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力保存」為腫瘤患者存下希望的種子!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完成首例白血病兒童卵巢組織冷凍

家庭醫生報 發佈 2024-05-15T05:35:31.241077+00:00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科、生殖醫學中心與兒科、血液科聯袂接力,成功為一位身患白血病的11歲花季少女實施生育力保存最佳方案——卵巢組織凍存,為她存下希望的「種子」。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科、生殖醫學中心與兒科、血液科聯袂接力,成功為一位身患白血病的11歲花季少女實施生育力保存最佳方案——卵巢組織凍存,為她存下希望的「種子」。

一系列檢查端倪漸顯,少女確診罕見「血癌」

6個月前,11歲的小欣(化名)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隨後雙下肢出現了瘀點,甚至瘀斑,精神越來越差……家人感覺不對,帶小欣到醫院檢查。

血常規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小欣的白細胞數是正常人的10倍還多, 而血紅蛋白、血小板都遠遠低於正常值,這就與小欣的頭暈和瘀斑症狀符合,即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在接下來的超聲、骨穿和PET-CT等檢查中發現,小欣肝脾增大、全身多發淋巴結腫大,表明白血病細胞浸潤,並侵犯淋巴結,進一步骨穿可見的幼稚細胞和免疫分型、基因監測結果的落地,越來越多的檢查結果與小欣的症狀一一對應,證實小欣患的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CML)。

這是一種少見的兒童獲得性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存在特徵性的Ph基因陽性,僅占兒童白血病的3%~5%。它嚴重影響患者的血液和骨髓,產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細胞,這些「壞」白細胞在骨髓內聚集,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同時,它還通過血液擴散至全身,患兒隨即會出現貧血、出血、感染和器官浸潤等。


疾病進入加速期,「骨髓移植」成為首選

對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簡稱「慢粒」)的治療,想必看過《我不是藥神》的你會有些了解。對於不治之症的白血病,「慢粒」似乎是幸運的,因為它有了靶向藥——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

通常,慢性期的慢粒兒童,口服靶向藥就可以達到治療目的。而小欣在確診時,就已經進入到疾病的加速期,在給予二代靶向藥口服治療後,她的病情一度得到控制,Ph基因得以明顯下降。

近期,小欣病情出現反轉,骨髓中幼稚細胞和基因開始上升,有向急變期發展的趨勢…… 「結合小欣的病情,我們快速調整方案,在張樂萍主任的指導下,決定啟用化療聯合二代靶向藥的治療方案,待深度緩解後建議儘快橋接造血幹細胞移植。」小欣的主管醫生、兒科黃志卓介紹道。

在實施了治療方案後,小欣病情控制得很理想,骨髓達到緩解狀態,Ph基因也降到了0.01%。「目前狀態,是小欣移植的好時機。」 黃志卓說:如果不積極移植,病情有可能反覆,還會進展到加速期甚至急變期,會危及生命。


「強」治療傷身,生育力保存走到「台前」

骨髓移植,即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是通過大劑量放化療預處理,清除患者體內的腫瘤或異常細胞,再將自體或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給患者,使患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統。

近些年,隨著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黃曉軍教授團隊自主創建的「北京方案」日益成熟,HSCT得到越來越多的患者「青睞」,到2021年初已經突破10000例,讓更多患者得以重生。

HSCT不僅治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實體腫瘤等腫瘤類疾病,還是醫治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骨髓衰竭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在腫瘤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兒童骨髓移植專家程翼飛主任醫師介紹道:現在,兒童骨髓移植占移植總數的1/3-1/4,惡性血液腫瘤長期生存率可達60%-85%。同時,腫瘤治療引起的生殖毒性開始被發現,很多年輕人在骨髓移植前的大劑量化療後,性腺功能喪失,男性不能再產生精子,女性不能再分泌雌激素和排卵,嚴重影響了患者腫瘤治癒後的內分泌和生育功能,由此引起的病生活質量下降的問題並越來越引起重視。

近年來,腫瘤患者趨於年輕化,隨之而來的是患者對生育功能保護的相關需求越來越突出。婦產科楊欣教授說:在我們在對骨髓移植患者回顧性隨訪中發現,化療藥物的性腺毒性極強,尤其以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女性為主,統計數據顯示,育齡期女性HSCT患者接受清髓性化療後,醫源性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發生率接近100%,受孕率小於1%。通俗的講,就是大劑量化療可以引發卵巢早衰,一旦發生POI,患者會早早進入絕經狀態,喪失生育能力,想做母親的機會幾乎為零。

移植前的大劑量化療是一把『雙刃劍』,雖說可以讓患者得以長期生存,但也會大大損害卵巢功能。」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婦產科專家王建六教授指出:腫瘤病人生殖功能的保護問題,不僅是家庭,也是社會問題


移植保留兩不誤, MDT團隊與時間賽跑

為不讓年輕女性腫瘤患者遺憾終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充分發揮綜合醫院各強勢科室強強聯合的作用,由婦科、生殖醫學中心聯合血液科、兒科、乳腺外科、麻醉科、輸血科等共同組建成立腫瘤患者生育力保存MDT團隊,針對不同類型、不同治療時期的婦科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乳腺癌患者,積極開展包括完成上千例子宮內膜癌患者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療,實施卵子冷凍、胚胎冷凍、卵巢冷凍及男性的精子冷凍技術,保存了年輕患者的生育能力和內分泌功能,為患者疾病治癒後,正常回歸社會、組建完美家庭提供最佳方案。

