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很多人認為,是董卓開啟了三國?

妖火說歷史 發佈 2024-04-27T07:38:20.864916+00:00

東漢末年,戰火紛飛,社會黑暗,百姓疾苦,政府腐敗,再這樣黑暗的統治之下,雖然有很多的腐敗官員,但是也有很多的英雄人才。

東漢末年,戰火紛飛,社會黑暗,百姓疾苦,政府腐敗,再這樣黑暗的統治之下,雖然有很多的腐敗官員,但是也有很多的英雄人才。提到東漢末年,大家總會把這個時期跟三國時期混為一談,其實嚴格來說,東漢末年,是東漢王朝的結束時期;而三國時期,卻是新時代新篇章開始的前奏,二者雖有交際,但卻已經具有了不同的意義。

那麼,東漢末年的終章落幕是誰拉下來的呢?東漢末年真正意義上的終結者又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東漢「大魔頭」,董卓。

董卓,字仲潁,隴西郡臨洮縣人,董卓的父親董君雅有段時間在豫州擔任潁川郡輪氏縣尉,在這裡董君雅生下了兩個兒子,董卓和董旻。其實董卓兄弟倆之前,他們還有一個哥哥,但可惜身體不好,去世的早,所以也沒有太多的記載。

之後董卓的父親離職返鄉,他們一家又都回到了西北老家。董卓自幼習武,董卓老家的這個地方,屬於邊境地區,隔壁就是羌族的地盤,據記載董卓的母親很可能是也是羌族。生在在這樣環境下的董卓,每天不是練習騎馬射箭,就是練習左右互搏,這也致使董卓練就了非常了得的騎射本領,和一般人不一樣的是,董卓甚至可以左右開弓,可見其力量之強,其技術之精。

董卓年輕的時候非常喜歡行俠仗義,身上充滿俠義之氣,跟羌族人關係也很好,經常打成一片,董卓每天不是跟牛、馬、羊在一起,就是跟羌族人一起,跟羌族的很多首領關係都非常不錯,後來董卓回到家鄉耕種,也時常會有羌族的首領去看望他,董卓為此還殺牛殺羊來款待大家,羌族首領們在收到董卓的招待之後非常感動,大家回去湊了好多牛羊來給董卓回禮。而董卓後來手下李傕等人,與董卓的都情況差不多,幾乎也都是生長在涼州邊境地區,也是常年與羌族生活在一起。

到了董卓成年之後,當時的胡人經常會騷擾邊境,搶劫百姓,搞一些打家劫舍的活動,雖然殺傷力不大,但是非常的威脅當地的治安情況。而當時以勇武騎射而出名的董卓,沒過多久就被西郡太守和刺史看重,召董卓擔任官吏,負責地方治安。而董卓也沒讓大家失望,一上戰場就斬獲胡人首級數千,自此之後一戰成名,後董卓擔任羽林郎。

延熹九年,鮮卑人聯合羌人合作作亂,跟東漢朝廷叫板,這個時候朝廷讓張奐帶人去平叛,負責平定幽州、并州與涼州。而此時的董卓正是張奐帳下的軍司馬,這個時候董卓從小與羌人打交道所練就的一身本領,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

不知是董卓實在是跟羌族的關係太好了,還是實在是太了解羌族的關係,永康元年冬天,羌人進犯三輔,董卓同樣受命前去平叛,這一戰直接斬殺了數萬敵軍,就連羌族的首領也領了盒飯。此戰之後,朝廷給予了董卓很多賞賜,但是董卓並不貪心與這些賞賜,反倒是全部都分給了自己的部下,使得董卓的部下都非常感激,並對董卓都忠心耿耿。

沒過多久,董卓因為犯事被罷免了官職,直到熹平年間時,董卓才被司徒袁隗征為掾吏,借著這個機會董卓才得以從回官場,後來又出任并州刺史。有意思的是,董卓出事之後,他的老上司張奐,並沒有想辦法讓他重新回到官場,反倒是後來的袁隗,給了董卓第二次機會。而這個袁隗就是袁紹的叔叔,當時的三公之一。後來董卓還給張奐去送過禮,但是都被張奐拒絕了,可見張奐似乎非常的厭惡董卓。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席捲中原,盧植被貶,董卓接任盧植為東中郎將,接管冀州地區戰事,隨後北上攻打曲陽縣,圍攻了兩個多月,沒攻下來。眼看董卓辦事不利,朝廷新派了皇甫嵩到達冀州,並罷免了董卓的官職,直到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朝廷大赦天下,董卓這事才算過去。

