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同胞們,大型舞劇《金陵十三釵》在揚州震撼首演

揚州發佈 發佈 2024-04-27T16:11:54.912397+00:00

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這是一段無法忘卻的記憶。3月3日晚,由揚州市歌舞劇院與大地音樂文化傳播、日光同明文化傳媒聯合出品的大型舞劇《金陵十三釵》在揚州運河大劇院全球首演。劇情南京城中的「梅蘭竹菊」玉墨、紅菱、豆蔻......

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這是一段無法忘卻的記憶。

3月3日晚,由揚州市歌舞劇院與大地音樂文化傳播、日光同明文化傳媒聯合出品的大型舞劇《金陵十三釵》在揚州運河大劇院全球首演。

劇情

南京城中的「梅蘭竹菊」

玉墨、紅菱、豆蔻......一個個嬌若鮮花的名字,一位位風情萬種的秦淮歌女,她們早就習慣了這裡的生活,燈紅酒綠,浪漫多情。

一聲炮響,徹底轟碎了她們的紙醉金迷。1937年的南京,那一年的風雪格外猛烈,狂風挾裹著鵝毛大雪,一次次衝擊著南京城的城牆。城破了,不是風雪吹破的,是被日軍的炮火炸開的。

一時間,南京頓成人間煉獄。慘無人道的日軍,進行了喪盡天良的大屠殺,歷史名城到處烽煙滾滾,滔滔江水被染成了鮮紅的顏色。在暗無天日的南京城中,有一道霞光,迸然乍現,那是十三位娉娉婷婷的身影。

歌女們用一道道的布包裹起身體,剪去了長發,並各自藏起剪刀,她們挽著手,帶著笑,走向了人生的終點,她們宛如南京冬天裡開放的梅花,讓生命得到最燦爛的綻放。

和歌女、女學生們一起避難的,還有一位小尼姑。她怎麼也沒有想到,日軍居然喪心病狂到如此地步,就連寺廟也不放過。

在避難的日子裡,小尼姑看著歌女和女學生們從爭吵到和諧,並為逝去的同胞們祈福。然而當厄運來臨,日軍進入學校,快要發現藏人的地窖時,小尼姑奮不顧身上前吸引日軍,並舉起柔弱的拳頭進行抗爭。一聲槍響,本來已經脫身世俗,如同空谷幽蘭一般的小尼姑,含恨離別人世間。

城破了,軍隊敗了,戴教官還帶著殘部進行抗爭。他們在學校附近埋下火藥,準備和日軍同歸於盡。以身殉國,已經成為他唯一的命運。本來他還可以再潛伏一陣,等到更好的時機,但是他看到日軍已經將魔爪伸進學校時,他再也忍不住了,他隻身炸毀了日軍的坦克,自己也因為暴露而被槍殺。戴教官的錚錚鐵骨,是一根永不屈服的翠竹,挺立在天地之間。

書娟她們本來是一群天真無邪的學生,每天都在學校里學習功課,但是城破這天,她們甚至來不及回家,就被人流帶到了這裡。

她們心裡看不起歌女們,那是大人們口中提到的「壞女人」,但是當死亡降臨時,這些歌女卻是她們唯一的依靠。當收到日軍請柬時,她們害怕極了,決定集體赴死。當她們被歌女們救下來,她們每個人都被一種巨大的溫暖所包圍著,這種溫暖如同自己的母親一樣,偉大而磅礴,她們最終看著歌女們替自己而死,給她們留下了生的希望,在戰爭的廢墟上,她們宛如一片剛剛開放的雛菊,迎著風雪,努力生存。

艷梅、幽蘭、翠竹、雛菊,這是中國人在戰爭之中,綻放出的人性之光。

演員

人物刻畫入木三分

舞劇是一種完全依靠肢體語言去表達的藝術,作為故事的主角,「金陵十三釵」的表演,給觀眾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作為靈魂人物的玉墨,高挑出眾,氣質冷艷,是那種光是站著就讓人過目不忘的美。當她濃黑的頭髮散落下來,斜斜地望向明月,那一種骨子裡的銷魂,美到驚心動魄。她沉著冷靜,每一步都走得驚心動魄。

