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雞泡菜辛拉麵,靠偷來的「文化」輸出全球?韓國料理20年潰敗史

趣史微視頻 發佈 2024-05-08T13:02:40.771500+00:00

北京的望京地區坐落著美團、阿里、錘子、陌陌、西門子等眾多著名公司,可謂是打工人的「聖地」。正因為如此,這裡聚集了全北京最多的韓國人,最多的時候,望京30萬居民里有大約7萬韓國人。

北京的望京地區坐落著美團、阿里、錘子、陌陌、西門子等眾多著名公司,可謂是打工人的「聖地」。

正因為如此,這裡聚集了全北京最多的韓國人,最多的時候,望京30萬居民里有大約7萬韓國人。

韓國餐館在前些年也是遍布望京的各處,其密集程度和地道程度讓一部分韓國人都汗顏,直呼首爾才是「南韓小望京」。

可是近些年韓國餐館卻越來越少了,炸雞店和烤肉店,接二連三換成了麻辣燙、火鍋和中式小酒館。

不僅只有望京如此,北京各地普遍出現這樣的情況,據統計北京韓餐行業銷售額銳減30%,嚴重地區驟減70%。

而全國的韓料店也接二連三地倒閉關門,曾經風靡全球的韓料在中國正在褪去熱潮。


對於此現象有人認為韓國料理是「偷來」的飲食文化,潰敗是早晚的事情。

那麼韓國料理真的是「偷來」的文化嗎?它曾經為何能輸出到全球?又為何走向了衰落?

要知道這些我們就得先了解韓國料理的發展史。

一、「偷來」的美食

韓國位於朝鮮半島南部,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四季分明,氣候和土壤適合發展農業。

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原始的農業種植,隨後逐漸普及了水稻種植,因此稻米飯成為韓國主要的飲食。

此外,韓國還有副食,主要是湯、醬湯、泡菜、醬類等發酵食品以及海藻、魚類等海產品做成的食物。

這種飲食習慣與我國南方地區居民的飲食特點頗為相似,甚至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我國古代的《詩經》裡出現了一種名為「菹」的食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酸菜,而韓國現在吃的泡菜正是三國時期從中國傳入的酸菜。


現如今,泡菜早已經是韓國的第一美食,可以說韓國人吃飯頓頓都離不開泡菜。

韓國人的祖先本來是來自中亞的遊牧民族,有著長期的肉食文化,但到了1000多年前,朝鮮半島的新羅、百濟兩國興起,這兩國都把佛教奉為國教,嚴禁國民吃肉,素食文化也就取代了肉食文化。

一直到了公元7世紀,在唐朝的幫助下新羅短暫統一了朝鮮,大唐的道教和儒教傳入到了朝鮮,素食文化逐漸被稀釋,飯饌中就加入了葷菜。

飯饌是前面提到的副食,主要是泡菜等配菜,裡面加的葷菜也並非是肉,而是佛教中所講的五葷:蔥、蒜、韭、薤、興渠。

不過這些對我們來說是素菜,但對於佛教的僧人來說是不吃的,他們認為這些會影響修行。


後來,元朝為了征服日本,先在朝鮮半島的高麗國設立了征東行省,蒙古人的烤肉文化也在這時候傳進了朝鮮半島。

在當時高麗的國都開城出現了一種叫作「雪下覓」的美食,就是今天的烤牛肉片。

去吃過韓式烤肉的朋友都知道,韓國的烤肉主要是烤牛肉,將牛肉切成一塊塊的薄片,放在餅鐺上用碳火來烤。

一開始是把牛肉烤熟了再端上桌,但這樣再上桌之前牛肉就會涼了,失去了美味。

於是就有人發明了一種新裝置,餅鐺上鑽出洞,就可以邊烤邊吃。

吃烤肉的時候,自然少不了韓國人必備的泡菜,和其他一些配菜。

而且經常去吃韓式料理,你可能會發現,韓料總是五顏六色的,各種佐料也非常得多,這也是受我國道教的陰陽五行所影響。


中國的飲食文化中把味道分為五,稱之為 「五味」;把穀物等農作物分為五,稱之為「五穀」等。

並且,傳統醫學以 臊、焦、香、腥、腐「五氣」為陽,以甘、酸、辛、苦、咸「五味」為陰。

而藥材與食物都源於五氣,有著五味,平時食入腹中,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能做到陰陽調和,遵循了「陰陽五行」的哲學思想。

