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土豆引發的風波!經濟學家加入探討,18元5片土豆是否是天價?

河南商報 發佈 2024-05-02T16:20:01.788074+00:00

頂端新聞首席記者楊桂芳 記者白劉陽一份土豆賣18塊是否是天價?在餐飲行業歷史上,或許巴奴近日「一盤土豆引發的風波」會成為經典案例:關於定價與定位,是每個餐飲企業的必修課。經濟學者馬光遠說,所謂「天價土豆」引發的爭議讓他大吃一驚。「18元的土豆就是天價?

頂端新聞首席記者楊桂芳 記者白劉陽

一份土豆賣18塊是否是天價?

在餐飲行業歷史上,或許巴奴近日「一盤土豆引發的風波」會成為經典案例:關於定價與定位,是每個餐飲企業的必修課。

經濟學者馬光遠說,所謂「天價土豆」引發的爭議讓他大吃一驚。「18元的土豆就是天價?……我們每個人口口聲聲要求大家做品質,但又不願意為高品質的服務和品牌買單。」

吳曉波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司敢於把價格定上去,是一種自信。

美食評論家董克平認為:沒有貴不貴,只有值不值。

連續衝上熱搜的土豆

就在近日,巴奴毛肚火鍋18元5片土豆事件連續發酵,不斷被衝上熱搜。

在微博話題上,#巴奴火鍋致歉 和#巴奴火鍋創始人再回應天價土豆 兩個話題分別達到1.2億、1.3億閱讀關注,併合計引發了近百家媒體關注。

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連續兩次在社交媒體發聲回應。

一條是對「18元5片土豆」爭議的回應,一條是對上條信息發出後,網友紛紛留言「真該考慮考慮巴奴的菜價了」的回應。

杜中兵稱,頂著壓力統一回復大家:巴奴售賣的「富硒土豆」不僅包含了產品本身的價值,也包含了環境價值、服務價值以及全供應鏈(研發、採購、加工、品控、倉儲、物配)的價值,所以巴奴暫時不考慮降價,並持續為顧客創造有價值的產品。

「20年前就有朋友問我:中兵,1元10斤的白菜你家一份賣3塊,這也太賺錢了吧?我回答說:如果投大幾十萬開一家店,靠賣白菜就算再火也會死的。」

爭議背後的價格心理學

一盤土豆,引起了網友、行業人士、甚至經濟學家的探討。這背後,是後疫情時代人們對價格的敏感度問題。

有自媒體就認為:根源不在土豆,背後是消費者對於巴奴定價的情緒表達。在杜中兵堅持的「產品主義」大戰略下,最終溢價似乎都攤派到每一個消費者身上。

也就是說,人們並不在意土豆是否真的上錯了,而是人們的錢包厚薄度,對價格越來越敏感了。

這樣的觀點在網上也有著明顯的傾向,比如網友留言更傾向於批評價格越來越貴的問題。

在巴奴毛肚火鍋官方公眾號《關於「火鍋店18元一份土豆就5片」爭議事件的致歉聲明》文章下方,網友@古月 的留言獲得了3356次點讚:巴奴現在的價格有點太「高端」了,脫離群眾了,有點吃不起了。

同樣被精選的還有網友@糖葫蘆留言:確實貴了,份量小了,經常吃的後切牛肉,原來差不多6片,現在只有4片,在同樣大小的情況下,鴨掌原來6個,現在5個,知道你們不敢精選,所以也就說說而已。

網友@Don留言說:可能這兩年經濟各方面原因吧,作為一個老顧客,目前我覺得吃一次巴奴有點兒錢包吃力。

該為什麼樣的價格投票?

價格,是市場永恆的關注焦點。

餐飲老闆內參創始人秦朝認為定位決定定價,每個品牌經營者都會思考企業在市場裡面的經營定位,這一套思考的邏輯或者出發點和大眾的感知並不一樣。

「大眾的理解很有可能:都是土豆,無論哪個餐廳,價格應該是差不多的。」秦朝說,但事實上,這不太符合企業經營或者經濟學原理。從產品角度說,不能主觀認為土豆的價格都一樣,同樣是土豆,可能由於它的產區、品質品相不同,甚至供應鏈渠道來源不同,可能定價不同。

秦朝告訴頂端新聞記者,「從餐飲行業的規律來看,食材品質的提升,帶來的毛利率壓縮很嚴重。並不是品質提升了20%,成本就相應的也只增加20%。實際上有很多增加的成本是無法直接看到的。」

也有網友認為價格問題當理性看待。

網友@文刀先生留言說:一分貨一分價的道理都明白。價格和質量,作為消費者寧願選擇質量,而不是價格!希望巴奴在質量不變的前提下適當調整價格。

網友@Jack 說:別老說價格高了,每年通脹,食材價格在漲、人工也在漲,很正常。街邊小吃攤的麻辣燙,便宜得很,你試試多吃幾次,味道也不錯,工業加工產品。

有網友向巴奴留言建議:能同時也提供普通土豆嗎?不富硒的也好吃。

攪入漩渦中的輿論場

在這場討論中,不乏知名的專家學者參與到討論中。

知名經濟學者馬光遠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談及這一事件,稱所謂的「天價土豆」事件引發的全網爭議讓自己大吃一驚。

