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郎中為乾隆把脈道:沒救了,乾隆哈哈大笑:賞,重賞!

歷史微醺 發佈 2024-04-27T14:29:27.001168+00:00

1750年,乾隆生病,皇家太醫們治了很久卻沒有好轉,一鄉下郎中把脈後,大哭道,「沒救了,沒救了!」可是天不遂人願,在黃元御16歲時生了一場病,眼睛紅腫,充滿血絲,甚至睜不開眼睛,後來,由於郎中誤診用錯藥,導致黃元御左眼失明。

1750年,乾隆生病,皇家太醫們治了很久卻沒有好轉,一鄉下郎中把脈後,大哭道,「沒救了,沒救了!」乾隆聽罷,哈哈大笑,「賞!重賞!」

黃秀才戛然而止的科舉之路

這個土郎中可不是普通人,他為乾隆看病之前,已經因為醫術高明聞名於世,他就是清代被稱為「黃藥師」的黃元御。

黃元御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家中從政為官的人很多,所以家族對於黃元御的期望也是考取功名,入仕為官。

聰明的黃元御沒有辜負家族的期望,在15歲時就考中了秀才,有「小神童」的稱號,被父母寄予厚望。

可是天不遂人願,在黃元御16歲時生了一場病,眼睛紅腫,充滿血絲,甚至睜不開眼睛,後來,由於郎中誤診用錯藥,導致黃元御左眼失明。

在古代,五官端正是入仕為官的基本要求,左眼失明的黃元御失去了參加科舉的資格。短短几天的時間,黃元御的人生發生了大逆轉。

黃元御投身醫學

十年寒窗苦讀付諸東流,科舉之路戛然而止,巨大的打擊讓黃元御意志消沉,整天躲在房間裡,不肯出門,而且經常酗酒,身體狀況變差。

有一天,黃元御的一位朋友來看他,朋友看到黃元御的情況後,感到十分惋惜,但同時鼓勵他振作起來,把精力投入到一項事業中去,成就一番作為。

朋友的話讓黃元御看到了希望,他痛定思痛,經過慎重思考,決定棄文從醫,實現「生不為良相濟世,亦當為良醫濟人」的目標。

因為有良好的文學功底,黃元御研讀醫學典籍非常輕鬆,《難經》《素問》《傷寒論》《雜病論》《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等典籍,他無所不讀。

很快就入了門,再加上拜師學藝和全身心投入,黃元御漸漸掌握了醫學的法門,後來得到清代名醫劉大吉的真傳。

劉大吉也是黃元御的朋友,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對他傾囊相授,黃元御的醫術突飛猛進,後來兩人一同供職太醫院。

黃元御潛心研究,筆耕不輟,他先後註解了《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醫學典籍,糾正了後世註解中的很多錯誤之處,對醫學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因為黃元御總是能用小藥方治療久治不愈的大病,所以黃元御「神醫」的名號慢慢流傳開來。

乾隆皇帝玩「捉迷藏」

醫術精湛的黃元御並不在乎名利,他一心只想為百姓看病,儘自己所能解除百姓們的病痛,減少誤診致人死亡的事情發生。

黃元御治病很有自己的特色,他儘量不用藥,或者少用藥,而且經常用小中醫方劑治療大病,收費合理,甚至不收費,百姓們非常信任他,經常有百姓帶著行李,長途跋涉找他看病。

1750年,39歲的乾隆皇帝患病,太醫院的太醫們給乾隆調理了一段時間,病卻不見好轉,反而有隱隱加重的感覺,太醫們深感責任重大,雖然沒治好,也得想辦法。

一位太醫推薦黃元御給乾隆看病,乾隆得知後,並不相信民間郎中,但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他還是聽了太醫的建議,召黃元御進宮。

傳召的人員到達黃元御家中後,發放了賞賜,傳了御旨,但黃元御分文不取道:「小民乃一介鄉野郎中,籍籍無名之輩,怎敢上達天聽,為真龍天子看病?」拒絕進宮為乾隆看病。

得到回信的乾隆有點生氣,但是更加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想知道黃元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次,他再次傳召,直接授予黃元御5品頂戴花翎,供職太醫院。

這次,黃元御不能再拒絕,立刻起身前往紫禁城,但是乾隆仍然不信任民間郎中,他讓一位宮女躺在床上,拉上床幔,只露出來一隻手臂,讓黃元御把脈,而乾隆躲在屏風之後觀察。

黃元御搭脈後,大驚失色,這分明是女子的脈象,額頭冒出冷汗,十分緊張,不知如何是好,他努力讓自己鎮靜下來,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很久。

一旁的御醫問黃元御:「皇上的病該用什麼藥方呀?」

黃元御沒辦法,只能實話實說道:「龍體鳳脈,草民無法醫治!」

一旁的太醫也被蒙在鼓裡,怒斥道:「胡說,皇上乃千金龍體,怎能為鳳脈?」

黃元御不再說話,這時乾隆從屏風後面走出來,哈哈大笑道:「賞,重賞!」眾人這才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

黃元御為乾隆治癒疾病

雖然黃元御感覺自己被戲耍了,但是卻不能發作,他接著為乾隆把脈,得知乾隆其實並沒有大礙,只是藥吃的太多。

是藥三分毒,藥物毒素排不出來,所以症狀一直沒有緩解。黃元御開了排毒的方子,沒過幾天就痊癒了。隨後,乾隆把黃元御正式召如太醫院任職。

後來乾隆親自手書「妙悟岐黃」匾額,送給他。本來仕途大好的黃元御,走上行醫濟世的道路,同樣收穫了人生的驚喜,實現了人生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