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部一條河僅長110公里,為何歷史上卻有2州路3縣以它為名?

大運河時空 發佈 2024-04-27T17:38:49.744478+00:00

洺河是一條規模不大、長度很短的河流,其南北兩個源頭均位於邯鄲市武安市境內,分別稱為南洺河和北洺河,在武安市永和村匯合後稱「洺河」,至雞澤縣沙陽村流出邯鄲市境,僅長76.4公里,在邢台市內長34.4公里,於任澤區環水村入北澧河,兩者相加洺河總長僅110.8公里。

河北省邢台市威縣政府駐地為洺州鎮,而邯鄲市永年區政府駐地為臨洺關鎮,兩地名字中的「洺」字,均來源於一條「洺河」。

洺河是一條規模不大、長度很短的河流,其南北兩個源頭均位於邯鄲市武安市境內,分別稱為南洺河和北洺河,在武安市永和村匯合後稱「洺河」,至雞澤縣沙陽村流出邯鄲市境,僅長76.4公里,在邢台市內長34.4公里,於任澤區環水村入北澧河,兩者相加洺河總長僅110.8公里。即便以南洺河為發源地算起,也總長僅205.8公里。這樣的長度別說與國內的大江大河以及中等規模的河流相比,即便是與相距洺河較近的滏陽河、漳河相比,無論是規模還是長度也是相差較多的。

但就是這樣今天看來極不顯眼的河流,在歷史上卻是有著較為重要的地位,先後有2個州、路,3個縣均得名於「洺河」:州路即:隋唐和宋金4朝所設的洺州,以及元朝時所設的邢洺路;縣為臨洺縣和2個洺水縣(2縣雖重名,但設置時間距離較遠,且復置之後,縣治也距原治較遠,故視為2個縣)。

以「洺」為州路情況

於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以境內洺水為名。隋唐因之,唐轄境相當今河北省邯鄲、雞澤、永年、曲周、丘縣、肥鄉、武安等地。隋末唐初的竇建德、劉黑闥義軍曾先後建都於此。宋朝洺州轄境相當今河北省永年、肥鄉、邱縣、雞澤、曲周等縣,金朝時洺州在宋朝的基礎上擴展到了威縣以北。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改為邢洺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為廣平路,明清為廣平府。

以「洺」為縣情況

臨洺縣

於隋開皇十年(590年)置,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廢為鎮,元祐二年(1087年)復置為縣,同年又廢為鎮。

洺水縣

洺水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兩個:

其一為隋開皇六年(586年)置,屬洺州,治所在今河北曲周縣東南,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廢入曲周縣;

其二為金末置,治所在今河北威縣北五十五里古城,蒙古憲宗二年(1252年)移原本治所在今天石家莊井陘的威州治所於洺水縣,至元初洺水縣隨威州徙治到今天河北邢台威縣,元至正中其廢洺水縣入威州,明洪武二年四月,威州降為縣,就是今天的威縣。

那麼為何在元朝之前,以「洺」水命名的州郡縣會如此之多呢?

是由那時洺州所處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

那時黃河河道尚未改道向南,而像今天一樣在渤海入海,它和太行山一東一西所圍起來的區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河北之地,依託黃河、太行兩個天險,且土地平闊、肥沃,水利資源豐富,很容易被割據勢力視為成就其「王霸之基」的理想選擇,像東漢末年的曹操、隋唐之間的竇建德、唐末的魏博節度使,就連東漢開國之帝劉秀也是在這裡走向興起之路的。

在這個河北之地中,有兩條溝通南北的重要通道,一條是水路,即開鑿於隋朝的大運河永濟渠,另一條是陸路,就是沿太行山東麓的南北陸路通道。

水路永濟渠的樞要位置是魏州,也就是後來的大名府,唐朝時魏博節度使就因此而興。

而洺州則是陸路南北道路的關鍵,其重要性對於河北之地、對於以它為基礎形成的廣平府,明末清初的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有記載:

魏晉以降,河北多事,往來角逐,邯鄲(邯鄲當時屬廣平府)實為孔道。……所以能限隔河北者,藉邢、洺、磁三州掣其襟要。而洺州,又邢、磁之中樞也……

明清廣平府就是由元朝之的邢洺路、廣平路更改而來,而邢洺路則是由金朝的邢、洺、磁三州組成。廣平府是河北地的衝要,也就是最要害之地,而洺州又是這三州的中樞。為何會這麼說呢?

在洺州,西有太行,東側有滏陽、漳水、黃河、永濟渠經過,北有大陸澤,在河北之地內又形成了一個小型的、封閉的「襟要」空間,就是在這樣一個空間裡,有洺水這條河流橫亘而過,其灌溉、運輸、防禦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這裡就形成了多個以洺河的「洺」為名的州、縣。

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中華民族經營的空間不斷擴大,到了元、明、清三朝控制地域極為廣闊的絕對的大一統王朝形成,洺州的重要性不斷降低。元朝以後都城定在了今天的北京,各朝代的防守形勢和方向也發生了變化。宋金交替時的黃河改道向南,河北封閉的地緣形勢被打破,已無法形成依託山川之險的「衝要」格局。

因此自元朝、明朝開始,原來的以衝要洺河而得來的洺州、邢洺路之名,就逐步轉變成為「廣平」路、「廣平」府,「永年」縣之類,統治者和民間都希冀平平安安等美好願望的名字了。自元朝以後,就再也沒有以「洺」命名的縣級以上單位。只有在一些村莊和關隘等小型的地域還在使用「洺」字,比如臨洺關、以及洺州鎮……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