最精彩的,莫過於幾段玉墨與小玉墨的相逢。玉墨本來也是出身書香門第,只不過命運使然,不得不棲身於秦淮河畔。當她看到書娟等女學生時,如同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如此清純乾淨,是春天開放的一朵小小的嬌嫩的二月蘭。她們一起起舞,舞起了一去不復返的年少歲月,舞起了一曲引人悲哭的生命輓歌。

除了玉墨,潑辣厲害的紅菱,活潑可愛的豆蔻,十三釵的每一釵,都美得令人驚艷,正因為她們的美,使得她們最後一眼看向南京城,人間告別不言回時,才顯得如此慷慨悲壯。

而在「金陵十三釵」之外,清純的女學生、悲慘的難民、大義凜然的女校長等人物,也是表演逼真自然,一舉手一投足都把觀眾們帶入到那個風雪交加的冬季。

音樂舞美服裝天衣無縫

作為舞台藝術,舞美音樂等要素,也在這場舞劇中,得到了完美的表現。

108塊城磚,成為了舞台上最大的亮點。這些城磚忽而坍塌,如同南京城牆被攻破;忽而高低起伏,強烈的壓迫感如同日軍來襲;忽而組為「人」形,如同庇護歌女和女學生們的屋頂;最後,一塊塊城磚整齊出陣,從上到下,可以看到城磚上寫滿了在南京大屠殺之中遇難的女性同胞的姓名,這是一段長達86年的緬懷啊,今天的南京城,高大巍峨,身姿挺立。那些城磚上刻畫名字的女性,如果生活在當下的時代,她們將被給予最安全的保護。

舞劇《金陵十三釵》的音樂,同樣震撼人心。大型交響樂的使用,讓整部劇的音樂高潮,接踵而來。城破時的慘烈,屠殺時的凶暴,豆蔻之死的辛酸,最後集體赴死時的悲壯,每一個音符都在訴說著一段故事。

鴻篇巨製,也有細膩之處。在幾段玉墨的獨舞時,專門是用小提琴進行伴奏,跌宕起伏的樂聲,將玉墨人物的內心世界,烘托得呼之欲出,如泣如訴的提琴,是玉墨欲說還休的內心獨白。是迷茫,是苦痛,更是不屈的抗爭。

當然,《金陵十三釵》繞不過去的還有旗袍,整部劇的服裝都完美詮釋著人物。

觀眾

內心受到極大震撼

演員謝幕,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大多數走出劇院的觀眾,都是雙眼泛紅。

高二學生王子玥和媽媽一起從江都趕來觀看了這場演出,「我們都很了解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但是今天演員們僅僅用肢體語言,用優美的舞蹈,來表現如此複雜、殘忍的歷史,讓我有一種穿越的感覺,好像這些過去就都在我的眼前發生一樣。」王子玥的媽媽也表示,帶孩子來看一場這樣的演出,也是希望能讓孩子從藝術中感悟歷史。

來自揚州大學音樂系的舞蹈生彭朕怡是和同學們一起來的,散場時,她們遲遲不願離開,向著舞台上的演員不斷揮手,「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豆蔻被日軍侵犯致死的舞段,內心直到現在仍然無法平靜。」回想著舞台上舞者的演繹,彭朕怡激動地說,「舞蹈不僅能夠展現美與和平,也能夠像《金陵十三釵》一樣展現歷史與厚重,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像今天的這些演員們一樣,站在舞台上演繹更加深沉的歷史,傳遞給他人力量。」

「最打動我的最後歌女代替女學生赴死的那段,她們之間的內心交融,已經跨越了時間和空間,與在場的觀眾相通。」揚州作家陳躍在看完演出後感慨道,歌女呵護弱小生命的義無反顧,代表了中國人心中最純真的那份美好。

記者 王鑫 林倩雯/文 董輝 孟德龍/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