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現在無法預測地震,到底是技術原因還是人才缺失?

科學黑洞 發佈 2024-04-27T10:35:21.100410+00:00

地震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天災,每年發生近500萬次,你感覺這個數字是不是非常誇張,但真實情況就是如此。

地震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天災,每年發生近500萬次,你感覺這個數字是不是非常誇張,但真實情況就是如此。只不過大部分地震不會被我們重視,一般只有地震等級達到一定破壞程度,同時震中在人類的聚集地附近,地震才會被我們重視。

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地震發生在無人區以及無盡的海域,與人類相隔甚遠,才不會被我們所關注和重視!

不久前,土耳其在一個月內發生數次地震,最大的是2月6日不到9個小時,出現了兩次7.8級地震。由於地震發生的時間是在當地時間凌晨4時左右,人們都在熟睡中;其次震中附近的人口密度比較大,再加上雙震型地震,兩連7.8級,最終造成的破壞和影響是比較大的。

在土耳其以及鄰國敘利亞,有數萬人遇難,這是地震帶給人類的傷痛。那麼人類該如何預測地震?或者說是否能預測地震的發生?

在土耳其2月6日7.8級地震以及2月20日6.3級地震發生的瞬間大家都曾目擊到天有強烈藍光在閃爍,類似的情況其實早已經不是個例。

這種異常亮光,再加上經常被人們關注的地震前動物異常行為,都被認為是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目前來看可以確定這些現象的存在,地震發生前悉也的確有過動物異常行為的案例,但這些所謂的證據都不具備系統性,用它們來預測地震多是馬後炮。

那麼是否能用更科學的方式來幫助人類預測地震的發生?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疑問,現實的情況就是現階段地震無法被準確的預測,理論上難以實現。

這就要從地震發生的原因說起,一般我們所說的地震常指構造型地震,而非那些其它因素導致的地震。

所謂構造型地震,也就是地球板塊運動造成的地動山搖。地球是一顆岩石行星,有著固體表面,但實際在地球內部軟流圈上漂浮的是板塊,它們時時刻刻都在移動,短時間內或許無法看出任何差別,但是在漫長的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同的大陸和海洋分布格局。

這些就是地球板塊異動的最直接後果,地球板塊每年都可以移動,移動距離或許只有數毫米,但是總有些近在咫尺的板塊相互移動擠壓,這個時候在板塊的邊緣位置就形成了一定的壓力,誰也不知道這個平衡會在什麼時間點被打破,被打破後又在哪個位置上釋放出巨額能量,也就是地震。

目前我們只能實現對地震的預警,也就是地震發生之後在第一時間被地震儀器探測到,之後就可以把這個信息通過手機、網絡、電視等形式傳遞出去,這也是地震發生之後,周邊地區居民有的時候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地震波到來的倒計時原因。

地震預測一般需要確定時間、地點和等級,又可以分為長期、中期、短期和臨震預測,但真正有意義的是短期和臨震預測,人類歷史上只成功過一次,那就是1975年海城7.3級地震。

在地震發生之前,官方及時發布了短期和臨震預報,把傷亡和經濟損失降至最低。

當時海城7.3級地震的成功預測,主要是通過收集歷史地震活動再加上斷裂帶活動的新特點,在1970年確定一些全國地震工作重點監視區,其中就包括了遼寧省瀋陽一營口地區。

後續經過多次分析預測,在1985年2月4日0點30分,營口、海城兩縣交界處小震活動明顯增強,隨即發出了臨震預測,在當天晚上海城就發生了7.3級地震。

但通過類似的方式,後續沒有再成功預測過一次地震。其實地震的長期預測,條件上相對較為寬鬆,歷史上地震頻發的地區,還位於地震帶上,那麼我們就可以說未來在這個地方還會有點震發生,但具體時間不知道、具體地點也不可能知道。這個預測還有意義嗎?

大家都知道地震的發生會在地球板塊邊緣,那麼兩個相互擠壓的板塊,在什麼時候打破平衡、在什麼位置打破平衡,最終釋放的能量又有多大,這是目前人類無法判斷的。

希望未來人類可以實現對地震的預測,這樣在大地震發生的時候可以少死很多人。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