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年進口超40億美元碾壓車厘子,鮮果榴槤生意為何又被稱為難度之王?

界面新聞 發佈 2024-05-09T11:27:19.713346+00:00

記者 | 謝小丹編輯 | 任雪松靠著風味獨特,榴槤吸引了為數不少的粉絲群體。2016年,空運榴槤品牌美贊蓮創始人袁長在香港參加了一次空運榴槤品鑑會,高達880元一位的票價仍然吸引了眾多榴槤愛好者。

記者 | 謝小丹

編輯 | 任雪松

靠著風味獨特,榴槤吸引了為數不少的粉絲群體。2016年,空運榴槤品牌美贊蓮創始人袁長在香港參加了一次空運榴槤品鑑會,高達880元一位的票價仍然吸引了眾多榴槤愛好者。

這種品鑑會的形式令袁長詫異,他留意到每場榴槤品鑑會一場報名100人,一天舉辦4場,主辦方甚至可以連續1個月舉辦。受此啟發,袁長也於次年踏上了去泰國尋訪榴槤之路,準備也嘗試吸引榴槤自帶的粉絲,開拓一下榴槤品鑑會業務。

而在傳統水果銷售渠道,榴槤也是水果之王。每年2月一過,隨著泰國空運甲侖到貨,國內的商超、銷售門店也陸續開始進入備戰榴槤銷售旺季的節奏。

從百果園的經驗來看,每年3-6月,在國內水果還沒大批上市的空檔,榴槤就是各大商超、批發、電商等各種渠道拉動流量、提高客單價的水果流量密碼。

不過,中國並非榴槤的原產國,雖在海南進行了小範圍試種,但仍無法產業化種植。到目前為止,大量榴槤鮮果進口於泰國。從2022年的數據來看,榴槤進口總量為82.5萬噸,價值40.3億美元。其中78萬噸來自泰國。

當年7月,越南鮮果榴槤開始正式准入中國市場,2023年1月,海關總署開始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菲律賓鮮食榴槤進口。

兩國開始押注中國持續增長的榴槤市場,越南果蔬協會秘書長鄧福原曾表示:「中國市場龐大,每年預計需求量高達130萬噸,而泰國和馬來西亞的供應量只有一半左右。」

但榴槤進口涉及多達幾十個環節,稍有不慎榴槤鮮果便會腐壞變質。於是,從事榴槤生意的人正嘗試將這種易變質的鮮果轉變為一種可控的標準化單品。

果王爆發

大約在2015年左右,洪九果品開始注意到了榴槤生意爆發,在此之前,洪九果品在進口水果生意上已經紮根了多年。

洪九果品自2022年正式成立後,早年,創始人鄧洪九從廣州批發進口水果到重慶。直到2011年,鄧洪九才意識到,水果二級批發商不具備價格優勢、質量優勢和貨量優勢,客源也逐漸減少,決定布局原產地。

而最初,洪九果品在泰國深耕的進口水果品類是龍眼,之後才意識到了榴槤的潛力。洪九果品營運長鄧浩吉對界面新聞表示,從2015、2016年開始,榴槤市場需求開始呈飛速的遞增,當時整個中國水果行業銷售額以9%的速度增長,而榴槤是以20%到30%的速度增長。

據鄧浩吉分析,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榴槤有種獨特風味,從一開始不能接受榴槤的臭味,到吃起來香的獨特口感,在國內形成了很多榴槤控,形成了大量的市場的需求。

其次,從供應方面來看,榴槤屬於稀缺性單品,目前在海南的試種還不成熟,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榴槤樹要生長5至7年才能掛果,逐步豐產,產量增長周期比較長,所以價格也會持續提升。

此後,榴槤逐漸成為洪九果品最重要的水果品類。洪九果品招股書顯示,榴槤銷售收入由2019年的4.73億元上漲至2020年的21.07億元。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洪九果品榴槤的銷售收入占比自9.4%一路增長到了38%。

