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怎能少得了針灸?

北京東城中醫 發佈 2020-12-22T12:56:14+00:00

下肢靜脈曲張是因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出現異常導致的一系列病症的總稱,是周圍血管疾病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病的原因多是由於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障礙所導致。我國1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10.42%,3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21.31%,而且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下肢靜脈曲張是因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出現異常導致的一系列病症的總稱,是周圍血管疾病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病的原因多是由於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障礙所導致。我國1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10.42%,3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21.31%,而且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下肢靜脈曲張屬於祖國醫學"筋瘤"的範疇,出現靜脈潰瘍後,也屬於"臁瘡"範疇。傳統中醫認為下肢靜脈曲張是由於勞逸失節,或七情內傷,或恣食膏粱厚味,導致正氣虛弱,氣血不暢,氣虛生痰,血滯成瘀,痰濁內阻,瘀阻脈絡,進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但氣虛為根本原因。脾虛氣陷、氣虛血瘀為本病的主要病機,但在病情的不同發展階段可因瘀致病,或兼見濕毒、濕熱、寒濕等不同病機的轉變。


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淺靜脈曲張,其次為患肢腫脹、脹痛、酸脹或沉重感,小腿下段和足靴區的皮膚營養障礙性病變,包括皮膚瘙癢、皮炎、濕疹、色素沉著和潰瘍形成等。西醫治療方面以手術為主,可配合藥物治療或硬化劑注射療法,但術後靜脈曲張的復發率在20%~30%之間。中醫針灸療法具有獨特優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毫針治療

毫針治療是傳統中醫比較常用的治療措施之一,毫針刺激經絡,激發人體正氣,達到調理脾胃,約束帶脈,通經止痛之功。

2、 磁圓梅針治療

磁圓梅針是現代研製的新九針針具之一,磁圓針具有"磁"的作用,使毛細血管及尾靜脈顯著擴張,充分改善下肢血液回流,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利用磁圓針的永磁特性來調整人體的磁場。在其遠端用磁圓針重叩,可關閉曲張的靜脈下端,形成靜脈阻塞,使病變靜脈廢用而以新的側支循環取代。另外磁圓針的機械叩擊,使表面淺靜脈破壞,又因其帶有磁性,故血液從破裂的血管溢出皮下後吸收快不會凝結局部,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3、 三棱針治療

三棱針採用不鏽鋼製成,針尖有三面棱十分鋒利,手法較重,適用於中重度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具有刺絡放血可以排除脈管中瘀血,達活血化瘀、疏通經氣之功效。

4、 腕踝針治療

下肢靜脈曲張歸於"筋痹"、"脈痹"範疇,治療痹證,應先在疼痛部位之下視其虛實再用針刺等治療方法引其氣而行之;而腕踝針能改善陰陽偏勝以達和諧,通過內外標本相得的和諧以達到治療目的。

5、 火針治療

火針 , 又稱"燔針",用火針刺絡放血,可祛瘀生新,溫通經脈,從而消除疾病,促進機體恢復。

6、 穴位注射治療

穴位注射具有活血化瘀、行氣通絡之效,使毛細血管及微靜脈擴張,充分改善下肢血液循環,有助於下肢靜脈血向深靜脈回流,起到治療作用。

7、 針藥並用

針刺放血法有活血祛瘀生新的作用,用此法治標,中藥可溫經散寒、養血通脈之效而治本。


針灸療法有其獨特的優勢,尤其火針療法,治療本病能明顯消除或改善下肢靜脈曲張所伴隨的下肢水腫和色素沉積等兼症,並且在改善患者主觀症狀和提高其精神狀態上更有優勢。

總之,針灸療法相對藥物及外科治療,不良反應小,見效更快,並且價格低廉,可以減輕患者負擔,便於推廣。

關鍵字: