化。

蘇州在中國的都市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曾是中國最先進的都市。

蘇州有著區位優勢,地處中國最先進的長江三角洲腹地,擁有著富饒的土地,豐富的資源,便利的水路、陸路交通。

明朝的時候,蘇州就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清朝的時候,它就是「四聚」之一,美國的施堅雅曾經說過,直到公元一世紀中期,蘇州才是中國唯一的經濟中心。

然而,到了近代,蘇州的經濟發展卻開始停滯不前,並且呈現出一種顯著的衰退趨勢,它的優勢也漸漸被上海所替代。

蘇州是中國都市史的一個重要課題,但是對於蘇州都市的沒落,至今還沒有專門的論文來探討。

何一民先生曾提出「城市衰退標誌著一個城市發展循環的終結,它是一個城市運動變遷中的普遍性現象」,並提出對近代中國衰退城市進行研究,既有理論價值,又有實踐價值。

從蘇州在中國城史中的位置來看,蘇州的沒落對我們了解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規律性有很大的幫助。

蘇州城市衰落的表現

都市經濟的衰敗

從10世紀起,蘇州的經濟就開始了一段時間的衰落,到了近代,這種衰落就更加嚴重了,主要表現為,首先,蘇州與內地的農業經濟開始走下坡路,因為河床被堵塞,再加上天災頻發,導致了農業經濟的嚴重損失。

嘉道時期,蘇州太湖一帶的吳淞江、劉河、百草河、塘河都被堵塞,導致了自然災害的頻發,根據資料顯示,從嘉慶到道光的四十多年裡,蘇州一帶一直受到乾旱、洪災的影響,嚴重的時候甚至有十多次,在這樣的條件下,蘇州一帶的農民越來越窮,很多人破產。

當時的兩江總督裕謙曾經說:「蘇省是個稅收重地,三縣(長洲元州、吳縣)尤其嚴重,地主催租、求租,經常被抓,動輒就是幾百人被抓。」

其次,手工業的沒落。正如日本一位知名的學者宮崎市定所說,「蘇州不僅是一座政治、經濟、貿易之都,而且也是一座輕工業之都,但是到了十九世紀中葉,蘇州的手工業就開始沒落了,就像蘇州最大的一項產業——絲綢。

另有一本書,上面寫著:「吳門首以織機為主,在東邊各有一家,但在道光十六年之後,織機被毀,工匠們哀嚎而亡,慘不忍言,尤其是在西方工業產品進入蘇州之後,更是給蘇州的手工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鴉片戰爭以前,所有的洋布、毛料,都是在蘇州販賣的。

鴉片戰爭後,這種局面更是雪上加霜。包世臣曾經說過,一八四六年,蘇州的傳統手工業,就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如今,洋布流行,價格與織品相當,但寬度卻是織品的三倍,是以布市萎縮,蠶棉得豐,卻無一能回本。

」商人不發達,他們的生活也變得艱難起來。除了織造,蘇州的其他產業也出現了很大的衰退。

尤其是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後,對蘇州的手工業造成了更大的衝擊,就拿絲綢來說,在道光年,蘇州絲綢產業雖不復乾隆時期的繁榮,但根據海關稅收處的統計,仍有一萬二千多台的織造機器。

但在太平天國之戰中,被摧毀殆盡,一直到1880年,織機只剩下五千八百台,到1911年,織機只剩下七千多台。在近代新型產業的崛起,以及其他城市的手工業的崛起,使得蘇州逐漸喪失了作為一個手工業的核心地位。

最終,隨著蘇州的衰落和上海的發展,蘇州的商貿中心的位置也被上海所取代。

原來通過蘇州的貨物,開始通過上海,比如吳江的盛澤絲綢,出口到了世界各地,除了國內的省份,還有高麗、暹羅、印度和歐美國家。

不過,出口到歐美國家的貨物,大部分都是從上海商人那裡購買的,然後通過上海商人的渠道出口。

比如一九三六年,根據數據顯示,中國的棉花、茶葉、絲綢、大米等貨物,都不再經過蘇州,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糧倉的蘇州,再也沒有進口,也沒有出口。

縮減城鎮人口

在近代之前,因為沒有準確的統計資料,很難估計出蘇州的人口數量,鴉片戰爭以前,蘇州的人口高峰時期超過一百萬,如果算上城鎮,可達到一百五十萬。

然而,後來蘇州的經濟不景氣,以及太平天國時期的戰亂,使得蘇州的人口銳減。

尤其是在太平天國戰爭中,很多人為了逃避戰爭,背井離鄉,逃到了上海,城裡的居民被屠殺了兩三成。

從那以後,蘇州的人口就再也沒有回到戰爭之前的數量了。根據統計,清朝末期,蘇州一共有三千二百九十九戶人家,一百七十萬人。在一九三○年代,蘇州大約有三十五萬人,到一九四五年間也許僅有四十萬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口的下降是一個城市衰退的主要跡象。從人口統計資料中可以看出,蘇州在近近代是一個沒落的過程。