事後來看,洪九果品確實押中了榴槤的增長。據中國海關統計,2021年,我國鮮榴槤進口量達82.16萬噸,進口金額42.05億美元,同比增幅分別為42.66%和82.44%。與2017年相比,進口量增長了59.72萬噸,增幅達266.16%;進口金額了增長36.53億美元,增幅達661.78%。

直到2022年,數據才略有下滑,當年進口量為82.5萬噸,價值40.3億美元。

2019年後,中國進口新鮮榴槤便在數量超過車厘子,成為進口水果之王。與此同時,榴槤也是進口水果之中毛利率最高的單品。

2022年9月5日,洪九果品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招股書顯示,目前,洪九果品核心水果的毛利率為17.5%,毛利率最高的水果是榴槤,三年來毛利率位於18.9%—21%。

不止洪九果品,榴槤市場在國內的增長也令不少長期從事中泰貿易的人找到了商業機會。胖東來榴槤供貨商、鄭州祥和源采商貿有限公司泰國負責人薛良便是其中之一。

在泰國居住多年,薛良同時開啟了跨境進口和出口兩項業務,將泰國榴槤銷往中國就是其中之一。薛良說,「榴槤有門檻,不是誰做都能做,門檻就是防火牆。」

榴槤盲盒

門檻在於,榴槤鮮果進口之難和所需資金的龐大。

在社交媒體上,消費者常將開榴槤的體驗戲稱為開盲盒,果實飽滿的榴槤被網友稱為「報恩榴槤」,品質較差則被稱為「報仇榴槤」。

但對於進口榴槤產業鏈上的人,如果遭遇「開榴槤盲盒」,可能就意味著虧損,乃至血本無歸。

從事榴槤業務這幾年,袁長便交足了學費。2017年,袁長踏上尋訪泰國榴槤之路前,他的設想很簡單,儘量縮短進口榴槤的中間環節:讓榴槤在樹上長到足夠成熟再採摘,然後馬上空運回國快遞到客戶手上。

這種模式足夠他投入少量的資金運轉起來。當時,袁長通過朋友的介紹,找到泰國當地精通漢語的榴槤果園主達成了包果合作。他承包了果園內5棵老榴槤樹,叮囑果園主比其他樹晚10天後再採摘,以超出當時行情10%的價格收購。

然而,這次嘗試卻與袁長最初的設想不同。榴槤通過空運發到客戶手中後,袁長陸續收到反饋,榴槤沒熟。於是,他開始給所有客戶進行退款,最終整批榴槤虧損了5萬多元。

這是袁長進入榴槤生意後所交的第一筆學費。事後袁長推測自己可能是被果農或者空運貨代坑了。

不過,隨著袁長對泰國榴槤產業了解的加深,他才發現,當地果農可能更習慣於按照大宗貿易商們的需求來採摘榴槤。

長期以來,榴槤生意掌握在財力更為雄厚的進口貿易商手中,他們的收購量更高,話語權也更大。在泰國當地,袁長常聽人說起,做榴槤和山竹,沒有2000萬起步,是基本不可能的,但投進去的10個人中最終可能有8、9個倒下。

據袁長觀察,「貿易商進口榴槤後一般是進水果批發市場,都是按櫃來算,一櫃就是19噸,做貿易至少是要上百條櫃開始起步,10條櫃都是算很小的貿易商。」

這些貿易商往往通過成本更低的陸運和海運進口榴槤。這也就意味著從產地泰國進入中國市場所需的時間更長,一般陸運需要7天時間,海運則需要12到15天時間。

於是,進口榴槤貿易商們都形成了一整套流程,將易變質的鮮果變為更標準化、穩定可控的產品,譬如需要在榴槤6、7成熟時提前採摘,經過保鮮、殺菌、消毒、催熟的工藝,同時還要堆碼、風乾發酵,引發榴槤內部的自然生長,在漫長的進口道路上,令榴槤慢慢成熟。

鄧浩吉介紹,路途之中,還需要根據泰國雨季、旱季的不同,以及海運、陸運線路的不同,進行不同的溫控調整。甚至根據中國的春天、夏天和冬天的溫度情況,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進口榴槤當中涉及60多個工藝,一個環節做不好,整櫃榴槤的品質會大打折扣。

