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美食,暗藏了廣東人「寓醫於食」的飲食養生智慧

廣東中醫藥 發佈 2024-04-27T14:19:01.111136+00:00

導 讀前段時間,隨著電視劇《狂飆》熱播,也帶火了廣東美食。被《狂飆》帶火的粥水火鍋,更是集「清、鮮、爽、嫩、滑、真」於一身,口味清淡又不失鮮美,深得粵菜的精髓。引得一眾網友垂涎三尺,自稱得了「狂飆後遺症」,要一嘗粥水火鍋的鮮味。

導 讀

前段時間,隨著電視劇《狂飆》熱播,也帶火了廣東美食。被《狂飆》帶火的粥水火鍋,更是集「清、鮮、爽、嫩、滑、真」於一身,口味清淡又不失鮮美,深得粵菜的精髓。引得一眾網友垂涎三尺,自稱得了「狂飆後遺症」,要一嘗粥水火鍋的鮮味。

除了美味,粥水火鍋還暗藏了廣東人「寓醫於食」的飲食養生細節。今天,廣州中醫藥大學潘毅教授給大家分享粥水火鍋所蘊涵的養生智慧。

平平無奇的濃米湯,

可平替熟地、參湯

粥水火鍋的妙處,在於以濃米湯為鍋底。

在中醫看來,粥水鍋底中的米油是味甘、性平,質潤之品,可以補充津液、益氣養陰、潤燥。

《本草綱目拾遺》說:「米油,力能實毛竅,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也。」

正如清代名醫王士雄曾言:「患虛症,以濃米湯代參湯,收奇蹟。」

由此可見,好米熬成的濃米湯,可以替代養陰的熟地、氣津兩補的參湯。

粥水火鍋,製作時會把一部分的米經過浸泡後,再磨成米漿,做到「有米不見米,只取米精華」。這種做法更有利於米中精華充分析出,更容易熬出米油,起到補益的功效。

更妙的是,濃米湯滋潤,厚腸胃而不助濕。一般的滋陰藥,如熟地,多滋膩而助濕。在廣東地區,一年四季濕氣重,米湯滋陰而不助濕,更適合本地人。

此外,一些陰虛體質的人群,或者擔心滋陰藥過於滋膩的人,也可以選擇喝米湯來調養。一些缺少奶水吃的嬰兒,可以用奶粉加米湯來餵養,營養更加豐富。

需要注意的是,上好的米湯最好用保留了胚與糊粉層的留胚米來熬製,營養保健作用才會強。若用精製大米去熬製,再經過淘洗,營養價值就會降低,口感也一般般。

海鮮配粥水鍋底,

好吃又補腎

海鮮,味道鮮甜,吃了身體不能消耗代謝,就是尿酸、痛風的推手;如果吃了,身體可以消化吸收,很多海鮮都是補腎的佳品。

如果說粥水火鍋中的粥水滋陰為主,那麼海鮮選得好,還能溫補腎陽,這樣一陰一陽自然是絕妙的搭配。最經典的海鮮搭配,莫過於生蚝和海蝦。

生蚝,補腎陰佳品

生蚝,也叫做牡蠣。

生蚝殼經過洗淨、風乾或曬乾後,是一味有名的中藥材,也是稱為「牡蠣」。若在生牡蠣的基礎上,再煅燒,就是「煅牡蠣」。

兩者都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軟堅散結、收斂固攝等功效,只是功效側重點略不同。

生蚝肉也具有食療功效。

如《隨息居飲食譜》記載「(生蚝)甘平,味極鮮腴,補五臟調中、止渴、活血、充肌」。

《本草拾遺》:「(生蚝)煮食,主虛損。」

生蚝為海產品,鹹味入腎,故不少海鮮有一定補腎的功效。

蚝肉性平,味甘、咸,能益精滋陰養血、補益五臟、潤澤肌膚的功效以及柔軟的形態來推導,生蚝補腎應該是偏於補腎精腎陰,而並非大眾認知的補腎陽。

那麼,為何生蚝會被稱為「壯陽補品」?

一是有研究指出,鋅會影響精子的代謝與活力,而蚝肉含有豐富的鋅。鋅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生殖發育和精子的產生,而腎精可化腎氣,腎氣在一定程度上能影響性功能。二是可能某些商家為了抓住男性顧客的需求,製造出的一個噱頭。

但是,男性在備孕階段,又沒有痛風的情況下,也不妨吃點生蚝來補充鋅元素。

每年冬至到清明期間,都是吃生蚝的好時機,此時的生蚝最為肥美。最近如果想打粥水火鍋,不妨來上一份。

海蝦,壯陽佳品

清代《隨息居飲食譜》:「 甘溫,微毒。通督壯陽,吐風痰,下乳汁,補胃氣,拓痘瘡,消鱉瘕,敷丹毒。多食發風動疾,生食尤甚。病人忌之。海蝦性味相同,大小不一,產東洋者尤佳。鹽漬暴干,乃不發病。名式甚多,厥味皆鮮。開胃化痰,病人可食。其子可醃、可暴,味亦鮮美。」

海蝦,性味甘溫,可以溫補腎陽、抗早衰的作用。《泉州本草》也有關於海蝦治療陽痿的記載。

但是,蝦是發物,如果有皮膚病史或過敏病史需要慎吃。

最後配上「天精草」,

明目安神、補益筋骨

資深食客,用粥水鍋底涮完各類肉食以後,再放入一把枸杞葉,煮熟後連粥水一起吃,既增加了粥底的滋補功效,又能解膩、中和火鍋的「火氣」,這樣就不容易上火。

枸杞葉,李時珍稱之為「天精草」。

《本草綱目》記載:「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古人認為,枸杞葉以春天採摘為佳,最得天地之精華,有養肝腎的作用。

《藥性論》「(枸杞葉)能補益諸精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

《食療本草》載:「枸杞葉其堅筋耐老,補益筋骨」。

枸杞葉性涼,味甘微苦。可以補肝腎、益精氣、清熱解毒、明目提神的功能。

廣東地區對枸杞葉情有獨鍾,入湯、煮粥、清炒皆鮮嫩可口。春季食用也正合時令,起到食養的作用。■

【來源:中醫老師潘毅,作者:潘毅 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基礎理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