都市管理狀況的衰落

清朝建國後,設立了江南省,康熙六年,江南省又分江蘇、安微二省,雍正二年,蘇州又分了三個屬郭縣,分別是吳縣、長洲縣、元和縣。

乾隆25年,改蘇州布政為諸州布政,與江寧府合設為一省,領縣九個縣。

蘇州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省級行政機關,一個城市,一個府縣三級行政機關。

但隨著近代社會的發展,蘇州的經濟越來越差,政治也越來越差,到了1912年,蘇州廢除了府留縣的制度,並將長洲、元和兩個縣城併入了吳縣,這讓蘇州的發展變得更加的艱難。

1927年,南京政府建立後,在南京設立了江蘇省政府,按照政府的規定,南京、上海兩個城市都與省級政府平起平坐。

蘇州的吳縣,也就成了其他十三個縣之一。

到了一九四八年,整個國家一共有十二個直轄市,五十五個省轄市,但是蘇州卻沒有被列入其中,所以從行政等級上來說,蘇州只是一個二等城市。

蘇州城市衰落的原因

太平天國運動期間的戰爭破壞

在太平天國運動中,蘇州的經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不但使當地的手工性、商業性受到了極大的削弱,使廣大的鄉村腹地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同時讓大量的城市風貌,如基本建設、建築物,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咸豐10年4月,太平軍攻入蘇州,使蘇州城從裡到外被燒得一片狼藉。

《虎穴紀事》中有一句話:「夜間大火,照亮天空,持續十二個時辰,南北兩側,有無數的鱗片,都被燒得乾乾淨淨,火光照亮了天空。」

除了這些之外,城中的很多民房、店鋪、城隍廟都被毀得一乾二淨,蘇州被清軍奪回後,蘇州的文人墨客們都在自己的手札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們看到了自己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到處都是殘垣斷壁。

十一月十日,入城,街巷皆陌生。一八六四年,毛永麟途經蘇州時,也有記錄,昆之地變得荒蕪,金閣外儘是廢墟,城內只有幾座虎丘一塔還在,其餘的都已被夷為平地。

按照《海關十年報告》中的說法,戰爭給蘇州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如果沒有其它負面影響的話,戰爭至少要持續40年才能結束。

在此期間,蘇州遭受了巨大的毀壞,到了近代,已不再是昔日的繁華景象。

上海的崛起

上海的興起對蘇州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隨著上海開放港口,蘇州逐步發展為區域性的工商、商貿、金融中心,上海代替了蘇州的傳統經濟中心,蘇州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格局中,逐步處於次要的位置。

上海曾經被稱作「小蘇州」,是蘇州的「衛星城」,到了二三十年代,蘇州卻成為了上海的衛星城,被稱作「小上海」。

上海是一個以城市為核心的地區,它所帶來的強大的產業聚集效應,是上海快速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一八五二年,上海的人口只有五十四萬多人,而一九四九年,上海的人口就有五百四十萬多人,比一百年前多了十倍,而一九三三年,上海的工業產值就達到了十一億多,占了全國的半壁江山。

可以說,當上海建立起國際、內貿中心,並在近代作為中國本土產業與外資的重要投資地點時,蘇州在經濟上的「忠臣」地位已完全消失。

蘇州自身封建性濃厚,社會風氣保守,思想僵化。

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隨著傳統的封建性的消失,蘇州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這種阻礙主要體現在對封建性行業的控制上,著名的經濟史學者汪敬虞曾經提出,蘇州實行行會管理,不僅不利於蘇州的手工業自身的發展,也不利於蘇州的手工業向近代產業的轉化。

蘇州因為傳統的工商業比較發達,所以行會體系也比較健全,鴉片戰爭以後,蘇州已經擁有了227個各種行業的會館,這是目前國內最多的一次。

這對新興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根據黃鈞宰(《金壺逸志》)一八七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上海公報)一篇文章,作者曾提到過蘇州一家金箔公司的老闆,因為違反了行業規定,被同僚們活活打死。

蘇州有七十多家手工業行會,但很多行會到了十九世紀七十、八十年代,為了控制市場的競爭,實行統一的工價,這就是蘇州的封建制度,它對新興的工業起到了制約作用,這就是蘇州經濟發展遲緩、落後的原因。

總結

蘇州作為中國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卻在近近代逐漸走向了沒落,其沒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時候都是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所以,要把它一概而論是很困難的。

綜觀蘇州的沒落,除了其本身的經濟結構日趨僵硬與衰退之外,還面臨著"外力"的影響與社會結構的變化,再加上自然災害與戰爭等自然災害,使得蘇州的沒落呈現出一發不可收拾的頹勢。

【參考文獻】

1.何一民.近代中國襄落城市:個被忽視的重要研究領域.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2.範金民,夏維中.蘇州地區經濟史(明 清卷)[J] .南京大學出版社.

3.宮崎市定.朗明清時代的蘇州與輕工業的發達 [J] .東方學. 1951 (2)

4.馬敏,朱英.傳統與近代的二重變奏—晚清蘇州商會個案研究[J].巴蜀書社.

5.施堅雅 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M]中華書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