他認為:火鍋店土豆的價格和電商去比,怎麼能這麼算?有人認真分析過巴奴的品牌價值和巴奴的市場定位嗎?我們每個人口口聲聲要求大家做品質,但又不願意為高品質的服務和品牌買單。而且,價格存在地區差,18元在縣城火鍋店裡甚至可以買到一盤肉,在北京CBD商場裡同樣的18元甚至買不到一杯奶茶。

馬光遠還提到,土豆成本不等於含有各種品牌因素的價值。

頂端新聞記者採訪「18元5片土豆」爭議事件時,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也提到了價格問題,認為產品價格高和低,大家都可以自主選擇。如果是產品質量有問題,那就另當別論。

「什麼叫天價?確實是個問題。」吳曉波說,就像鍾薛高、BURBERRY等品牌的產品,賣得很貴,還有同樣容量的冰箱,卡薩帝的一款能賣到1萬3千多元,有的品牌只賣600多元。

「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司敢於把價格定上去,是一種自信。」吳曉波說。

對於巴奴價格問題,知名美食評論家董克平認為:沒有貴不貴,只有值不值。

他坦言,貴賤都有價格明示,覺得貴不點就是了。每一家餐館都有自己的經營策略,價格體系也是根據原材料、用工、房租、稅費、利潤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制定的,貴不貴商家說了不算、消費者說了也不算,市場說了才是原則、標準。

人們錢包壓力和企業定位背後的衡量

一盤富硒土豆到底該不該賣18塊?

資深餐飲自媒體人譚野認為,從社會學層面來看,舌尖上的M型社會已經開啟,大眾價格敏感度會加速顯化,企業理應關注顧客情緒。從市場邏輯看,在非壟斷領域,定位是企業的核心權力和戰略要件,哪怕明碼定價180元也不違法,因為人們有拔腿就走的權利。

但譚野提到了一個令餐飲人必須重視的問題:中產包括新中產的消費力在下降,原本消費沒有壓力,現在有壓力了。

「餐飲業是市場化比較徹底的一個行業,是消費者用腳投票的行業。」董克平也認為,無論貴與否,消費者都有完全自主選擇的權力。

顯然,這場輿論過後,餐飲業更應該思考如何界定定位和人們的「價格敏感區間」。

土豆,是大眾熟悉的食材,一旦火鍋店銷售的價格和人們想像的價值出現大的落差,很容易被質疑。

有財經媒體人就指出,火鍋作為大眾餐飲,如果用顛覆大眾心理認知的定價來彰顯自己的價值體系,被質疑就無可厚非。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提到,巴奴價格之所以較高,其實與其自身的現狀也有關聯。

該業內人士認為,與「火鍋一哥」海底撈相比,巴奴在店面數和體量上都更小;在店面分布上,除了鄭州等一些城市外,巴奴並沒有形成集群式的規模效應;在產品處理工序上,巴奴的處理工序更加繁瑣,以上這些原因都會使得巴奴的供應鏈成本居高不下,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就是更高的價格。

而秦朝認為,我們都知道消費是金字塔結構,定價越高覆蓋的人群越少,價格越便宜覆蓋的人群越多。巴奴堅持中高端定位,從過去的發展歷程來看,巴奴的定位是正確的。

潮水過去,當給餐飲業哪些思考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接受採訪時提到要更加理性、寬容的看待這次輿論風波。

「之所以受關注,一方面是巴奴毛肚火鍋的確存在服務過程中的失誤,另一方面單純將價格失誤上升到一種「社會公審」大可不必。」沈萌說,近年來國內各種商品的價格都在不斷快速上漲,這對餐飲業的衝擊尤其明顯,包括土豆在內的蔬菜價格更是幾乎呈現單邊上漲趨勢,這是消費者必須接受的一種市場現實。

但沈萌認為,這並非指責消費者,而是對於事件本身,社會輿論不應做更多於事無益的解讀。對於巴奴土豆事件,既然企業已經作出道歉並給出調查結果,如果對比之後的確屬於偶發失誤,消費者、特別是社會輿論還是應該給予一定的寬容,畢竟在疫情解封後出現消費集中,對餐飲行業的服務形成巨大壓力。

企業該有哪些思考?在秦朝看來,此次輿論風波屬於定位和品質提升的企業經營問題。建議企業不能完全忽略消費者對品牌的感知,因為消費者會形成一個強大的口碑和輿論的環境場。

「過去三年疫情,整個社會的消費信心發生了變化。」秦朝說,人們對大的經濟環境有一些悲觀情緒,開始出現了「斤斤計較」型消費,大家的消費觀念更加務實、更加理性。隨著理性消費主義的時代到來,餐飲企業和品牌確實需要重新做一些對照和調整,重新進行思考。

秦朝舉例說,疫情過後,大家吃麵的時候開始數一碗麵有幾根、一份土豆有幾片。以前可能大家都不會去這樣數的,但是現在大家開始數了。

馬光遠則認為,疫情結束之後,我們看到餐飲業在報復性反彈,這是好事。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鼓勵品牌做高品質。

「從另一個層面而言,也許這是好事,讓更多人知道品牌的價值,也讓品牌更加鞭策自己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最終受益的仍然是消費者。」馬光遠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