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一身神功,為何不如張三丰?你看他對他那四位情人做了什麼

耳東文史 發佈 2024-04-29T07:26:01.229452+00:00

武俠故事中,被賦予怎樣評價的人才算是最強?是「一代宗師」,還是「天賦異稟」?這些都可能是正確答案,但最正確的答案,無疑是被賦予「主角」身份的人,至少大部分的武俠故事通常都會將主角設定為最強者。

武俠故事中,被賦予怎樣評價的人才算是最強?是「一代宗師」,還是「天賦異稟」?這些都可能是正確答案,但最正確的答案,無疑是被賦予「主角」身份的人,至少大部分的武俠故事通常都會將主角設定為最強者。

可金庸顯然不屬於「大多數人」,金老向來不走尋常路,而更多的時候,他更喜歡在自己的故事中強調「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所以他筆下的那些主角往往都不是書中的最強者。《倚天屠龍記》就是如此,主角張無忌身懷四大神功,卻很少有人會認為他超越了自己的師公張三丰。

不過張三丰憑什麼比張無忌更強?其實細品原著,就會找到答案。

一、身兼四大神功之人,張無忌

金庸曾說過,張無忌是自己筆下所有主角中最強的,當然,這種在接受採訪時的話未必經過了深思熟慮,因為那種快問快答的形式決定了這種說法不會太嚴謹,但細想一番,張無忌的武功配置著實是逆天。


當年王重陽為何要召集東南西北四絕在華山論劍?他們要爭的可不僅僅只是那「天下第一」的虛名而已,他們真正在乎的是那本傳世經典《九陰真經》,那經書由北宋大內文官黃裳所創,其中藏著天下各路武學,堪稱《武林百科全書》。

然而後來一位來歷不明的斗酒僧在短暫地品讀了《九陰真經》之後就創出了《九陽真經》,而那《九陽真經》後來就落入了張無忌手中,可想而知,張無忌的起點有多高,而那九陽神功則讓他有了源源不斷的內力,金庸說過,內力深厚的人,學任何武功都是手到擒來,他沒說謊,因為張無忌後來的經歷的確是如此。

在明教密道中,他就憑藉九陽神功所帶來的深厚內力輕鬆駕馭了明教歷代教主都難以練成的乾坤大挪移。

而後在武當山一戰,張三丰當著群雄的面傳功,群雄看著一頭霧水,唯有張無忌在輕描淡寫間又將張三丰花費了百年心血所創的太極給練成了。

至於後來的聖火令邪功,那對於張無忌而言都只能算是添頭,有沒有,已經不重要了,此時的張無忌已是絕頂高手,實力直逼張三丰的存在,但也僅僅只是「直逼」,因為張無忌比起張三丰而言,始終還是差了點火候一般。

二、無法逾越的高峰,張三丰

憑什麼說張三丰強於張無忌?道理很簡單,他們固然都是稱霸一時的強者,但真正的強者自然會被世人銘記,而張三丰就做到了這一點,張無忌卻沒有。


《俠客行》中,後世武林人士就提到過張三丰的大名,卻沒提到張無忌,他們是這麼說的:「少林、武當兩大門派,武功各有千秋,不能說武當便勝過了少林,但張三丰祖師是數百年來武林中震爍古今的大宗師,又是我中華上國之人,那是絕無疑義之事。」

當然,你可能覺得他們此時只是討論門派宗師,所以未提及張無忌也很正常,但在武當山一戰,張三丰自己是親自證明過張無忌不如他。

當時張三丰身受重傷,張無忌則出手替他療傷,而此時張三丰則有這麼一番內心獨白:「張三丰於剎那之間,只覺掌心中傳來的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因自己練功數十載,積力深厚,來力尚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汩汩然、綿綿然,其勢無止無歇,無窮無盡,一驚之下,定睛往張無忌臉上瞧去,只見他目光中不露光華,卻隱隱然有一層溫潤晶愛之意,顯得內功已臻絕頂之境。」

他認可了張無忌的內力已臻絕頂之境,卻也指出了張無忌的不足之處。


張三丰不知道的是張無忌實戰能力其實還不如他此時展現出的實力,所以張無忌的確是遠不如張三丰的,為何會造成這樣的情況?要知道光是一門九陽神功,原本就該拉開二人的差距,畢竟張三丰學的是殘缺版,而張無忌修煉的是完整版,更不用說後來張無忌還把張三丰最得意的太極神功給學了去,無論怎麼看,張無忌都應該要超越師公才是,他到底弱在哪?

不妨讓三渡來告訴你。

三、最後的考驗,少林三渡

金庸安排少林三渡作為張無忌人生中最大的強敵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謂「三渡」到底是指什麼?其實很簡單,指的就是佛門的「三毒」,也就是貪嗔痴,張無忌為何先後三次闖那金剛伏魔圈都以失敗告終?從表面來看,他是無法擊敗眼前的三位老僧,其實不然,他真正無法擊敗的是內心的貪嗔痴。


張無忌的為人,金庸在後記中就剖析了一番:「張無忌卻始終拖泥帶水,對於周芷若、趙敏、殷離、小昭這四個姑娘,似乎他對趙敏愛得最深,最後對周芷若也這般說了,但在他內心深處,到底愛哪一個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這樣,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個性已寫成了這樣子,一切發展全得憑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無法干預了。」

張無忌為何拖泥帶水?無非就是因為貪心,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直至書末,他都沒有做到真正的定下心來,他心中仍想著小昭、芷若、蛛兒。

他對他的情人做了什麼?

其實張無忌對四位情人那曖昧的態度就等於是給她們留下了念想,他壓根沒與周芷若、殷離、小昭斷乾淨,對趙敏更是痴迷,這樣一個大俗人,他的境界又能高到哪去呢?


而張三丰則不同,他自幼便隨覺遠大師在少林寺修行,儘管兒時的他還談不上什麼六根清淨,但至少起點已與張無忌不同,而後來的他又踏上了修道之路,直至百歲仍保持著童子之身,儘管他對郭襄是有些許好感,卻也從未因此而耽誤了自己的修行之路,所以可以說張三丰為了習武是心無雜念的,他心中沒有貪嗔痴,他的境界自然是要高於張無忌了。

不得不佩服金庸,在這些細節中的安排著實是巧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