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不可移動文物,生動講述奉賢故事

新民網 發佈 2024-05-01T11:44:45.794153+00:00

不可移動文物承載著一座城市最生動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脈絡。今年2月份以來,關於奉賢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與研究,頻頻傳來好消息。柘林古文化遺址作為奉賢「資歷最老」的市級文保單位,近日在奉賢博物館成功舉辦「個展」,追憶距今約5000年前的沿海先民生活。

不可移動文物承載著一座城市最生動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脈絡。今年2月份以來,關於奉賢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與研究,頻頻傳來好消息。

柘林古文化遺址作為奉賢「資歷最老」的市級文保單位,近日在奉賢博物館成功舉辦「個展」,追憶距今約5000年前的沿海先民生活。而奉賢境內唯一的國家級文保單位華亭海塘,近期已開啟考古發掘工作,進一步揭開千年海塘的築造歷史。作為區級文保單位,百年華根堂宅因其複雜的產權與地緣關係,近日在公益訴訟的介入下,相關部門成功合力推動其維修加固(點擊了解更多詳情),為這座老宅的保護開啟新篇章,也為類似複雜產權關係的古建築保護提供了新的範例。

不可移動文物,就在市民身邊,保護與傳承,離不開每一位市民的參與。講好奉賢故事,更需要利用多種形式,讓這些文物「開口說話」。

什麼是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對確定納入保護對象的不可移動文物的統稱,並對文物保護單位本體及周圍一定範圍實施重點保護的區域。

文物保護單位的概念最早是1956年國務院《關於在農業生產建設中保護文物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出來的,1961被寫入了《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1982年被寫入了《文物保護法》。

奉賢有1處國家級、2處市級文保單位

截至2023年2月,奉賢共有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即華亭海塘奉賢段;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柘林古文化遺址、沈家花園;一起來看它們的個人簡歷:

華亭海塘

華亭海塘位於柘林鎮奉柘公路南側,東至橫涇公路橋,西至竹港河東,東西走向,清雍正三年(1725年)始築,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竣工。全長3937.40米,石砌層數不一,一般在八至十層之間,南立面有碑刻十處,陰刻「長慶安瀾」「屹若金湯」字樣及紀年題記。

1996年5月,奉柘公路降坡拓寬,石塘破土面世。因公路延伸及百姓出行等原因,石塘人為開口數處。華亭海塘奉賢段,2002年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亭海塘奉賢段現存均為石塘,通體塘身由青石和花崗石條石壘砌而成,曾在防禦海患、抗擊倭寇,保衛家園上擔負著重要的使命,被譽為「海國長城」,是奉賢境內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柘林遺址

柘林遺址地處杭州灣北岸,上海史前時期重要地理分界線——距今約5000年的岡身遺蹟的最南端。1973年因開挖河道時被發現;1977年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地點;2017-2018年度,上海市文物局組織地下文物埋藏區考古勘探,探明遺址主體文化堆積,初步確認柘林遺址是一處良渚文化時期臨海小型聚落,對上海地區史前時期聚落結構以及古環境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在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項目「長江下游區域文明模式——從崧澤到良渚」課題規劃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上海博物館主持,奉賢區博物館參與,於2018年、2020年連續兩次對柘林遺址開展考古發掘,發掘面積1450餘平方米,揭露良渚文化墓葬、灰坑、灰溝及柱洞群等遺蹟,另有少量宋元時期遺存。出土豐富的文化遺存,為市民展現了良渚文化基層聚落的景象。

保護碑左側的標識原型為出土於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曾出展奉賢博物館,和柘林遺址考古大展位於同一個展廳哦

相比較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的「可觀可感」,柘林遺址在2018年、2020年兩次發掘後,原址已經進行了覆土保護。市民只能看到市文物保護的標誌碑。而近期在奉賢區博物館展出的「奉海榮光——柘林遺址考古成果展」,則讓市民有了走進「遺址」、面對面感受文物的可能。

沈家花園

位於南橋鎮解放中路502號的「沈家花園」,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是奉賢唯一完整留存至今的百年老園林,具有重要的歷史人文價值。2004年定為「奉賢區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定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沈家花園最出名建築的是西式主樓,給人以最深刻印象的是它靈活運用的新古典主義柱式。二十世紀初,工業革命帶來了新的建築材料和新的建築理念,但復興古典建築的勢頭仍然不減,因而形成新舊並存、新舊過渡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古典建築發展為「新古典主義」風格。

上海的開放風氣為各種風格歐式建築的興建帶來空前機遇,由於新建材和新建築理念的引進,強調借鑑希臘羅馬建築風格的西式新古典主義建築由於其對稱和規整的建築形制比較切合中國文化,這一時期建得較多,奉賢區沈家花園即是其中一例。最能體現沈家花園新古典主義特色的就是古典柱式的靈活運用。

奉賢共有32處區級文保單位

據統計,截至2023年2月,奉賢共有32處區級文保單位,不少都是市民生活中常見的歷史人文風景,如位於古華園的南塘第一橋,位於曙光中學內的李主一烈士紀念碑等。此外,奉賢還有182個區級文物保護點。

保護不可移動文物,聆聽它們生動講述地奉賢故事。事實上,講述和保護相輔相成。不少不可移動文物,正是在不斷地研究、講述過程中,重新發掘了其歷史文化意義,並完成「提檔升級」保護,如從市級文保單位升為國家級的華亭海塘等。

文物本身就是一本「歷史教科書」,市民可以走進它、閱讀它。而相較於古建築類、舊址類,一些遺址類的文保單位,因其深藏於地底,對於市民來說,也相對比較「低調神秘」,因此也更需要躬身聆聽,那些來自歲月深處的喃喃細語。

在此也提醒市民朋友,柘林遺址考古大展還在展出中,其中包括部分江海遺址出土文物,展覽將持續到4月6日,感興趣的市民不要錯過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