所以,韓國的飲食中所呈現的五方色,即紅、黃、綠、黑、白象徵方位,此外這五色也象徵著五味,即酸、甜、苦、辣、咸。

五色與五味透過菜餚的準備處於同一空間,達到彼此調和的效果。

可以說,韓國的傳統飲食文化一直以來都是深受中國的文化影響的。

像是韓國人喜歡吃的餃子、年糕等食物,也都是從中國傳入到朝鮮半島的。


除此之外,在20世紀後,韓國料理也受到了西方工業文明的影響。

在過去的韓國料理中是沒有油炸的這個烹飪手法的,最早是日本殖民朝鮮半島的時候才傳入朝鮮。

後來在韓戰期間,韓國又受美國的快餐影響才有了韓式炸雞。

與此同時,午餐肉這種工業化的肉食也伴隨著美軍來到韓國,在當時缺乏蛋白質攝入的韓國居民看來,午餐肉成為最頂級的美食,還是富人才吃的起的奢侈品。

美軍常駐韓國後,午餐肉進入到了韓國料理的食譜內。

相對貧困的韓國人就從垃圾桶內將美軍吃剩下的午餐肉找出來,與泡菜、泡麵一起放進鍋里煮,就成了現在的「部隊鍋」。


值得一提的是,泡麵也是當初日本殖民朝鮮半島的時候傳入韓國的。

因此,從各個方面看來韓國的飲食文化真的就是「拿來主義」,根本沒有太多自己土生土長的發明創造。

韓國料理只是將外來文化進行本土化,換個名字就成了自己的東西。

二、「韓流」的推廣

可就是這樣靠「偷來」的韓國料理,韓國竟然能把它當作一種文化輸出,傳送到了全世界,也曾在中國紅極一時。

把韓料推向全世界的正是「韓流」。

「韓流」顧名思義就是韓國的流行文化,包括韓國的音樂、電影、電視劇等娛樂事物地影響,後來也將韓服和韓料放在其範疇。

2000年,韓劇《藍色生死戀》橫空出世,立即在中國引起了轟動。


這是一部愛情劇,如今我們經常吐槽的韓劇爛梗「抱錯孩子」、「絕症」、「車禍」可以說都是從這部劇開始的。

劇情狗血、虐戀,卻感動了一大批年輕的小姑娘和無數阿姨,成為無數中國人心中的經典。

雖然不是中國引進的第一部韓劇,卻是韓流打開中國大門的開山之作。

該劇主演宋承憲、宋慧喬、元彬也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韓國明星。

自此,韓劇逐漸取代了日劇成為中國觀眾最喜愛的引進劇。

同年,韓國偶像團體H.O.T也來華演出,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了十萬人的大型演唱會,創下了當時工體上座率的新紀錄。

韓國音樂與偶像團體也開始在國內風靡,不少港台明星也紛紛翻唱韓國歌曲,例如鄭秀文、潘瑋柏等當紅明星。


第二年,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引進國內,迅速走紅於網絡,全智賢成為了韓國與中國共同的全民女神。

「野蠻女友」也成為了當時的風潮。

可以說韓國從電視劇、音樂、電影各個方面一度占據了那些年中國年輕觀眾的市場。

隨著「韓流」在中國的興起,韓劇中的韓國料理以及韓國明星代言的食品都成為了一種時尚。

中國觀眾在劇中第一次看到了韓國泡菜、韓式烤肉、韓式拌飯等美食,韓國料理店鋪也在這一段時間在中國如同「雨後春筍」般絡繹不絕地開了起來。

真正把韓國美食推向頂點的是韓劇《大長今》。

該劇一經播出立馬在亞洲地區掀起了收視狂潮,在2003年至2004年一直保持了韓劇收視率第一,高達40%以上,最高有60%的收視率。

劇情以女性地視角展開宮斗,在演員精湛的演技和緊張刺激地劇情下,韓國宮廷文化與美食文化被更多地人所了解。


韓國宮廷美食鮑魚內臟粥、牛肉烤松茸、蒸醉蝦等等都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刺激著觀眾地味蕾。

中國各地的韓餐廳也紛紛推出了劇中出現過的竹筍菜、牛肉蘑菇串、烤煎炒饅頭等菜式,堪稱一場熱潮。

除此之外,韓國還推出了電視劇《食客》、綜藝節目《尹食堂》來專門講述韓料的故事。

多年後,曾經的全民女神全智賢主演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再次火爆中國,尤其是她在劇中的那句台詞:「下雪的時候,怎麼能沒有炸雞和啤酒。」,又將韓式炸雞、啤酒推向了主流。

