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拿會戰:普魯士的「樣板軍隊」為何慘敗?

武安君1995 發佈 2024-04-27T15:33:15.527240+00:00

1806年10月,拿破崙率軍入侵普魯士,雙方在耶拿和奧厄施塔特這兩個地方展開大戰,史稱耶拿會戰。結果也就過了一天, 數量占優的普軍已經完全崩潰,傷亡是法軍的5倍多,十多天後法軍進入柏林。普魯士舉國投降。那昔日的「樣板」軍隊怎麼會一下子敗得那麼慘?

1806年10月,拿破崙率軍入侵普魯士,雙方在耶拿和奧厄施塔特這兩個地方展開大戰,史稱耶拿會戰。結果也就過了一天, 數量占優的普軍已經完全崩潰,傷亡是法軍的5倍多,十多天後法軍進入柏林。普魯士舉國投降。那昔日的「樣板」軍隊怎麼會一下子敗得那麼慘?這也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重要話題,而且裡面發掘出來的啟示絕對不只限於戰爭。

普軍為什麼輸得那麼慘,有人說是因為拿破崙的軍事天才。這肯定不對。

第一,耶拿會戰最主要的戰鬥不是拿破崙指揮的。

·第二,拿破崙在整個戰役的指揮上犯了不少錯誤,在拿破崙打過的幾場經典勝仗裡面,耶拿會戰並不算在裡面。所以不是因為拿破崙的天才。

還有人說,是因為當時普軍將領的歲數普遍偏大,一半以上的將軍超過60歲,總司令71歲,首席軍事顧問82歲,戰場指揮已經不行了。

再看法軍,拿破崙和他手底下幾大將領都不到40歲,精力和反應速度肯定要強得多。但這只是表面現象,不是根本原因。因為打仗是兩支部隊,實際上是兩個系統之間的對決,如果技術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一方出現大敗,那它的問題肯定是它的整個系統出問題了。

普魯士這支樣板軍隊,它當時出現的系統性問題是原封不動地保持著腓特烈大王時代的樣子。因為當年就是靠這些創造奇蹟的,所以全部保留。形勢在變,死抱著原來的做法不變,普魯士軍隊是被以前的成功綁架了。再者,普魯士軍隊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死抱著當年的戰術不放。當時普魯士軍隊在戰場上的主要傷亡,是因為它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密集的「三線」戰術陣形,很龐大,結果遭到法國炮兵和更加靈活的法軍隊形的毀滅性射擊,導致全軍崩潰。 「三線」戰術陣形形成於18世紀,當時歐洲軍隊打仗的時候,因為槍枝裝彈射擊的速度很慢,而且距離一遠就打不准,所以就產生了所謂的線式戰術。士兵排著整齊的橫隊,形成一個密集隊形向前走,然後聽統一的口令一齊開槍。

而且,腓特烈大王時期的普魯士軍隊在這方面是歐洲的標杆。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他們能夠排起最大最密集的陣型,這樣難度最大,但是火力也最猛;

。第二,普魯士軍隊可以一槍不放,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到離敵人最近的距離,再統一開槍,這樣打得最准,殺傷最大。

這兩點是普魯士軍隊的驕傲,長期嚴格訓練出來的,歐洲軍隊裡是獨一檔的存在。所以耶拿會戰時普軍當然沿用這一戰術。

而法軍是革命軍隊,不是職業軍隊。大多數士兵是法國大革命爆發以後才參軍,那訓練的時間太短,軍隊像普魯士這麼做根本不可能。所以拿破崙把法軍分成更小的作戰隊形,有橫隊,有縱隊,有散兵,這樣降低了士兵的訓練水平,而且戰場上更加靈活。還有炮兵,法國的炮兵是學普魯士的,但重新編組,能夠靈活地在戰場上移動,去支援步兵進攻。這就是雙方戰術的差別。

所以從系統的角度來看,普魯士用一個緊密的大系統來打,法軍則在一個鬆散的大系統底下分成幾個小系統,可以靈活地組合。

那普魯士軍隊這個系統為什麼非要用那種方式來運行呢,普軍總參謀部在1903年總結道:「當年勝負的背後是兩支軍隊組織結構的差異」。它說拿破崙軍隊真正革命性的一步,是在大軍團底下設立了可以完全獨立作戰的「師」一級單位。就是大軍團有什麼師也有什麼,只不過規模小一些。這樣就形成了可以靈活組合的模塊,既可獨立作戰,又可以合起來打大仗。普軍可沒有,大軍團下面就是幾十個、上百個營,這樣就只能集中指揮。所以是普軍的這個系統的組織結構決定了它只能集結成大部隊來作戰。

戰場之外,耶拿會戰時的普軍只能大部隊行軍,這樣每天也就16到20公里。而法軍,就可以分成幾個獨立部隊,當然靈活輕便得多,他們一天可以走32公里,是普軍的兩倍。所普軍不光在戰場上輸了,在戰場以外也輸了,這就是系統性劣勢。

結論:

普軍這個曾經的樣板,只用了二十多年就差點被淘汰出局,根本原因是系統結構的僵

化。也可以這麼說,任何大的組織,只要系統結構拒絕調整,那其他改變發揮不了太大作用,曾經的優勢可以迅速退化為劣勢。軍隊也好,企業也好,都是這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