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時鐘」被撥快10秒,距離「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90秒!

上觀新聞 發佈 2024-04-27T06:26:44.151578+00:00

編輯:謝謝當地時間2023年1月24日,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的科學家小組在華盛頓國家新聞俱樂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末日之鐘」撥快10秒,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90秒。90秒,什麼概念?周杰倫的《世界末日》剛剛進入副歌部分,唱到「夜越黑夢違背 難追難回味」。冷靜!

編輯:謝謝

當地時間2023年1月24日,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的科學家小組在華盛頓國家新聞俱樂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末日之鐘」撥快10秒,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90秒。

90秒,

什麼概念?

周杰倫的《世界末日》剛剛進入副歌部分,

唱到「夜越黑夢違背 難追難回味」。

冷靜!

在暴走前,

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末日時鐘」。

「末日時鐘」是一虛構鐘面,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這座時鐘將午夜12點「設定」為世界毀滅之時,時鐘上的時針豎直指向12點方向,通過調整分針距離午夜12點的時間,形象地展示人類在當前的時間節點有多麼接近足以引發世界毀滅的巨大危機。末日時鐘位於芝加哥大學哈里斯公共政策學院凱勒中心的大廳中。末日時鐘的調整幅度由《原子科學家公報》的科學與安全委員會設定。這個由18名專家組成的小組每年舉行兩次會議,討論全球重大事件、政策和趨勢。每年,時鐘的調整多在一月下旬公布。

針對此次最新調整,《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給出解釋稱,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氣候危機以及新冠疫情等生物威脅是主要原因,這些原因導致末日時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人類滅絕的時刻,包括在冷戰最激烈的時候。

《原子科學家公報》總裁兼執行長雷切爾·布朗森(Rachel Bronson)表示:「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危險時代,末日時鐘的變化就反映了這一現實。我們的專家不會輕易做出這樣的決定。我們敦促各國領導人盡最大努力探索所有方法,以便能讓『時光倒流』。」

你知道嗎?

《原子科學家公報》的創始人中

就有知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和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

後者又被稱為「原子彈之父」。

1939年,愛因斯坦給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了一封信,提醒其關注德國已經開始進行原子彈的相關研究,而美國應搶在德國前面掌握這一「利器」。從1942年至1945年,美國斥巨資和大量人力,花費三年時間實施「曼哈頓計劃」,終於造出了原子彈。而早在1944年夏天,芝加哥大學部分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原子科學家就意識到,原子彈將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

1945年6月,這些科學家又上書美國軍方領導人,呼籲不要將原子彈用於戰場,可以在無人區進行一場示威性的核爆炸,用以警示不肯投降的日本人。但美國還是在當年7月16日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核彈實驗成功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將曼哈頓計劃製造出的兩顆原子彈投到了日本,造成20多萬人死亡。

得知這一消息後,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們立即開會,討論如何組織起更多的科學家共同向公眾介紹與原子彈、原子能相關的科學知識及其對人類的影響,尋求建立對核武器的國際管制以及和平應用核能等。9月,科學家們成立了《芝加哥原子科學家公報》,後來隨著成員的增加更名為《原子科學家公報》,公報確立的使命為「為公眾、政策制定者和科學家提供科學信息,尋求減少對人類生存的人為威脅」。

公報的聯合創始人戈德·史密斯提出在封面印上一個時鐘的盤面,並以指針位置顯示當前距離核武器帶來的地球毀滅還剩多少時間。科學家朗斯多夫的妻子繪製了1947年6月這一期《原子科學家公報》的封面,從此末日時鐘誕生了。最初的錶針指向23時53分,距離午夜7分鐘。這個時間用以傳達一種「緊迫感」。如另一名聯合創始人拉賓諾維奇所言,末日時鐘的目的就是「把人嚇到恢復理性,從而保護文明」。

但設計末日時鐘的科學家恐怕也沒想到,他們曾以為緊迫感十足的7分鐘,在其後的20多次錶針調整中反而是相對「寬鬆」的一個時間點。末日時鐘誕生後共進行過25次調整,撥慢8次、調快17次,其中維持在距「午夜」7分鐘的有4次,長於7分鐘的有8次,而短於7分鐘的有13次之多。最接近「世界末日」的時間就是今年的90秒,以及2020年的100秒。

參考來源:環球網、上觀新聞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