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蚜蟲進入高發期,吡蟲啉防效差咋回事?高效殺蟲劑有哪些?

農民的小幫手 發佈 2024-04-27T10:22:47.517887+00:00

#春耕進行時#小麥進入返青期後,除了澆水、施肥、除草外,對於農業蟲害的防治工作也很關鍵。小幫手收到一些農戶的諮詢,當地的溫度才開始回暖,小麥田間就出現了不少蚜蟲,而防治蚜蟲往年都是噴施吡蟲啉,價格便宜,防效也不錯。但是,今年噴施吡蟲啉後,防效卻一般了,這是咋回事?

小麥進入返青期後,除了澆水、施肥、除草外,對於農業蟲害的防治工作也很關鍵。小幫手收到一些農戶的諮詢,當地的溫度才開始回暖,小麥田間就出現了不少蚜蟲,而防治蚜蟲往年都是噴施吡蟲啉,價格便宜,防效也不錯。但是,今年噴施吡蟲啉後,防效卻一般了,這是咋回事?除了吡蟲啉之外,還有哪些殺蟲劑防效好?

小麥蚜蟲是種植小麥常見的害蟲之一,尤其是從小麥返青期開始,蚜蟲就將進入高發期,一直持續到收穫前。小麥還未抽穗前,主要危害小麥的葉片,小麥抽穗後,對於穗部危害比較重,不僅會導致白穗情況出現,還影響小麥正常灌漿,讓小麥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最終出現減產。

蚜蟲之所以難防治,一方面,它的體積較小,前期發生時,不容易被發現,一旦農戶們發生蚜蟲後,田間就已經大面積出現了。另外一方面,蚜蟲的繁殖能力比較強,據相關資料記載,一天一夜的時間,蚜蟲能發生十八代,在這種繁殖能力下,極大增加了防治難度。

吡蟲啉,常見的一種內吸殺蟲劑,有 「蚜蟲殺手」的稱呼,由於其價格便宜,對於蚜蟲防治效果好,深受農戶們的喜愛。不論小麥蚜蟲,還是蔬菜、瓜果上的蚜蟲,吡蟲啉的使用率都比較高。

不過,近兩年來,小幫手收到不少農戶的留言,都說自家小麥發生蚜蟲後,噴施吡蟲啉的效果已經不如從前了,這是咋回事?

其一,隨著常年使用吡蟲啉,當地的蚜蟲對於吡蟲啉的抗藥性已經提升。大家都知道,不僅是殺蟲劑,包含了除草劑、殺菌劑等農藥,如果常年使用同一種,都會產生抗藥性,降低該農藥的防效。

其二,有些農戶噴施吡蟲啉之後,對於蚜蟲的防效一般,下一次就會加大用藥量,比如本來打一畝地的劑量,只打了半畝地,當時防效會有所提升。但是,這樣做的後果,只會進一步增加蚜蟲對於吡蟲啉的抗藥性,以後的使用劑量只會越來越多,不僅增加用藥成本,防效也會越來越低。

其三,吡蟲啉噴施時間過晚,當田間蚜蟲已經大面積發生後,再噴施吡蟲啉,防效顯然一般。最佳的使用時期是蚜蟲剛發生時,此時蚜蟲數量不多,抗性不大,很容易防治。當然,提前打藥進行預防更好。

其四,噴施吡蟲啉時不到位,由於蚜蟲個體小,也容易藏在葉片背部,或者是麥穗裡面,因此,打藥時一定要打勻打透,除了肉眼能看到的地方外,對於不容易看到的地方,也要著重噴施。如果只是噴霧器的噴頭快速掃一遍就過去了,蚜蟲吸收不到吡蟲啉藥液,也起不到防治作用。

除了吡蟲啉外,還有哪些殺蟲劑防效好呢?目前市面上的殺蟲劑有很多,能防治蚜蟲的也有不少,比如常見的有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蚜酮等單劑,也有復配藥劑,比如噻蟲·高氯氟、氯氟·吡蟲啉、聯苯·噻蟲嗪等等。

具體用量:單劑的情況下,可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每畝用量8-10克/畝;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每畝用量16-20克/畝;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每畝用量10-15毫升/畝等。

復配藥劑的情況下,可用20%噻蟲·高氯氟懸浮劑(16%噻蟲嗪+4%高效氯氟氰菊酯),每畝用量6-12克;7.5%氯氟·吡蟲啉懸浮劑(5%吡蟲啉+2.5%高效氯氟氰菊酯),每畝用量30-35克/畝;30%聯苯·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0%聯苯菊酯+20%噻蟲嗪),每畝用量6-10克/畝等等。

這裡再提醒2點。第一,如果想要繼續提高殺蟲劑的防效,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有機矽,增加藥液的附著力,提升利用率,讓蚜蟲能夠吸收到更多的殺蟲劑,提高防效。

第二,小麥田蚜蟲不是打一遍藥就能防治徹底,需要多次打藥。如果當地蚜蟲發生相對不嚴重,可以跟隨小麥「一噴三防」的時間進行噴施。如果當地蚜蟲發生蚜蟲,間隔7-10天就需要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5次,把蚜蟲對於小麥的危害降至最低。

隨著溫度逐漸升高,小麥進入返青期,蚜蟲的危害也日益增加,對於農民朋友來說,一定要勤觀察,及時做好預防和防治措施,促進小麥高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