可是這個時候,涼州又發生了叛亂,董卓剛失去的機會又回來了。董卓是不是真的打不過黃巾軍,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董卓的本事在對待羌人等少數民族方面,還是很得心應手的,在加上董卓在當地以及少數民族心裡都有很大的威望,所以董卓的機會,肯定是少不了的。

中平二年三月,董卓跟著皇甫嵩平定涼州叛亂,四個月之後,皇甫嵩也因為作戰不利,被朝廷罷免了。這劇情,看上去有點熟悉啊。又過了一個月,朝廷派司空張溫主管戰事,可是這張溫剛一到,馬上就吃了董卓一個下馬威。

張溫在到達長安之後,用詔書召見董卓,可董卓卻磨磨蹭蹭,過了很久才到。張溫見董卓就這效率不怪打不過黃巾軍,於是就責怪了董卓幾句,誰知道董卓這個時候不但絲毫沒有悔改之意,反而還對張溫出言不遜,態度十分傲慢,非常氣人。

當時孫堅正好在場,孫堅還曾勸張溫應該趁機殺了董卓,然而張溫卻沒同意。而張溫沒同意的原因,也正是因為看重董卓在地方的威名,所以沒好意思下手。

而董卓雖然態度非常叛逆,但這一次的行軍之路怎麼說也不能什麼都不做,好歹也得意思意思出點力不是。

同年十一月,董卓趁著夜色四起,奇襲叛軍,斬殺敵軍首級數千名,叛軍兵敗退回涼州金城郡榆中縣。之後張溫連忙派人追擊,張溫先後派出周慎、董卓等六路人馬。有趣的是,在這些個隊伍當中,其中的五路人馬都以失敗告終,唯獨只有董卓的軍隊全軍歸來,董卓也因為被封為斄鄉侯。

中平五年,涼州叛軍又一次捲土重來,圍攻陳倉縣,隨後朝廷拜皇甫嵩為左將軍,與督前將軍董卓各自率領兩萬人前去解救陳倉。之後董卓想要要急速進攻,快速解決戰事,但是皇甫嵩卻與董卓意見相反,認為陳倉的防守堅固,這事急不得,以逸待勞才是制勝之法。這一下,董卓的小脾氣上來了。

之後朝廷又想征董卓為少府,董卓卻上書推辭掉了,董卓的回覆是:自己的下屬和匈奴們都來苦求董卓,求他不要拋棄他們,所以自己只好留下來慰藉這些人,有情況在說吧。董卓此舉雖然沒有拖皇甫嵩的後腿,但是也是表明了是不想幫助皇甫嵩干正事,這個時候的董卓還不是後來的山西軍閥,但是此時的董卓的叛逆之心,就已經是不怎麼遮掩了。

雖然沒有了董卓協助,但皇甫嵩本人還是很有本事很爭氣的,之後皇甫嵩自己率軍出擊,他也知道董卓不願意真心幫忙,於是就讓董卓負責殿後,即使這樣,皇甫嵩仍是連戰連勝,斬首敵軍數萬人,董卓眼看著皇甫嵩一步一步的成功,董卓的情緒從開始的不滿,發展到了記恨。

這個時候,董卓就已經是一位擁兵自重的軍閥了,他的囂張態度已經不得不讓朝廷有所忌憚,恰巧此時漢靈帝得了重病,或許是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想早日拿下董卓的兵權,以絕後患。於是漢靈帝下詔拜董卓為并州牧,而他手下的軍隊,則都交給皇甫嵩掌管。

朝廷的意思董卓自然明白,看了朝廷畢竟是朝廷,使用的計策都很文明,可文明人最怕的就是無賴,而董卓就是無賴。

董卓在接到了詔令之後,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但是卻不肯交出軍隊,董卓給自己找的藉口是:自己跟手下的士兵相處了十年,關係實在是非常親密,而且一個個都表示只認自己,只為自己賣命,我董卓無奈,乞求朝廷准許我帶著這些士兵前去并州,為朝廷鎮守邊陲。

這個時候董卓的對朝廷的蔑視,已經絲毫不在掩飾,或許此時的董卓也已經看清了東漢皇室的衰敗,天下大亂只是早晚的事。

董卓的消息傳出來,皇甫酈就勸自己的父親皇甫嵩應該趁機除掉董卓,董卓此舉已跟謀逆別無區別。但是皇甫嵩沒聽,只是將董卓的回覆如實上報給了朝廷,而朝廷這邊知道了後,肯定是要下詔書譴責董卓一番的,畢竟也不能真的去收拾董卓,就只能下詔書訓斥一下。但是董卓卻將這仇都記在了皇甫嵩頭上,在心裡對皇甫嵩的怨恨又增加了幾分。最後,董卓帶人停在河東郡,待在此地以觀察局勢。