無數中國觀眾紛紛效仿,在下雪天吃著炸雞喝著啤酒賞雪。

本來西方的快餐,就這樣也被納入了韓料的範疇內。

同樣的,《來自星星的你》的男主角金秀賢也迅速爆紅,順理成章成為「咖啡陪你」的代言人。


韓國本是一個沒有咖啡飲用歷史的國家,它們的咖啡豆完全依靠進口,並且在咖啡製作上也沒有任何創新,卻通過《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秘密花園》等大熱韓劇將自己的咖啡品牌植入到劇中。

5年裡韓國就開出了1000家「咖啡陪你」的門店,並在中國市場開起了一度很受歡迎的「浪漫屋」、「MANGO SIX」。

在中國有著極高人氣的韓國歌手兼演員Rain、花滑選手金妍兒、有中國藝人韓庚參加的偶像組合SuperJunior先後被委任為韓食形象大使。

可以說,韓國利用這股「韓流」把韓國美食的營銷做到了極致。

三、美食文化的重視

韓國料理能夠成為「韓流」中的一部分,風靡中國,這與韓國本身對美食文化的重視是不可分割的。

也就是在《藍色生死戀》成為「韓流」先行軍的那年,韓國的《文化財保護法》修訂版出台,第一次將韓國傳統美食作為一種文化財產納入法律保護。


當時的韓國剛剛經歷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韓幣遭到貶值,為了提升韓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當即決定大力發展其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

其中食物就成了韓國文化最好的載體之一。

辛拉麵就是韓國政府積極推動食品行業的最大獲益者之一。

辛拉麵叫拉麵,但實際上就是泡麵。

前文提到過,泡麵是日本傳到韓國的,韓戰後韓國糧食緊缺,韓政府就大力鼓勵人們購買泡麵,幾年之間銷量從 240 萬袋猛漲到 1500 萬袋。

這也奠定了韓國泡麵大國的基礎。

1986年韓國農心公司推出了一款韓國人自己研發的泡麵——辛拉麵。

這個名字是根絕該公司老闆辛春浩的姓氏來命名的。


辛拉麵的問世,恰巧趕上了韓國的1986年亞運會和1988奧運會。

辛春浩抓住時機,成為了漢城奧運會的贊助商,韓國政府為了振奮民心,也借這兩次大型運動會之機,不計成本地向世界推廣韓國美食,辛拉麵也憑藉這股古「東風」成了享譽世界的韓國料理。

辛拉麵銷售額隨即一年增長6倍,又有法律作保障,順理成章成為了韓式泡麵的代表。

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韓國人的就業壓力非常大,正好1992年韓國與中國正式建交,中國經濟卻在金融危機後表現堅挺,面對這個市場巨大的「鄰居」,韓國政府開始鼓勵韓國人大量到華留學、工作。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8年。

韓國人無論富豪高管還是普通打工人都喜歡抱團生活,所以在北京、上海、青島等大城市中漸漸出現了韓國人的聚居區。

這些聚居區後來遍布全國各地就成了現在的「韓國街」、「韓國城」。


不少韓國人在這裡開商店、超市,以及各種韓餐廳,藉助「韓流」的熱潮也讓這些地方成為了中國人的「旅遊勝地」。

於是,中國餐飲市場在這段時間迎來了韓料的第一次大爆發。

致力於促進韓國文化宣傳、實現韓食世界化的韓食財團,在2015年首次與中國美食節目攜手合作,向中國觀眾展示現代藝術韓料。

韓食財團事務總長金洪禹在這次美食文化交流中也表示,近年來通過旅遊、電影、音樂等渠道的文化交流,中國人對韓料的喜愛與了解也在不斷加深,希望將來有更多的中國人能了解韓國,愛上韓食。

為此,韓食財團在我國的青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2000家韓餐廳中,嚴格篩選出40家佼佼者,再通過美團、韓餐廳指南冊、微信等平台宣傳餐廳信息和美味佳肴。

還開設了韓食財團SNS微博在中國進行韓料宣傳,不僅僅可以讓中國網民們了解到韓料的種類和製作方法,還會每月定期發布韓料的推廣活動。


為了全面建設韓國飲食產業,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與地方政府共同建設了食品產業園區——韓國國家食品產業集聚區Foodpolis。

Foodpolis是韓國的一項國家級項目,總面積達到350萬平方米,其中產業區面積為230萬平方米,主要是面向美食製造,並對入駐的外商企業採取免稅政策。

其宗旨就是要打造出以中國為中心的東北亞地區出口戰略基地,以及食品研究核心產業園區。

畢竟韓國離中國比較近,而且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非常的多。

一定程度上朝鮮族人對韓料的推廣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韓料店都是我國朝鮮族人開的,朝鮮族人也比韓國人更能了解中國各個地區的飲食習慣,能更好地進行改良。