這也是鮮果進口的風險之一。一旦在路上遭遇擁堵,超出榴槤的保鮮時限,便會造成品質受損,他們就得降價處理。過去三年,多位受訪者都遭遇了不同程度上的清關痛。首衡高碑店市場進口水果批發商小寶哥估算,「夏天一櫃榴槤貨值在60萬到70萬之間,春節前貨值在100萬到110萬,品質差了一櫃可能只能賣到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價格。」

據百果園觀察,主要在於物流和通關時效增加了榴槤進口的隱形成本。近洋航線的運力嚴重不足,海陸運輸費用飛漲,而全球航班航次嚴重延誤拖班,目的港嚴重塞港,貨櫃到港卸不下船,海關查驗比例提高,港口消殺排隊時間太長……種種因素都有可能影響進口成本。

鄧浩吉也把榴槤戲稱為難度之王,「榴槤是全鮮果行業操作難度最高的單品,每一次突破就是上萬次的虧本交學費換來的經驗。」

跨國貿易

與大宗貿易不同,袁長所需要的榴槤至少要9成熟。於是,在泰國交過了幾次學費之後,袁長選擇了在泰國投資建立榴槤工廠,再通過工廠與當地資深的師傅合作,高價收購果農手中的鮮果。

還有的榴槤貿易商則選擇了包果園的方式。「假設一個月以後可以采果,現在我們就去樹上數果子,計算產量,預估最後能出幾個貨櫃。」小寶哥說。

但這種方式同樣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小寶哥說,「假設包果園的時候約定80泰銖收購,一個月後行情漲到100泰銖,這個貨也按80泰銖,我就賺了,但假如行情跌了,那我就虧了。」

除泰國外,越南、菲律賓榴槤的進口意味著國內榴槤銷售時間的延長。以越南獨有的品種干堯榴槤為例,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的旺季正好填補了泰國榴槤4月至9月高峰期之後的空檔。

僅開放半年多,據首衡高碑店市場負責人楊建飛透露,越南榴槤進口量已占據了市場進口榴槤總量的10%至20%。

楊建飛表示,「中國進口泰國榴槤時間較早,目前比較穩定,越南也有一定的規模化種植,但菲律賓目前成片的榴槤園比較少,規模化種植還需要時間。」

國內經銷商們也將目光投向了這些國度,其中不乏國內榴槤市場中的新面孔。據菲律賓農業部發布的聲明表示,包括都樂(上海)水果蔬菜貿易有限公司/都樂中國、天譽國際(中國)有限公司、佳農食品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大商集團在內的中國公司已承諾2023年購買價值2.6億美元榴槤。

其中,都樂中國算是中國榴槤市場中的「新人」。目前,都樂中國的榴槤銷售以冷凍系列為主,開放進口菲律賓榴槤鮮果後,將通過線上電商、線下商超結合批發市場開始布局鮮榴槤銷售。

首衡高碑店市場內的貿易商戶們去到泰國、越南投資建廠也漸成了趨勢。楊建飛說,「泰國好多這種榴槤工廠都是中國人投資的,越南現在也有這樣的產業鏈了,目前越南最大的兩三家榴槤工廠都是中國人開的。」

隨著兩國水果貿易的加深,中國市場的變化也跨過邊境,通過進口經銷商們傳導到了產地。「泰國的行情是跟著國內走,但凡到中國節假日,泰國的榴槤行情肯定要漲,他們已經摸透了,國內的節假日銷量會高,所以他們就會漲價。」薛良說。

未來,變化或許很快就會來到菲律賓。「從當地生態和對後熟工藝認知來看,菲律賓的榴槤產業成熟度很低,甚至菲律賓沒有成熟的職業榴槤採摘工人。」鄧吉浩表示,「我們考慮,從泰國和越南派團隊前往菲律賓,把後熟、保鮮甚至採摘技術遷移過去,才能完成當地的生態打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