同年四月,漢靈帝駕崩,少帝繼位,大將軍何進與何太后把持朝政,而何進與宦官早有矛盾,漢靈帝死後因為立嗣問題矛盾更是愈演愈烈,甚至已經演變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何進起初的敵人只是以十常侍張讓為首的部分宦官,但有奈何又袁紹在這其中攪渾水,攪來攪去就變成了要殺盡所有宦官。可此時何太后因為昔日受宦官救命之恩,所以不願對宦官集團痛下殺手,在加上太后不便與前朝士大夫直接接觸,所以何太后其實更看好宦官集團。

這個時候袁紹就想出了一個餿主意,那就是召集周邊的一些有勢力的將軍入京,一來是想藉此逼迫何太后,二來是想能夠借他人之手來干自己的事,而這些所謂周邊將軍當中,董卓正是其中之一。

可這命令發出去之後沒多久何進就後悔了,畢竟別人倒是還好說,但這董卓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啊,漢靈帝在世的時候他就不聽從皇帝詔令,此時讓董卓進京實在是太過冒險。於是何進又返回派諫議大夫阻止董卓進京,但是董卓沒聽,繼續腳步,進入到河南尹。等到董卓帶人來到洛陽城外時,諫議大夫再次要求董卓撤軍,董卓本想威脅一下對方,讓對方屈服,結果卻引得對方大怒,董卓也知道自己理虧,進京這事現在還不是時候,不能硬闖,於是便撤軍到洛陽城二十里外的夕陽亭。

結果讓董卓沒想到的是,還沒等到自己進京,還沒等到自己去讓宦官黨怎麼樣呢,何進就先讓中常侍張讓給設計殺害了。何進一死袁紹也不裝了,他攤牌了,直接帶人進宮屠殺宦官,弟弟袁術還在宮放火,一時間洛陽城上空濃煙滾滾,董卓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連忙下令繼續進發。後來董卓半路得知了張讓劫持小皇帝去了北邙山,董卓也連趕往北邙山方向去。

到了北邙山後,董卓見到了被嚇得痛哭流涕的劉辯等人,而宦官們此時也都自己絕無活路,於是紛紛跳進了黃河之中。董卓見宦官們已經跳河自盡,於是趕忙上前對小皇帝表示自己是來接他們回宮的人。

在回宮途中,董卓想問劉辯皇宮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劉辯當時被嚇得魂都要沒了,說話也是支支吾吾,連不成一句。之後董卓又問少帝身邊的陳留王劉協,而劉協卻毫不慌亂對答如流,董卓也因此對劉協很有好感。董卓知道,劉協從小就在董太后身邊長大,號「董侯」,而董卓又自認為與董太后是同族,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廢立皇帝的念頭就已經在董卓的心裡開始萌芽。

董卓帶著小皇帝等人回到京城之後,見到了公卿百官的迎接隊伍,太尉崔烈此時呵斥董卓應該迴避,董卓卻在面對百官時沒有絲毫畏懼,反而是指著崔烈的鼻子破口大罵:「你算個什麼東西,我日夜兼程趕了三百里路,你現在跟我說迴避?信不信我直接讓你腦袋分家。」之後百官也都紛紛勸董卓退兵,可是董卓好不容易找機會進來了,哪能是這幫文臣說兩句話就能夠打發走的,董卓表示你們這些個國家大臣連個皇帝都保護不了,還指望想讓我退兵,做夢吧都!

因為大將軍何進已經去世的緣故,所以何進原本的舊部也一時間沒了歸屬,恰好此時董卓進京,順理成章就統統被董卓收入麾下。董卓不光收了何進的部下,他這個時候還對一位猛將一見鍾情,這位猛將就是呂布。呂布原本是執金吾丁原的義子,在丁原的手下做事,之後董卓便引誘呂布,讓呂布殺了丁原,併吞並了丁原原本的軍隊。

至此,董卓徹底掌握了洛陽的所有軍權,至於有一些不肯歸附與董卓的人,殺的殺,逃的逃,剩下基本都是對董卓沒有威脅的了。在得到了軍權之後,董卓也得有個正兒八經的名頭,來掌握政權,之後董卓罷免了當時的司空劉弘,改成了自己接手。

當一切準備工作都做的差不多的時候,董卓就開始要實施自己換皇帝的計劃了。

廢立皇帝這可是大事,天子可不是物件說換隨便就換的,董卓不止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還需要朝廷百官的支持,而朝廷最有話語權的,那就要莫過於是「四世三公」的袁家了。於是董卓找到了袁紹,商量換皇帝的事情。