這樣也加強了韓國食品產業園與中國人的合作。


韓國對其美食文化的重視是不可小覷的,不僅每年請大量的當紅明星參加美食文化節,還將它們的傳統文化進行申遺。

曾經最具爭議的就是韓國要對泡菜申遺。

正如前文所講,泡菜實際上是中國傳入韓國的,但現如今泡菜卻成了韓國的代名詞。

當時韓國泡菜申遺事件引起了中國不少民眾的抵制,但最後還是被韓國申遺成功了。

所以說,對自身文化的重視和保護這一點,我們國家確實不如韓國,我們要提升自己的民族信心和文化自信,就必須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推廣和保護才行。

四、韓料的興衰

據統計,韓國在2015年對華食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8.2%,其中方便麵、果汁飲料、海苔、餅乾都榜上有名,泡菜則以531.3%的增幅成為加工食品之冠。

美團點評在《2019亞洲美食消費趨勢報告》中統計到,2018年美團整年共收錄12萬家以上的亞洲餐廳,其中韓餐約占36%,位列第二。

韓料在中國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可是如此火熱的韓料為何會在近幾年突然就失去了熱度呢?

首先是「薩德事件」的影響。

「薩德」是美國提供給韓國的反飛彈系統,韓國不顧中韓兩國建交之情和我國的反對,執迷不悟地將「薩德」部署在了樂天集團的星州高爾夫球場。

這嚴重危害了兩國的情誼,造成我國愛國群眾圍堵樂天超市事件,隨後陸續關門。

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各種不良反應,我國百姓自發抵制韓貨,也使得韓國餐飲行業遭受到重創,大量韓國料理店倒閉。

其次是「韓流」熱潮褪去。

韓料的興起是伴隨「韓流」而來的,當時因為中國內地的娛樂事業還沒有發展起來,給了「韓流」的機會。

現在中國內地的影視、音樂都處在蓬勃發展階段,中國國力的提升讓新一代的中國年輕人不再盲目地崇拜日韓文化,所以中國市場已經被國產作品占據。


而且再加上「薩德事件」的影響,我國也推出了「限韓令」,限制韓國明星在中國國內的演唱會、影視劇拍攝、綜藝節目以及各類廣告代言活動。

這也使得「韓流」在中國失去了市場。

再者就是國內飲食行業的競爭太大。

中國本身就是美食大國,我們國家幾千年的傳統美食文化更是千變萬化,僅僅一種麵食就有數以千計的種類,更不要提各種菜系以及各地數不清的小吃。

除了韓料之外,西餐、泰國菜以及日本料理在中國國內也非常受歡迎,尤其是日料。

日料與韓料一樣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在口味與外觀上也比較接近中國傳統美食,成為了韓料最大競爭者。

前面所講的美團報告中,韓料店只在第二名,第一名正是日料店。

這些相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選擇的可能性太多,為什麼一定要選韓料呢?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韓料真的不那麼好吃。

無論是泡菜、烤肉、拌飯、炒年糕等等韓料,這些本就是從中國傳到韓國的,「兒子」做出來的能比「老子」做的更好吃嗎?

前些年因為韓料是時尚所以吸引人,現如今大家吃多了韓料覺得也就那麼回事了,遠遠比不上我們自己的火鍋、燒烤和各種菜餚。

而且韓國料理形式過於單一,無論是韓式烤肉、韓式炸醬麵還是韓式泡菜,來來回回都是甜辣口,可謂是萬變不離其宗。

就連吃個韓式火鍋都是泡菜鍋底。

不要說和我國的美食比了,即使是與日料比都顯得無力。

像是辛拉麵,再好吃它歸根到底也就只是泡麵,泡麵再好吃又能好吃到哪裡去呢?

而且中國的泡麵種類繁多,完全可以取代辛拉麵。


雖說如此,韓國料理在中國依然占據著較大的份額,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可能短時間就消失。

美團大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的「國慶黃金周」,韓國料理的訂單量同比增長了36.2%,僅次於東南亞菜的增速。

所以,韓料想要在中國重新回到往日的輝煌,除了一些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外,自身的創新也是很重要的。

僅靠「偷來」的美食,是走不長遠的。

【總結】

韓國為了彰顯其「大國」的文化軟實力,在政策與「韓流」的推廣下讓韓國料理輸出到了全球,其對文化的推廣與重視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但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韓國這種故步自封、一成不變的美食文化自然會被我們所淘汰。


我們在提升自身國力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輸出,只有這樣我們的文化才不會被別人「偷走」,才能讓中國文化成為世界主流。

編輯:托馬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