在獲知醫院有專屬的保存卵巢功能團隊,小欣媽媽向醫生求助。「小欣剛剛11歲,腫瘤治療雖然可以保住性命,但這么小小的年齡,沒有進入青春期,就要面臨著絕經,我們同樣於心不忍。」主管小欣的生殖醫學中心侯艷茹副主任醫師說:卵巢是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周期性分泌女性性激素,維持女性內分泌功能,同時,形成成熟卵泡並排卵,是完成生育不可或缺的過程。因此,卵巢在女性一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生殖醫學中心主任田莉教授提出,採用卵巢冷凍技術,就是在患者大劑量放化療前,取出一部分卵巢冷凍「儲存」起來,待患者疾病緩解好轉後,再將冷存的卵巢組織解凍,移回患者體內,使其重新發揮女性內分泌和排卵功能的一種生育力保護技術。「小欣的年齡馬上進入青春期,雖還未月經來潮,但從婦科B超來看,小欣的卵巢發育良好,可以清楚的看到卵巢皮質上的原始卵泡,如果在大劑量化療中都損傷了,真太可惜了。」

骨髓移植時間將近,生育力保護刻不容緩。要在移植前搶時間,由王建六教授牽頭,立即組織來自醫院婦科、生殖醫學、血液科、兒科等多個專科專家,共同會診協商,評估小欣生育力保存時機、措施和風險,決定採用可迅速恢復的微創手術,確保骨髓移植和生育力保存兩不誤,在大劑量化療前為小欣完成卵巢組織凍存,這也是為小欣骨髓移植後,恢復其卵巢內分泌功能和排卵提供了最佳選擇。


團隊無縫隙接力,切除+凍存一站式服務

卵巢組織冷凍需要先通過微創手術獲取卵巢組織。第二天一大早,小欣被推往中心手術室,由王建六教授主刀、鄧浩醫生輔助,進行了腹腔鏡下單側卵巢切除術,並將組織迅速轉運至生殖醫學中心胚胎實驗室,由經驗豐富的梁蓉博士接力,進行包括剝離、清除、清洗、檢測、切片、冷凍保存等一系列操作。

手術很順利,小欣回到婦科病房。術後恢復很快,第二天就轉回兒科病房。


冷凍說起來容易,其中的技術難點卻不少。需要將卵巢周邊附帶的其他血管和組織剝離乾淨,再把卵巢縱向從中剖開,由兩位醫生肉眼藉助顯微鏡,一點一點的將卵巢內側的髓質小心翼翼清理掉,僅留下大約1毫米厚的皮質,再將其切割成1cm×1cm,接下來按照冷凍的要求一步步處理,最後放在專屬的容器里,裝入液氮罐保存。完成這重要的一步,梁蓉和助手用了2個多小時。

梁蓉醫生解釋道:卵巢的冷凍不同於其他器官,不能整體冷凍,需要醫生選擇卵巢的皮質部分切成小塊的組織(這裡儲存了大量的卵泡),並將其凍在-196℃液氮的環境下。

作為有30多年歷史的計劃生育與生殖醫學科,是北京市首批通過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資質的認證,成為國家衛生部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專業醫療機構,在生育力保護保存方面經驗豐富。田莉主任介紹道:生殖力保存技術包括卵巢冷凍技術、卵子冷凍、胚胎冷凍和精子冷凍。其中,卵巢組織主要適合於手術及放化療治療對於卵巢有損傷,可能造成卵巢早衰的患者,而且是青春期前患兒生育力保存的唯一方法


發布中國首部《共識》,守護女性生殖健康

近十幾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科內分泌團隊接診2000餘名女性HSCT患者,為她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生殖健康保護。2022年11月,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牽頭,組織國內多位專家共同制定發布了中國首部《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的婦產科管理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以幫助更多的婦產科醫生做好患者移植前後的長期管理,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老人常說「早生貴子」,國家鼓勵「早生早育」是有道理的,因為卵子在卵巢中是以卵泡形式存在,一旦損傷不可再生。田莉教授說:女性在她胚胎20周時,卵巢皮質中原始卵泡是最高峰,出生後逐年減少,並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少,35歲後卵泡數目迅速下降,生育能力也隨之受挫,到了更年期就幾乎是耗竭殆盡。

女性生育力可以說是人類繁衍的稀缺資源,要提早干預,要防患於未然,要在卵子質量尚好的適宜年紀,保存卵子、胚胎或者卵巢組織,為日後生娃儲備希望。田莉教授強調,目前仍有大量腫瘤患者沒有生育力保存的意識,錯過最佳生育力保存時機,非常可惜,我們也將加大這方面的宣傳,讓更多的患者受益,惠及更多女性獲得完美人生。

王建六教授感言,我們做了這麼多努力,就是希望患者在自身健康和失去做父母親的能力兩者間艱難抉擇時,有了更好的選擇和出路,讓他們能恢復內分泌,能結婚生子,有個幸福的家庭……這就是我們堅守奮鬥的目的和意義。


來源: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通訊員:鍾艷宇

編輯:胡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