其實在袁紹這樣的世家公子哥眼中,是看不起董卓這類出身低微的武將的,無論是在面對從前的大將軍何進,還是如今的西北軍閥董卓,世家對他們永遠是瞧不上眼的,東漢末年的世家大族們皆是如此,而袁紹也是如此。

袁紹在聽了董卓的話後,覺得這簡直是荒唐的不能在荒唐了。袁紹知道,董卓的謀逆之心再也藏不住了,目前也無人在能夠壓制的住董卓了,但驕傲的袁紹肯定是不會願意與董卓之輩同流合污的,所以袁紹表示皇帝之事大逆不道,大家肯定是都不會同意的。

董卓一聽袁紹不同意,頓時勃然大怒,:「小崽子,這天下的事都由我說了算,我要做的事情,誰敢不從?你是不知道我董卓的刀有多快嗎?」董卓掉了臉色,袁紹雖然害怕,但眼前裝也的裝個明白,於是袁紹將手放在佩刀上,反譏道:「這天下難道只有你董公的刀快?」袁紹裝完雙手作揖,一溜煙的趕緊跑沒影了,等到董卓想要捉他的時候,袁紹早已經逃到冀州招兵買馬去了。

董卓見袁紹撒丫子跑的這麼快,也想過要下令通緝袁紹,但是被身邊人勸住了,畢竟廢立之事在即,如果逼急了袁紹,勢必要起事端的,再說袁家的聲望地位都很顯赫,實在是不好下手,不如這個時候給他點什麼郡守噹噹,既能讓他安分老實,也能拉攏袁家,做給別人看,這不是更好嗎。

董卓雖然是個粗人,但是他也知道,若想要在這洛陽城中立足,沒有世家大族,文武百官的支持那肯定是坐不住的,之後董卓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廢立之事也匯報了太傅袁隗,而袁隗只能同意。

中平六年,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舉行了廢立儀式,由尚書丁宮主持,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了皇坐,劉協正式登基,是為獻帝。董卓以害死董太后為由,彈劾了何太后,並將其關在永安宮裡,兩日之後,何太后被毒殺,董卓不允許朝廷為何太后舉辦葬禮。

董卓上位後,為了進一步拉攏士族們的支持,董卓與當朝司徒、司空一起上書,要求為第二次黨錮之爭中遇害的黨人們平反,不僅順利的恢復了陳蕃等人的爵位,並且還提拔了這些人的子孫入朝為官。不僅如此,董卓還大肆招攬名士入朝為官,同時選拔大量名士擔任地方太守,而董卓最信任的幕僚蔡邕,也是在這個時候正式加入到董卓的隊伍中的。

即使董卓為了政權做了很多努力,可畢竟他接受的東漢王朝早已經是行將就木,一個王朝能夠落敗至出售官職的地步,那就說明國庫里的錢財,想必也是所剩無幾了。

但生性殘暴的董卓並不知道應該如何治理國家,如何仁愛百姓;相反,董卓能想到的就是趁著何太后的遺體下葬之時,打開漢靈帝的陵墓,讓人偷取墓中值錢的寶物。之後,董卓還放縱手下士兵在洛陽城內大肆的搜刮財物,奸淫擄掠。原本富庶熱鬧的洛陽城,一時間淪為人間煉獄。

董卓的殘暴不只是在民間,在對待不合自己心意的官員,或者是不服自己的人,董卓也經常借題發揮,用刑法來立威,說打就打,說殺就殺,這樣還不夠,甚至鞭屍、挖墳等手段也屢見不鮮。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在董卓的暴行之下,像張揚、曹操、衛茲等很多武將都在各個地方招兵買馬,試圖對抗董卓的暴政。

初平元年,關東各地區的反董武將們聯合,成立了反董聯盟,並推舉袁紹為盟主,領車騎將軍,討伐董卓。董卓一看事情不好,趕緊就離開了洛陽,把家搬到長安。董卓不僅要跑,還必須得帶著皇帝跑,他不僅帶著皇帝跑,還要強制洛陽城的百姓們都必須跟著一起跑,董卓的強制性命令,導致了很多的百姓喪命,很多的藏書損失,在路上還殺了幾位大臣泄憤。

