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與意識-1:為什麼有疾病?

青馬愛喫糖 發佈 2024-04-27T20:49:58.537540+00:00

系列文章<第1篇>前言:與正統醫學不同,從意識角度看待疾病,會顛覆大眾熟悉的認知事物方式。因果、邏輯的科學方法,無法適用於意識角度看待疾病。自然療法、瑜伽、迷信、宗教等也不是本文所描述的重點概念。但是,這些唯心概念有助於理解意識與疾病的關係。

系列文章<第1篇>

前言:

與正統醫學不同,從意識角度看待疾病,會顛覆大眾熟悉的認知事物方式。因果、邏輯的科學方法,無法適用於意識角度看待疾病。

自然療法、瑜伽、迷信、宗教等也不是本文所描述的重點概念。但是,這些唯心概念有助於理解意識與疾病的關係。

【特別注意】

  • 絕對唯物主義者,不必閱讀本文;
  • 刻板固執僵化者,不必閱讀本文;
  • 執著因果思維者,不必閱讀本文;


1: 基本概念

▸意識conscious:指感官刺激後,經過大腦分析與處理後的認知;

▸潛意識/無意識sub或un-conscious:兩個詞具備類似概念,指「本我」所投射的意圖與欲望;

▸自我:通常指社會「教化」後的我,符合社會標準,屬於大眾所說的「正常」人;

▸本我:通常指「原始」的我,動物性-本色的我,更多被原始欲望驅動;

▸兩位學者

Thorwald Dethlefsen德特雷福仁; Rüdiger Dahlke達爾可;

兩位學者合著多部心理與疾病關係書籍,他們既是心理學家,同時是醫生,以及宗教研究者。本文引述大量他們的觀點與思想體系。


2: 疾病存在的內因

A-過度社會化使我們虛偽:

  • 社會化迫使我們必須遵從「社會標準」思考問題,處理事物;
  • 社會教化之後,我們的自我意識已經僵化、公式化、功利化;
  • 大腦經過長期訓練,根深蒂固的認同了公認的「正確」標準;

「馴化」的意識與大腦,存在反自然,反人類、反天性部分,必然引發內在矛盾,這種矛盾最終表現為疾病。

例如:

  • 追名逐利,成為衡量成就的唯一標準;
  • 虛偽自私,成為生存融入的剛性準則;

B-過度本我化使我們瘋狂:

  • 濫用物慾,進步就是為了更進步?有錢之後,就是為了更有錢?
  • 濫用性慾,沒有愛只有性,只有刺激而無溝通,更無靈魂相遇;
  • 濫用權力,表現欲劫持人性,權力欲劫持整人生;

「濫用」部分本性,同樣反自然、反人類、反合作。「肆意」部分的存在與身體發生衝突,劇烈的衝突最終導致疾病。

例如:

  • 濫用本色,成為合乎法律的縱慾過度;
  • 破壞自然,成為文明進步的錯誤尺度;

過度社會化馴化+過度濫用本我,都是治病根源,病症只不過是這些矛盾透過身體的「投射」。
部分學者認為:雖然正統醫學「突飛猛進」,科學技術日益完善,但是,人類的疾病不但沒有減少,還在顯著增加!

同時,部分學者認為:人類過度強調環境(污染、細菌、真菌、病毒等)與他人(家人、同事、社會風氣等)的影響,「自私的」放大了外在因素,「虛偽的」不肯面對內在因素。

例如:歸咎某種疾病源自童年的某種經歷,以及遺傳,家人的關愛等等。


3: 內在衝突的外化=症狀

A-症狀與意識對照

  • 萌發壓制性慾,你出現青春痘;
  • 限制溝通交流,你出現過敏;
  • 自私放大索取,你出現哮喘;
  • 偏見/固執/僵硬,你出現關節炎;
  • 表現欲/易衝動,你出現高血壓;
  • 拒絕牴觸接受愛,你出現糖尿病;
  • 自私與虛偽的愛,你出現了癌症;
  • 。。。。。。;

「誠實的身體」通過症狀,明確告訴我們內心的「衝突」。

所有症狀都是內心的「投射」,讓鏡子看不見的問題,暴露於眾。

症狀以毫不掩飾方式,警告你必須進行自我完善,走向成熟與和諧。

否則,症狀越演愈烈,直至通過死亡來實現徹底「解脫」。

B-症狀表徵真實內心

  • 口吃,內心真話被有意識阻礙;
  • 耳聾,有意識壓制聽真話的內心;
  • 咳嗽,潛意識中的自我宣誓;
  • 腹瀉,潛意識迫使的「放下」;
  • 便秘,潛意識控制的「放不下」;
  • 嘔吐,潛意識中的拒絕與排斥;
  • 發燒,內在劇烈衝突的直接體現;
  • 失眠,是害怕失控和死亡;
  • 嗜睡,是躲避現實與逃避責任;
  • 。。。。。。

我們需要注意:

個體的差異,無法一概而論!

個體的差異,無法一概而論!

個體的差異,無法一概而論!

所有症狀與意圖的對應解釋,必然導致大家質疑與反對。因為個體差異,既無法通過「大數據」進行統計,也無法通過因果關係進行對應。

上述非常「荒誕」的對應關係,僅僅在於讓讀者更容易理解這種投射的存在。

同時,症狀就像硬幣的另一面一樣,促使我們必須看到另一面,這個「陰影」面。


4: 看透症狀的類比與向內思維

A-向內看

現代社會飛速進步中,人類疾病並沒有減少,各類症狀更為明顯多樣的增加呈現。
正統醫學努力沿著科學方向,進行器官化、功能化、細胞化的因果研究。而對於人體與自然,人體與意識,人體的整體性有明顯的忽視,甚至蔑視。

  • 向內看,找到與體會我們的「陰影」;
  • 向內看,通過症狀投射我們的內心;
  • 向內看,找到我們真是的特性與衝突;

例如:

  • 「夢境中的我更真實,還是現實中?」
  • 「喝醉的我更真實,還是清醒的我?」
  • 「別人眼中的我,是不是真正的我?」
  • 「我對別人的愛,難道真的無私?」
  • 「我擁有了房子,房子劫持了我?」
  • 。。。。。。

B-類比投射思維analogy

類比不是因果,我們運用類比方式是為了看懂問題,而疾病與意識的本質關係並不是類比,更是投射。

例如:

  • 太陽類比男性,月亮類比女性;
  • 紅色類比危險,綠色類比生命;
  • 白晝類比活躍,黑夜類比死亡;
  • 吸氣類比拿起,呼氣類比放下;
  • 高血壓類比衝突,低血壓類比逃避;
  • 左腦類比邏輯,右腦類比感知;

正如哲學家所說,「死亡的快感,是排泄的2次方」。

中醫的舌苔、穴位、耳廓等等問診方式,既是一種類比,更是一種投射。

西醫的虹膜學、動物實驗、自然療法也是類比與投射的實踐。

甚至於面相學、心理學、宗教更大量的採用類比與投射思維。


5: 一些「過激」的觀點

  • 你生病了,因為你』想』生病」;
  • 「你固執,所以你脖子僵硬」;
  • 「你心胸狹隘,所以你心臟不好」;
  • 「你表現欲太強,導致你血壓高」;
  • 。。。。。。

以上「刺耳」的言論,會令到很多人非常不舒服。因為向內檢討,心理投射,意識潛意識的矛盾,恰恰是人類非常不願意面對的審視。

我們逃避症狀,歸咎於外部因素,本質上就是一種「病」。只不過這種病,在「誠實」的症狀面前,不攻自破。

未完待續,以上為第<1>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