不僅如此,董卓臨走之前還在洛陽城中放了一把大火,將宮殿、官府、民宅以及洛陽城中的其他一些建築都燒了個便,之後還將很多的公卿大臣以及帝王陵墓中的財寶都洗劫一空。

其實在關東聯軍的隊伍當中,真正對董卓造成了實際傷害的沒有幾人,很多人都不想幹這麼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身為武將,如何搶地盤擴充自己,將自己成為最厲害的軍閥,這對他們來說才是頭等的大事。所以當時在討董這件事上,最上心最賣力的一共就兩位,一位是曹操,還總被董卓打敗;另一位則是孫堅,董卓在孫堅這真是吃了不少虧,派兵幾次都被孫堅打敗,就是派呂布出去,也都被孫堅給打了回來。只可惜孫堅的領導是不著調的袁術,所以後來沒等到孫堅打到董卓家門口,袁術就將孫堅調了回去,搶地盤去了。

董卓到了長安之後暴行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放肆,董卓姦淫公主,淫亂宮女,滅了昔日的老上司袁隗全族,還羞辱陷害心中一直都記恨著的皇甫嵩;隨後董卓在長安修建堡壘,並在自己居住的城堡當中存放了大量一路搜刮來金銀珠寶,還囤積了足夠用三十年的糧食。董卓此時應該心裡也明白,自己平定天下怕是沒什麼指望了,但是只要自己不離開郿塢,外面的人也沒辦法拿他沒辦法。這董卓簡直就是給自己建造了一個世外桃源,養老聖地啊。

董卓所做的所有準備,都是在防禦外部的敵人,令董卓怎麼也想不到的是,自己有一天會死在自己人最信任的人手裡。

其實對於董卓的暴行,他身邊的人也多有不滿,董卓對於自己的謀士蔡邕在計策方面可以說言聽計從,並且平日裡對他也非常的賞識和敬重,但是對於蔡邕想要匡正董卓言行的建議,董卓卻是從來不聽,這讓蔡邕也非常苦惱。

初平二年,以何顒、鄭泰等人為首的幕僚對董卓越發不滿,甚至開始想辦法要幹掉董卓,於是他們採取了荀攸的建議,讓董卓身邊的伍孚擔任刺客,前去刺殺董卓。結果失敗了,伍孚揮刀向董卓的時候被董卓躲過去了,伍孚當場被殺,隨後何顒與荀攸入獄,而鄭泰與華歆等人逃亡,投奔到袁術手下。

伍孚死了,但大家想幹掉董卓的心,卻並沒有死。

不久之後,司徒王允也想要刺殺董卓,於是他找到了董卓最為親近的義子呂布聯合。因為董卓這個人喜怒無常的關係,所以呂布也對董卓早已是滿腹怨言。曾有一次,只因為呂布與董卓身邊的侍女眉來眼去,董卓看見後,抽出佩劍差點就直接給了呂布一劍。呂布每次想起這件事都非常氣憤,同時也非常擔心自己日後的安危。

終於,在初平三年四月二十三日的清晨,董卓像往常一樣乘車前往皇宮,呂布作為隨從的護衛一直跟在董卓身邊。等到董卓的馬車行駛到北掖門外之時,李肅帶著人手持長戟衝到董卓面前,猛地刺向董卓,可惜董卓在朝服之中還穿著鎧甲,所以並沒有傷害到董卓,李肅隨即轉頭刺傷了董卓的手臂,並將董卓逼下了馬車。

董卓下車之後見敵人如此兇狠,於是忙喊:「呂布何在?」這時候呂布不慌不忙的拿出了準備好的詔書,並裝模作樣的喊道:「奉詔討伐賊臣!」董卓這才知道呂布也背叛了自己,氣的董卓是破口大罵:「庸狗敢如是邪!」任他董卓如何辱罵,此時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呂布這個時候哪管得了那麼多,直接當場將董卓刺殺。東漢王朝的終結者董卓,就這麼隕落了。

董卓去世的消息傳出去後,長安城內的士兵們都高呼萬歲,百姓們也都紛紛歡呼雀躍,甚至很多人在知道的第一時間,都拿這件事當喜事一般去慶祝,可謂是大快人心。

回顧董卓的一生,我們發現,董卓年輕時期明明是一位頗具俠義之氣的俠士,但是到了中年之後卻變成殘暴不堪的暴君;董卓明明已經掌握了東漢政權,卻又沒有辦法守護住手中的這份權力,而董卓失敗的根本原因,不僅僅是因為董卓沒有治國方面的天分,更多的,其實是董卓狂妄的態度,殘忍的行為,以及德行不高的人品。

在董卓進京,廢立皇帝開始,東漢王朝的政權就已經落下了帷幕,東漢在其實早就亡了,只是這落幕的時間有點長,一直到曹丕稱帝之後,東漢才在名義沒了。

大家認為,東漢政權的真正終結者,是董卓,還是其他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